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洁,汤晓君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也普遍展开,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升[1]。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定位,结合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成为智能制造、信息、能源、电气、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与仪器科学相关的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2]。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因此,我们提出加强实践活动,对每一实践环节都要有系统的训练方案及实施流程。测控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电气测量技术”“仪器仪表”和“过程控制”等,教学内容都是独立的,课程实验只是为了加强测控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过程却被忽略了。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割裂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希望通过项目设计将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学生对测量系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成为毕业设计环节的训练和预演。所以,项目设计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集成和梳理各门课程内容,又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通过调研其他高校关于项目设计这一实践环节的做法,总结经验与教训,结合学校测控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对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采取了教学案例和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分析要求和差距,将课程实验、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重新进行了整合和规划,梳理了每个实践环节的学习目标和实施方法,既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时政热点融入选题当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2.掌握完整的测量系统设计流程,学会总体方案及软硬件设计,理解系统调试的功能,能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了解今后改进的方向。
3.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自行决定项目的设计主题,查阅资料,并确定项目总体方案,实现软硬件设计,最终经过系统调试给出分析结果,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细致地查找问题及处理问题,对于知识薄弱的地方给予耐心指导。
学生根据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进行选题。比如:老人摔倒和走失等现象,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关心弱势群体,体现正能量等。
整个项目设计的实施过程是闭环的,在设计过程中不管在哪一步出现问题,首先在该步中查找问题,如果查不出问题就返回上步或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如图1所示。
图1 改革方案流程
学生选题有2个路径: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从中提炼题目供学生选择;二是学生自己根据社会需求和热点确定题目。现以测控17班项目设计为例说明改革的实施过程。
测控17班共有学生28名,其中选择教师命题的学生有18名,自命题学生有10名。学生自己选择题目,一般都是贴合社会热点现象或自身涉及的问题。所以,选题就是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实践解决问题。学生在这其中提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2位学生关注到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随着空巢老人的家庭增多,老人的安全成了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2位学生分别选择了“老人跌倒”和“老人走失”的社会问题作为选题内容,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老人跌倒”和“老人走失”的报警系统,以实时监测老人的状况,发生危险情况时进行报警。现以“老人跌倒”报警为例,说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学生在选定“老人跌倒”的题目后,必须回答这3个问题:“跌倒”是什么样的体位?监测体位的方法是什么?将监测设备放在哪里合适?查阅相关资料,获知目前跌倒监测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基于声学、视频和可穿戴式的跌倒监测系统[3]。学生根据课堂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能力,选用陀螺仪监测人体倾斜角度,实现可穿戴式的跌倒监测。该方法相对来说简单易行,是课程内容的扩展。
首先找到“摔倒”的评估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和体会人在跌倒时的体位。人跌倒,实质上是人体从直立的状态发生一个角度的倾斜,这个倾角既要大,变化速度又要快,才能判定为跌倒状态。综合分析老年人日常活动状态,可以将倾斜角度和加速度的测量作为监测跌倒的重要量化指标[4]。
