论声乐审美意识对声乐教学的应用

2023-11-26 05:59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声乐意识音乐

武 潇

(1.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南首尔大学,首尔 08826)

声乐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慰藉。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声乐是演唱者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通过主观的引导发出自己审美观念的歌声。因此,声乐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意识,并以此为基石,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以及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莫赛尔认为,声乐演唱重要的是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这就告诉我们,声乐教学是一个涉及多种人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是一门抽象但复杂的教育门类。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对于审美的表达与追求,只有对审美有着明确的认知与深刻的把握,才能有效提升声乐教学的水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声乐审美意识的融入是十分关键的。

一、声乐审美意识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体现

(一)声乐审美意识对声乐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很难全面地把握歌唱艺术,大部分学生都会注重声乐技巧,而忽视歌声的本质表现,造成重技术轻表现的局面。恰当、准确地展示自身的歌声与音乐的状态,是衡量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审美意识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美的音乐,并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去掌握、修正艺术实践活动。

国际上有很多声乐学派,如意大利声乐学派、德奥声乐学派等,尽管这些学派在声乐审美理念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对音乐审美的追求上始终保持着一致,追求声音的立体与宽泛,使声音服务于音乐。反观国内大多数的声乐课堂,基本上都从音乐的技巧着眼,使音乐服务于声音,这与声乐教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声乐技巧,那么即使拥有较好条件的学生,其演唱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没有任何美的表达,极大地削弱了声乐的感染力。因此,只有将审美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创造出有血有肉的歌声,给予听者以美的感受。

(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乐教学有纽带意义

“美”是声乐艺术的核心,兼顾了复杂性与社会性,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多角度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只有将教学与审美意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审美想象。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声乐审美意识的融入也恰好如此。因此,要培养学生倾听与欣赏音乐的习惯,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通过这样的音乐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从陌生—熟悉—欣赏逐步递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增强对音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在倾听音乐之前,教师先讲解音乐创作的背景,给予学生一定的期待视野;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注意加深相关背景的研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想象空间;在后续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并与相似或相异的音乐作品进行比对,系统地感受音乐之美,感受对音乐内涵的理解,逐步提升声乐审美意识。比如在教授德奥艺术歌曲时,大多数学生并未亲身经历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洗礼,但是为了能够准确表现出音乐风格,就需要系统而准确地进行培养与引导,通过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制造音乐氛围、描述相关场景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心理的内化,将其与音乐产生情感的联结并进行外在反映,实现教学目的。[1]再如,当进行歌剧选段教学时,教学的难点往往是对乐曲语感与曲调的把握,咏叹调多是对角色的心理刻画,宣叙调多为交代与展开情节,重唱则更为立体,注重情感的表演。诸如此类的表达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进行相关的书籍阅读或电影观赏,让学生对歌剧的背景进行基本的了解与把握,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对歌剧作品的熟悉。而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是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在潜移默化地学习过程当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技巧课无法比拟的。

二、声乐审美意识在声乐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意识是始终贯穿于“教”与“学”当中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的。一方面,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只是课堂上进行的活动,课下不加练习,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这样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双方并不能采取剑拔弩张的态势,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意愿与实际情况,不会使学生过分紧张,产生抗拒情绪。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真正感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相长,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比如当学生说一些专业术语或专业名词时,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错误发声,产生不必要的师生矛盾。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既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正确认识教与学的矛盾,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因此教学课堂一般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加频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心态,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要求学生,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在一些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提问,双方进行深入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与教师交流的意愿才会更加强烈。教师要注重课程的考量与安排,在教学时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的练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成正比的,只有学生的练习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才能证明教师的水平,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学生也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在课下也要积极进行学习。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只有努力练习,才能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总而言之,在声乐教学中,“教”与“学”既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个特点,师生之间才能树立正确的理念,相互配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审美能力。

(二)建立正确声音概念,提高审美辨识意识

声乐教学的过程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的过程,正如沈湘所说的那样,声乐教师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所谓的声音概念,便指的是学习者对正确歌声的审美认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需要学生对声音的形象进行整体的审美认知,对声乐原理有着正确的理解。[3]

