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 柳祥梅
众所周知,核电站在停堆检查时,因环境和条件特殊性,对检测材料具有限制性要求。在役检查活动是核电站换料检修时按照核安全法规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是验证设备性能,跟踪或检查设备运行中产生缺陷最好和最有效方法。在役检查活动从前期准备、实施到后期完工是相对独立的闭环作业。在活动实施中,必然形成诸多文件或信息,这些是证明核电站设备安全的重要证明文件。因此,遵照国家核安全法规和行业标准前提下,对项目活动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可控制项目风险,保质保量完成。
本文结合企业在核电站换料期间活动,对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分类与储存、存储形式以及信息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从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必然趋势。据此,从信息分类与存储、信息管理模式等方面对项目信息管理做分析和探讨。
1.在役检查。在役检查是运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核电站设备和系统管道检测,以了解设备质量状况,防止选材不当、焊接缺陷和运行工况不良、设备疲劳以及流体加速腐蚀等因素引起设备失效,确保核电站在运行寿期内,其承压设备和管道都能在良好安全状况下运行。
2.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①信息。信息通常指消息、情报、新闻、知识、指令、密码等,通过符号(文字、图像)、信号(语言、手语动作、电磁波)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在役检查活动中产生信息主要包括文件(含技术性或管理性)、照片或图像、录音、录像、视频、音频和数据等。②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在役检查活动信息种类繁多且数据庞大,部分数据(如涡流检查数据文件)是评价设备性能的直接依据。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旨在对在役检查项目各个系统、各项作业和数据管理,便捷和有效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最终实现有效项目信息传输组织和控制(信息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增值服务。③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意义。信息管理是项目贯穿活动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大意义。a.能完整地跟踪设备和系统管道检查状态,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适时调整,保质保量完成。b.为核电站设备和系统管道周期性检查提供定量分析数据和设备评价提供参考依据。c.使在役检查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对已识别风险、潜在风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视风险规律性、历史资料及以往经验反馈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d.是社会信息化和时代发展重要内容。改造和提升项目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组织机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
按照国家核安全法规《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和核安全导则HAD103/07《核电厂在役检查》要求制定和执行质保记录制度。制度要求保存足够记录,作为质量活动证据和物项运行前状况的基准数据;同时,对记录鉴别、收集、编入索引、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置等做了规定。记录贮存方式便于检索和安全,以减少变质或损坏和防止丢失。科学管理质保体系重要部分的信息、文件及记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役检查项目信息分类与储存。在役检查项目是个渐进明晰的过程。规范信息分类,有效控制作业流程,使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具体有:①管理性文件。a.质保体系文件(大纲及程序文件)。质保大纲是项目指导纲领性文件,以保证项目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而编写的文件,是向服务对象表明合同履约能力和信心。程序文件是对质保体系中控制要素所涉及各项活动描述性文件,如:记录控制程序、不符合各项工作控制程序等。一般覆盖《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中所有要素,共13个。b.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质保大纲组成部分,控制检验活动执行。质量计划规定了检验步骤顺序,操作文件参考号,质量计划含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 点)、书面证据点(R 点)及其它用户给出的要求等。质量计划由项目部质保组编制和审核,项目经理批准生效;质量计划中“W、H、R”等控制点由项目质监人员选择和实施监督,质保经理负责复核。质量计划分主质量计划和专用质量计划。主质量计划是适用于某项检验活动总质量计划。专用质量计划是某项检验活动中适用某个系统、设备或焊缝等质量计划。c.管理性程序。管理性程序是规范现场活动指导性文件,项目开始前制定。准备工作进度控制计划,用于控制和指导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如确立组织机构、技术性文件编制、设备准备、耗材准备、备品备件准备和培训;项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用于明确日常管理要求和工业安全、辐射防护安全管理要求;项目现场作业流程管理规定,用于明确项目各岗位职责、现场工作执行流程,指导项目具体实施;HSE项目策划,侧重项目执行过程中风险预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应急响应职责,确定应急状态下应对措施。在役检查计划,作业前会事先编制检查计划和列出检查范围和内容,通常按照3级进度计划制定。其内容为:1级计划确定里程碑路径;2级计划确定关键路径进度;3级计划确定各分项目进度计划及窗口。项目执行中,以3天滚动计划安排当日及未来两天实施项目。d.仪器设备资格有效性文件。用于现场作业的检测设备和器材是要定期校验的。通常由具备法定计量单位按照国家计量法规定要求鉴定设备,并出具合格校验证书,鉴定周期每年一次。部分检测设备可通过自检完成,由使用单位依据使用频率自行确定,一般最长不超过两年。经检定后的仪器设备,视检定结果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通常合格设备,用“绿色”标识,不合格用“红色”标识。不合格仪器设备应修护后再重新检定,直至合格,才能用于现场作业。e.人员资格有效性文件。检测人员需持证作业。项目开始前,按要求编制人员资格有效性报告提交业主方审查。
