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兴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逐渐增大,高速铁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名片。高速铁路施工具有安全风险类别多、风险等级高的特点,如何确保高速铁路施工安全,是各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施工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中,新增了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方面的内容,对生产经营企业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杭温铁路具有桥隧占比高、安全风险类别多、风险等级高的特点,本文结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杭温铁路四标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高速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为有效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新建杭州至温州铁路的义乌—温州段站前及相关工程HWZQ-4标段线路长度为42.281km。区间路基土石方318726m3,站场土石方1090578m3,防护栅栏单侧20.054km;隧道18座,35878.61延长米;特大桥4座,2570.545延长米;大桥8座,2174.03延长米;中小桥9座,616.9延长米;框架桥28延长米,涵洞100.7横延米;其中支架现浇简支箱梁84孔,移动模架现浇简支箱梁55孔,支架现浇(道岔)连续梁5联/27孔,连续梁4联(2-120m斜拉桥连续梁、(70+2×125+70)m连续梁、(40+2×64+40)m连续梁、(40+56+40)m连续梁各1联)。铺设(精调)无砟道床85.854km,站线铺新岔9组,站台墙长720m。
安全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极高度安全风险、高度安全风险、中度安全风险、低安全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风险分析研判是对项目施工内容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研判,识别潜在风险因素;每年末,根据次年施工计划进行年度安全风险研判,识别主要风险因素;每月末,根据次月施工内容、前期检查问题导向进行研判,识别主要风险因素,判别风险等级[1]。
杭温铁路四标沿线全部为山岭地区,隧道比例高达84.7%,隧道多为长大隧道,桥梁全部跨越沟谷河流且包含大跨度连续梁及多种异型现浇箱梁,施工方式多样,隐患类别多,风险级别高。其中主要风险集中在隧道开挖及支护、桥梁深水基坑施工、连续梁挂篮施工、简支梁支架法和移动模架法施工过程,主要安全风险为隧道塌方、涌水、岩爆及爆破作业,桥梁基坑坍塌、支架垮塌、设备倾覆、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等,风险级别极高,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可能性极高。针对杭温铁路四标工程特点,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成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根据建设单位的工作安排和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杭温铁路四标项目积极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建设单位规定的工作方法及程序要求等方面的安排,项目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集合业务骨干力量搭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小组,结合项目的实际设计图纸和施工进度计划工作安排,组成立体工作框架;分别以项目总体、年度、月度为时间节点周期,通过对单位工程按照分部工程划分管理单元,根据周期施工计划的施工内容开展安全风险分析,明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组织项目各级人员研讨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并落实岗位履职,对巡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汇总填写双日报表,每月总结形成月度报告。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风险双重机制流程图
管理单元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某一阶段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内容,施工环境或稳定作业队伍都可作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独立单元进行管理。为了全面、具体地对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进行梳理、研判,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管控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解,针对杭温铁路四标项目隧道、桥梁占比大的实际特点,管理单元按单位工程划分,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隧道均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研究对象,根据组成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细化,编写管理单元编号,按照每个单位工程的实际特点确定每个分部工程的施工内容,辨识主要风险因素或控制因素[2]。
对杭温铁路四标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工点特点、周边环境、工装配备、分包单位特点、现场作业能力体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和全天候的辨识判别。判别时充分考虑人员行为、生产设施、环境(管理)在“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存在的“显性和潜在”两种差异性表现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研判贯穿整个建设过程,以影响项目建设安全的关键工艺、设备、设施为“点”,以管理和作业流程为“线”,以其他标段作业对比为“面”,以杭温铁路整体建设为“体”,通过从“点—线—面—体”相结合开展全过程风险研判,梳理出各层级和作业工序的重点管理的危险源,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管控项目,结合当期其他单位事故、问题,辨识研判安全风险。风险辨识过程中,将“点—线—面—体”的风险辨识研判责任逐层分工到各层级岗位,做到全员参与。
首先组织精英管理力量开展总体风险研判,总体风险研判再往下可以按照时间节点再次细化,可以采取按年、月为基本周期的单位节点。年度、月度安全风险研判按单项工程施工组织单元划分,由工程技术部门首先发起,根据施工计划列出双代号网络进度图或进度横道图。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工程部门给出的进度图表对每一阶段的施工内容开展具体分析,并针对每一项施工内容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如果实际情况和计划的管控措施有较大差异,由工程技术人员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并将有关资料下发施工一线。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监控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在具体实践层面,根据批复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对项目施工内容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研判,识别潜在风险因素;每年末,根据次年施工计划进行年度安全风险研判,识别主要风险因素;每月末,根据次月施工内容、前期检查问题导向进行研判,识别主要风险因素,判别风险等级;分别形成《项目总体安全风险研判表》、《项目年度安全风险研判表》和《项目月度安全风险研判表》。
项目部建立工班、架子队、分部、项目部四级管控体系,由主要管理人员对风险工点进行管控。按照专业分工和岗位职责把安全风险的管控责任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落实风险管控岗位责任,做到不同层级、相应岗位对同一风险的管控措施各有侧重,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全员、全过程管控[3]。
按照“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执行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统一部署、统一记录、统一分析的工作方针;项目各层级紧密合作,按照项目组织构建、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制定《月度隐患排查计划》;极高、高风险工点每周覆盖检查;中、低风险每半月全覆盖检查,每月末根据检查情况开展评价分析,转入下步工作。
根据前一天风险工点检查计划的安全风险因素管控情况,整理检查存在的问题,制定当天主要风险施工内容和风险或控制因素,收集上级单位安全风险检查问题,纳入《隐患排查、检查问题库》,形成双日报表。
每月20日,针对当月风险分析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对施工过程中当月安全风险管控情况进行总结;按照排查问题数、发现重大隐患问题数等汇总后,采用excel等工具形成对比图表;以每年1月份数据为基数,计算提取各个月份的数据变化情况,以图线方式体现变化趋势,整理形成《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月度报告》,在当月安全分析会上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报告,并提交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审议,对下步安全管理工作方向进行调整[4]。
(1)在各隧道口醒目位置悬挂隧道纵断面图,根据各软弱围岩区段里程标注隧道高风险段落,明确各类安全风险的预防及施工控制措施,明确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现场技术、安全人员的信息。
(2)充分利用“智管云”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软件构建多维度、全时段、无死角的安全监控平台,依托互联网优势,将施工现场各施工环节立体呈现,最大程度降低人员所处地理区域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建设、监理、公司、项目、现场”五位一体,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5]。
(3)充分结合每日班前讲话制度,针对每日施工的内容提前辨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并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风险进行重点关注;提前研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在各施工点早班会召开处,张贴月度风险计划表,告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和管理负责人。
(4)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风险管控情况如实记录,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描述,告知下个作业班组人员。在班组作业过程中,项目安全员要全程旁站监控,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5)根据每月的安全风险隐患辨识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工程部、安全监督部、物资部、作业队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标段内所有正在施工的工点组织拉网式排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彻底整改到位。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杭温铁路四标项目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安全有序推进,自2020年开工以来,取得了零安全事故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既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以2022年度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情况为例,杭温铁路四标项目施工现场安全检查问题发现数量统计结果显示问题数量逐月减少,其中12月份较1月份问题减少61个,问题发生率降低了50.8%,高度风险问题数量12月份较1月份减少11个,问题发生率降低了78.6%。充分证明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高速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并且为今后开展类似大型高铁项目的安全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