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玲 DONG Hui-ling;牛衍亮 NIU Yan-liang
(石家庄铁道大学管理学院,石家庄 050043)
目前,国内经济领域正紧紧关注着“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大关键概念,这不仅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在这一背景下,高铁产业链的发展成为了双循环战略中备受瞩目的要素之一。随着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更进一步引发了国际市场对高铁建设和发展的巨大需求和期望[1]。在这个高铁大发展的机遇下,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强对高铁网络的建设,以更好地适应“高铁革命”时代[2]。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高铁是指新建铁路时速达到250 公里及以上,或者将既有铁路改造提速至200 公里及以上的铁路线[3]。高铁产业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技术系统,而且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同时与众多其他产业,如机械电力、建筑材料、新能源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密切相关。因此,高铁产业的发展问题不仅仅关系到铁路交通领域,还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高铁产业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变得尤为迫切,因为这对于推动高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广泛阅读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按照以下脉络进行探讨:首先,在第一部分,将对中国高铁产业链的研究进行全面审视,以厘清中国高铁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其次,在第二部分,将深入研究中国高铁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国际高铁产业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第三部分,将探讨高铁产业链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引出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展望。通过这一研究框架,有望更全面地理解高铁产业链的复杂性,为高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高铁产业链的研究现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领域。全产业链包括了一个行业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加工,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相关信息反馈等一整套产业链条的组合[4]。当前,中国高铁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构建相对完整的高铁产业链。然而,在中国高铁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不确定性。这包括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不足、高铁建设成本较高、高铁领域专业人才短缺、高铁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等问题[5,6,7]。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对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我们需要依赖高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8]。为了应对高铁产业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确保高铁技术不断进步。其次,经营管理体制可以进行调整,以提高高铁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此外,加强高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将中国的高铁标准推广到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与国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应对行业挑战,共享资源和知识,有助于解决高铁产业中的一系列问题[5]。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高铁产业可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高铁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的话题。近年来,我国虽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铁体系,但是由于高铁建设涉及政治、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高铁走出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高铁走出去面对的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企业间的联盟以及高铁产业链间的竞争[1]。对于高铁走出去,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走出去国家的政治局势不稳定、制度差异较大、政策变动以及民族和宗教矛盾等问题。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水平都不是很高,且融资能力比较有限,从而会带来较高的融资风险问题[9]。第三,高铁走出去要面对地质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需考虑设备的适用性。第四,高铁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是高铁强国间的竞争。有的国家在高铁的成本、项目以及技术等方面优于中国,且在国际高铁市场均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我国走出去还需要应对这些国家的激烈竞争[10]。第五,全能型人才较少。高铁产业链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性较强的人才,还需要可以扎根海外的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对这种人的培养力度明显欠缺。为了推动高铁走出去,我们可以从高铁咨询设计、技术、装备以及品牌等方面入手。在高铁咨询设计方面首先,我们需要增强高铁设计能力与国际化水平;其次,加强对区域规划的研究;然后,做好重点项目的咨询设计[11]。在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工程建设技术、研发列车核心控制技术以及提高高速列车技术[5]。在装备方面,我们应该全面完善中国装备制造技术、充分利用产品优势,争取成为高铁装备制造的领先者[12]。对于我国的高铁品牌,我们需要全面规划品牌建设、实施高铁精品工程以增强中国高铁的影响力[13-14]。
尽管中国的高铁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惊人。目前,中国在高铁建设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基础设施建设、钢铁、水泥等的迅猛发展。这不仅为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调整[2]。高铁技术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领域,涵盖了通信、车辆、运输、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技术。目前,中国在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运营维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中国高铁建设也面临着高昂的建设成本的挑战。中国国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差异巨大,这增加了跨区域高铁建设的复杂性,也导致了高铁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15]。此外,高铁建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运营和维护,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破坏和噪声污染等问题,需要后续处理,进一步增加了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与法国、日本和德国等国相比,这些国家的占地面积较小,技术相对先进,因此高铁建设的成本要低得多[5]。