查阅相关元器件的手册,选择能测量角度和加速度的传感器。通过分析其优缺点,选取MPU 6050传感器。该传感器功能齐全,用法简单,完全满足测量需求。
对人体的各种姿态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常见的几种跌倒方式的角度变化,确认摔倒后报警。MPU 6050传感器将采集的角度和加速度信息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判断老人是否摔倒。同时,将处理结果经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上位机或手机中,实时显示人体的状况,发生异常时报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设计框
1.系统硬件设计。选用STM32F103单片机作为核心模块,根据传送的数据,分析处理,判断人体的姿态。传感器选择的MPU 6050传感器模块,是一种六轴传感器模块,能同时检测三轴加速度、三轴陀螺仪(三轴角速度)的运动数据及温度数据,通过I2C总线传输给单片机[5]。无线传输模块选用Zigbee,直接将人体姿态信息传输出去。同时设计了OLED显示屏和串口调试助手,用于后期系统调试。
2.系统软件设计。程序启动后,首先要进行单片机、传感器、Zigbee模块及存储空间初始化。如果一切正常,就启动MPU 6050传感器模块进行角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将数据传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传输出去。如果结果异常,引发报警机制,其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主程序流程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硬件设备的选择和软件程序的编制都很重要,学生也很重视,80%的精力都花在这里,反而对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不重视,认为设计完了也就结束了。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是判断学生选择方法是否有效的证明,要提醒学生务必重视起来。
人体姿态一般用前后(X方向)、左右(Y方向)、上下(Z方向)三个方向角表示。MPU 6050传感器模块可输出俯仰角(X方向)、偏航角(Y方向)、横滚角(Z方向)、加速度和温度信息,通过俯仰角和横滚角2个数据即可判定身体的姿态。俯仰角表示前后方向摔倒,横滚角表示上下方向摔倒。
系统上电后,如果一切正常,则在显示屏上能够看到MPU 6050传感器模块实时输出的横滚角、俯仰角、偏航角和温度信息。沿着不同方向缓慢转动MPU 6050传感器模块,蜂鸣器并未报警。快速大角度地晃动,蜂鸣器报警,表明系统运行正常。MPU 6050传感器的坐标及方向示意如图4所示。
图4 MPU 6050 传感器的坐标及方向
通过观察发现,人体的跌倒动作是突发且剧烈的,作用时间非常短。经过多次测试,本实验设定人体跌倒的判断依据在2秒内,人体的横滚角或俯仰角变化超过60°。
1.实验设计。跌倒状态一般分为向左、向右、向前跪下,向前趴下,向后仰倒,向后坐倒等情况[6]。本次实验将跌倒、站立、翻身、行走、弯腰、上下楼梯和坐下同时作为测试项目,用于判断识别跌倒状态的准确率。
2.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将装置放在腰间,模拟老人动作,分别重复站立、翻身、坐下、行走、弯腰和上下楼梯等各20次,以不同方向和不同姿势跌倒20次,记录每个动作识别的准确率。从计算结果看,各种动作的识别准确率是不同的。对于各种形态的跌倒测试,识别准确率高达90%,说明该装置基本能够将跌倒这一状态检测出来。对于其他动作识别情况分析如下:(1)站立动作:静止的状态,其准确率达到100%,能够被准确地识别出来;(2)翻身和坐下动作:一般动作比较缓慢,但也存在动作过大的情况,准确率为80%;(3)行走和上下楼梯:老人行走和上楼梯的识别率也较高,识别率为90%,下楼梯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容易晃动,识别率为60%,今后在该动作上需要进行改进;(4)弯腰和慢跑动作:这2个动作识别率为60%,主要是弯腰在姿态上与向前跌倒十分相似,差别在于行动的速度,这是避免误判的关键。
3.需要改进的方面。学生通过软硬件设计及调试,最终实现了“老人摔倒”报警这一基本功能,但整个系统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1)MPU 6050传感器模块在采集倾斜角度时会发生零点漂移,导致出现误差累计的问题;(2)测试装置放在被检测者的腰部是否合适,还有待进一步的测试;(3)通过Zigbee将处理结果上传到上位机乃至手机,由于时间关系,最终没有实现。
学生经过项目选题、软硬件设计、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等步骤的训练后,实践能力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项目选题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意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遇到困难也能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当然,也会存在不足。比如:在搭建硬件电路过程中,不熟悉元器件的手册,不会根据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软件设计方面,程序书写不严谨,可读性弱;在撰写项目完结报告时,不懂得详略得当,尤其是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这些不足之处,将是下一步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对于项目设计的实践活动,要允许学生出错,积极寻找答案。这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学习的最好状态和方式。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闭环过程,只有不断试错、不断改进,才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充满信心,具有责任担当,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