②技术性文件。a.检测规程。检测规程是根据委托方要求,结合具体工件结构特点和法规标准等编制完成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b.检验工艺卡。检测工艺卡是指导检测人员对具体工件的生产工艺文件,要求一卡一物,对号入座。检测人员根据检测工艺卡规定内容实施检测,并保证产品质量。c.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是以检测报告形式出具,包括客户要求和说明检测结果所用方法的全部信息,除特殊需要,不包括客户保密要求信息。用电子数据化传输的报告须作不可更改处理,如只读。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标题(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名称、机组号、报告唯一性编号页码及总页数、检测日期、受检对象标识名称描述、检测条件、检测依据技术文件(规范、规程、工艺卡等)、检测结果、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及日期。d.检测记录。检测记录也称现场记录单,是检测人员在现场作业现场记录;是检测报告编制基础;是最真实、完整的直接原始证据。检测记录与检测报告是一一对应关系,具备唯一性。检测记录应清晰完整,不得随意修改、涂改。保存期限与核电站同寿期。
2.信息存储形式。①电子文件。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转向数字化和云管理模式,大批量电子文件的产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OA系统、企业ERP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等生成的电子文件,要满足归档“四性”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主要有以下要求:文本、图形、数据等类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应与纸质文件归档范围一致;音频、视频、多媒体等类型电子文件及数据库归档范围,视规定要求确定。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形成电子文件先逻辑归档,然后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定期物理归档;其他系统中形成电子文件应使用不可擦除型光盘作为载体存储。
②纸质文件。纸质文件是某项工作完成的指导性文件,将文件“母本”作为质保记录归档。归档文件应真实完整,体现活动所有变更,即文件与活动过程实际情况相一致。
③信息存储期限。《科技档案工作条例》中指出:“科技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对归档文件保管期限划定,是对今后作为凭证或参考作用时间跨度的一个预测。
文件控制是按照文件控制管理程序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有效控制,使文件始终处于合理有序状态,实际是对文件生命周期前期阶段的动态管理,对过程中偏离项以及不符合项适用性调整,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通过验收。
1.文件编审批制度。根据文件类型和重要性或者文件不同级别,由合格人员和指定单位(或部门)编制。例如核电站大修项目质保大纲应由质保部门且经过培训合格人员编写,项目组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审核是对文件正确性、适用性和需要程度进行的验证活动。审核人员应熟悉被审查领域、能胜任文件审查。原则上应比编制人员“高一个层次”,不参此文件编制且无直接关系。按照程序要求,经审核过的文件交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如质保程序应交质保部门批准,质保大纲交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同样,批准人有权查阅所批准的依据背景资料。文件一经批准即生效。生效后若作变更须按文件变更程序审核和批准。
2.文件传送。根据文件重要程度、机密等级、紧急程度等对文件传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文件传递首先要安全与准确;其次要便捷;再其次传递文件应结合发文目的、文件密级和紧急程度等因素使用文件传递材质和方式。
3.文件受控分发。文件编制部门(或人员)将批准的原文件(连同最新文件分发清单)交文档部门登记,原文件存文档部门。受控文件应在副本(复制件)上加盖“受控分发”章;受控文件分发单完成签收后返回档案部门存档。同时,过时版本或旧版本(如有)回收或做“作废”标记。对“非受控文件”直接分发文件副本,不用签收。若是“非受控文件”,使用者有责任先校核文件现行有效。
4.文件登记与销毁。建立文件登记和销毁制度,文件接收、修改记录和管理。文件登记包括接收日期、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发布日期、文件状态、版本号以及分发人。责任单位在接收和使用外来文件时,要审查其正确和适用。随着项目实施,文件会停用或销毁可能。一般技术文件由项目组QA提出,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资料员收回注销,或由技术负责人直接中止使用;过期作废文件应由资料员收回,防止误用。如需保留,做好“作废”标记,以示区别。
5.文件信息组卷与归档。项目结束后,按要求对项目管理文件、检测报告、技术程序、原始记录单、质量保证文件等分类组卷。以“盒”为单位置放文件,按序编件编码,做好卷内目录和备考表,交接双方完成移交签字手续,文档部门负责项目档案的储存与管理。
1.全员重视和参与理念。项目应建立项目负责人工作制,作为归口部门的文档部门,制定文件管理程序体系,从文件编审批、文件编号、文件分发和流转以及归档移交等工作流程,组织制度宣贯和培训,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和理念,共同把控文件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规范性。
2.文件分类管理。按照质保大纲要求对文档科学、规范分类。以文档和信息属性为基础,书面明确归档范围和类别。文件现行功能完成后,做好预归档管理。
3.文件信息电子化与网络平台搭建。档案利用才是档案价值的终极体现。纸版档案利用繁琐,借入借出极易导致文件损坏或丢失。实现电子化文档管理,满足文件共享和利用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搭建就非常必要。电子化最基本要求是数据输入,数字化文件录入文档档案管理系统,以项目为单位分层建立案卷级管理;同时结合“大修代码”、“设备代码”、“文件类型”等单独查询或组合查询方式,快速准确定位,与文档相关图纸、数据、技术程序等关联。目前,现文档管理系统局限于局域网的使用和操作,实现内外网交互操作还应考虑保密要求。
随着国内核电事业发展,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逐步引起重视。通过对核电站项目的信息分类与储存、信息储存形式和管理剖析,为今后构建信息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更为核电站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提供了强有力后盾和支撑。核电站在役检查是核安全管理当局强制执行的定期性质量活动,是核电站运营链中重要一环。今后在大修项目信息管理时,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又要结合项目实际,以科学发展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总结和持续改进,形成核电站在役检查项目信息管理体系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