在国际高铁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国际高铁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是建筑工程企业和轨道工程企业,中游企业是机车制造企业和系统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企业是铁路运营和车辆维修企业。由于高铁投标项目的技术复杂性和大规模性[16],单个企业很难独立组织各种建设资源,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也难以满足项目在技术、质量和进度方面的要求[17-18]。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彼此的不足,国际高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可能会合作以组成联合体的形式来投标高铁项目[19-20]。联合体为企业提供了获取互补市场资源的平台,企业可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21-23]。同时提高中标概率,也推动了其他企业市场的扩张,实现了共赢或多赢的目标[24]。然而,联合体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5]。参与国际联合体的企业需要承担联合体造成的损失。此外,联合体的管理人员主要来自成员单位,可能会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有关各自企业利益的争议或冲突,增加管理成本[26]。
对于国际高铁产业链中的同游企业而言,当它们竞争争夺国际高铁项目的同一市场时,它们处于竞争状态。在投标过程中,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将类似性质的企业协同合作,实现更深层次的分工,促进技术进步,并实现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灵活组合。这种合作战略有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投标价格的竞争力[27]。此外,争夺国际高铁项目通常伴随着复杂的政治关系。海外高铁企业的投标活动可能会受到其所在国家的经济政策、外交活动和政治利益的影响。如果所在国家与承办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或是投资来源国,那么赢得投标将对企业有利。以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为例,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西门子在模块化车体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有助于消除印度对中国高铁外交的疑虑。在投标过程中,国际高铁产业链中的同行企业可以形成战略联盟,共享成本和风险[28]。然而,由于这种合作涉及到利益和成本的共享,不可避免地可能引发争议或冲突[29],因为各企业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润。
高铁产业的影响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高铁的开通对能源消耗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减少总体能源的使用量和能源强度[30]。这一效应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和能源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也有助于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高铁的互联互通性质促进了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31],加速了沿线城市旅游业的繁荣,为这些城市带来更多游客和经济机会[32]。这种联通性使得人们更容易实现跨城市出行,从而激发了城市之间的商业、文化和社会互动。
此外,高铁产业还具有广泛的相关效应,对其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高铁的发展推动了机械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制造、金融、教育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金融领域也因高铁投资而受益,同时高铁的便捷性也促进了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就业和经济多元化提供了机会。
总之,高铁产业不仅对能源消耗和环保产生积极影响,还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城市间联系和多个产业的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使得高铁成为一个引领综合性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
鉴于目前高铁产业链研究的现状,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以下方面的问题,以进一步拓展对高铁产业链的理解。①建立高铁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网络,识别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高铁产业链中,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建立详尽的企业网络模型,以揭示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信息流动方式以及资源共享情况。通过这种网络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高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互动,有助于发展更为有效的产业合作策略和风险管理机制。②深入研究高铁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竞合博弈行为,探索企业间的策略选择问题:在高铁产业链上,企业之间既存在合作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于深入挖掘企业之间的竞合博弈行为,包括定价策略、市场份额争夺、技术创新竞赛等方面。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在高铁产业链上的战略选择,为企业提供更明智的决策建议,同时也有助于产业链整体的协同发展。综合而言,未来的高铁产业链研究应该以更全面、深入的视角来探讨企业间的关系和策略,以更好地应对高铁产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这些研究方向将有助于揭示高铁产业链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目前已有文献显示,高铁产业链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相对有限。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高铁产业链、国际高铁产业链竞合以及高铁产业对各方面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在范围和深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对高铁产业链的实质性指导还不够充分。展望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扩展研究。首先,可以拓展研究视角,包括但不限于高铁产业链中策略的制定与选择、高铁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其次,可以从经济学、交通运输学等理论出发,加强定量研究的力度。在方法上可以借鉴计量理论,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探究高铁产业链中的具体实际问题。通过这些深入研究,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高铁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