一般来说,正确的声音概念需要具备正确的呼吸理念、共鸣、科学发声方法与准确的语言等。正确的呼吸理念就要求学生在吸气之后,要保持气息,形成呼与吸的对抗。但不能吸气过满,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肌肉紧张,不利于歌唱。声门也要适度,不能过松或过紧,避免出现所说的“嗓子紧”的情况。共鸣是塑造声音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饱满而平实的歌声都与共鸣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共鸣分为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三部分,在唱歌的过程中,所有的腔体都要打通,避免因追求局部共鸣而出现功能失衡。比如,有些学生在唱高音时,发出的声音尖锐,唱低音时又一味追求胸腔共鸣,出现漏气声,这样不了解共鸣的结果便是对演唱造成很不利的声音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哼鸣练习,贯通共鸣腔体,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母音的共鸣练习[4]。

科学的发声也是提高审美辨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歌唱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因不科学的发声方式导致白声、喉头滑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进行解决。如出现白声就要纠正学生的喉头位置,使其利于声带的运动,出现喉头滑动则要避免过度挤压喉头,使其保持在通畅的发声状态中,注意喉部放松,通过气息的变化来控制音量,使发声自然。在发声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发声理解为独立的音乐旋律,增加趣味性,如跳音代表着果敢,大三度代表着张力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打开共鸣腔体,使情感与气息进行完美的结合。语言是声乐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歌唱发声时,要掌握正确的吐字方法。吐字要清晰、使人易于听清,要腔体更宽、更具穿透力,吐字要轻松而自然,与歌声融合。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吐字与发声,将灵活的吐字与精准的发声相融合,达到字与声的浑然天成,达到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贯珠的艺术效果。

(三)开展声乐表演活动,强化审美表现意识

现如今,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致命问题,便是在表演活动中大打折扣。许多学生在私底下唱得非常熟练,但是一到公开场合演唱时就会变得紧张,影响声音发挥,很难达到理想程度。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为了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此进行“脱敏”治疗。丰富的舞台表演知识与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将教学实践融入进去[5]。纵观古今中外的演唱家们,一位优秀的歌者无论唱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歌曲,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完美的、自然的,神态放松而目光专注,这既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舞台的尊重。因此,一些歌唱家尽管还未开口,却已经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而这必然得益于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多加示范,通过充沛的情感与恰当得体的身姿教导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状态,接近歌唱审美。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引导学生参与舞台表演当中,尽力帮助学生摆脱畏惧的心理,将声乐审美意识与声乐表演活动相结合,是培养审美观念的一个重要步骤。比如,在高校中开展一些与声乐相关的表演活动,如音乐会、跨年晚会、联欢会、慰问活动演出等,让学生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表演的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竞赛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提升。

其次,教师要将音乐审美意识贯穿于唱法技巧当中。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练习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科学的自我训练,积累不同类型的审美经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编排作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启发学生在时间表演活动中的所思所想,逐步掌握表演的方法与技巧。教师要以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表演活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快速地提升,还能满足观众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条件的学校与学院可以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演唱会,参加更高级别的演唱会,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旧有艺术进行突破,不断尝试创新新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发创新。尤其是在参加社会声乐表演活动之时,尽可能的把主导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表现意识。除了让学生积极参加演出活动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反哺,让学生多多观赏他人的演唱会、教学排练等活动,以专业的审美眼光去审视其他人的演出活动与表演,让学生从各个渠道、多个侧面去感受美、获得美,增加审美创造力与审美能力。这样从整体上来审视活动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分析演出的水平,学习其他人对于不同歌曲的处理方式。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强调该注意的内容,并让学生在观赏过后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还能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与技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更高标准的舞台审美,开拓广阔天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声乐审美意识的是十分有必要的,贯彻落实审美理念,不但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寻找到声乐的本质,展现出美感与技巧并存的歌声。因此,声乐审美意识使声乐教学回归艺术的本质,但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挖掘尚未被开凿出的审美因素,将其与演唱技巧结合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声乐教育也在不断地革新。为声乐工作者的一员,我们也要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为声乐教学添砖加瓦,为声乐事业尽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声乐意识音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音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