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朝 马程程
(河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和推进新文科建设中,如何加强相关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的水平,寻求文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最优发展路径,是值得农业院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立德树人始终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培育“一流人才”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核心任务;培养“一流人才”是为社会输送高等人才,体现高等教育作用的关键;建设一流本科是学校教学、科研、实力的体现。在“双一流”工程中,学校基层教育部门身负重任,积极担当教书育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社会责任。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强调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常见的基层教学组织有学院、教研室、系、课程组、教学团队、实验基地等,是高等院校中落实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高校中最基本的教学单位。[1]基层教学组织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作为高等院校中教育管理体系的基本单位,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与高校的教育质量有直接关系。基层教学组织最基本的职能为教学和科研,教师的能力通过教学和科研成果来体现。加强提升基层教学组织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教育强国,国家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不仅对学校而且对基层教学组织也是一个考验。要想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立住脚,顺应时代提出的要求,农业院校就必须要有完善的体系与机制,有长远的规划与规范的制度,有强劲的教师团队和人才培养方案,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基层教学组织制度。[2]但是在实践中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农业院校中文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且面临诸多问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追求规模化、产业化,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农业院校来讲,致力于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的神圣使命,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3]
因为依托时代背景及政策倾斜,积极响应国家及教育部的号召,拥有了丰富的资源,所以农业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因此,更多相关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发展及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既不利于文科专业向上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教育经费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各项活动开展的必要保障。充足的教育经费可以保证教学组织拥有更充足的教学资源、开展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科研交流。但是农业院校的文科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在农业院校众多学科和基层教学组织中不够突出,因此受到的关注度不高,在教育资源与教育经费上也难免受到“冷落”。学校在分配经费时,更多向特色院系的相关教学组织倾斜。据了解,文科专业基层教育组织的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制约了教学交流、科研讨论、学术讲座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既不利于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眼界的拓展、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的养成,导致文科专业的发展成为农业院校中发展的一块短板,制约学校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农业院校中文科专业的招生。
高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但是从现在的工作机制来看,基层教学组织在行政方面的事务偏多,职责分配不明确;高校治理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但是权力分配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各个基层教学组织之间的职责存在交叉,或者边界不明晰,导致工作责任不明,影响整个教学组织工作的推进。教研室、系、教师等都是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被动接受一些行政指令,一些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行政事务,参与教研活动、集体交流的教学活动就偏少,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研室、系还有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工作职责混乱,耗费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虽然国家及教育部门强调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强调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但是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导致各高校内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模式与建设水平不一。一些基层组织的建设缺少独立的思考空间,完全依据学校的制度,所以基层教学组织的规章制度缺乏自身的特点[4],而且内容重复、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力与执行力。每个基层教学组织都是一个独立的教学主体,彼此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各个基层教学组织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和侧重点。农业院校旨在为国家农业发展培养更多一流的人才,建设新农业新农村。文科专业的整体方向与目标和其他专业的不尽相同,不能完全跟随其他教学组织的方向。如果不按照自身教学组织的特点来建设基层教学组织,那么很容易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偏差,在发展道路上遭遇困境。
当代社会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倡导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养成。重理论轻实践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快速传播、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越来越多元化,这要求我们要多渠道、高效率地获取系统完善、内容丰富的知识。文科专业的传统课堂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只依托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习多样化的诉求,导致人才的培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和基层教学组织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思路,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步伐。
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综合类院校或者文科类院校有所差别,更注重发展农科专业。文科专业要想在农业院校中不被“冷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首先要从基层教学组织入手。那么如何加强农业院校中文科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现专业学科、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便是我们应当探讨的问题。
当前,培育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成为高校追求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文科院系和文科专业,应充分利用现在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科类教育相结合,创造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培育多样化的人才努力。基层教学机构是担负教育使命、开展教学和开展教学管理最基础的教育机构,它的建立和开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所以一个架构清晰、模式创新、高效的基层教学机构是农业院校文科学院成长的关键支撑,也是提高整体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有力保证。农业院校需要定期邀请其他高校或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来开展讲座,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方向,让学生开阔眼界、引发学生思考,使基层教学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要重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基层教学组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出台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如教师教学的学期和年度质量考核机制、实行导师负责制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准则、教学督查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利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要制定符合学院特色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制定教研室活动准则、教师教学质量内部评比制度、学生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
在资金与资源投入方面,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分配要平衡,确保分配给各个教学组织的教学资金和资源能够保障基本的教学活动;学院应该积极作为,有效利用现有的资金和资源,提升基层教学组织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明确各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实现权责明晰,也是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一项重大任务。各基层教学组织主要包括教研室、系、教师三大主体。[5]
教研室的任务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确定课程质量标准,执行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编写教学大纲,推进课程教学实时更新;定期组织课程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实施教师培训,提高团队教学水平;完成上一级组织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
系主要负责制定本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评审标准,确定专业改革方向;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质量标准;建设一批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团队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队伍,抓住进修及选派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重视自身的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担当学生知识的引路人。[6]
只有各个主体的职能得到清晰的界定,才不容易引发工作的混乱,能更有效地避免推托、应付、敷衍等问题的出现,提高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水平。
每个高校各个学院的发展方向与侧重点不尽相同,既然各高校以学院划分基层教学组织,那么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就应该因学院因专业制宜,文科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就要区别于其他的工科、农科专业,而不能单纯地照抄照搬同一套发展模式。各学院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基层教学组织的一切改革都要基于专业特色,所以高校要鼓励各学院依据自身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农业院校的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一定是不同于农科和工科专业的,所以,在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建设方向,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这样才能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工作中,文科专业要依据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坚持“教、学、练”的教学模式,不能单单地只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要多多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模拟场景和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提前感知工作状态,看到自己的不足,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加强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建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基于智能化、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建设线上教学团队,拓宽知识获取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不仅能更新教学方式,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充了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远程交流互动;构建校企之间的联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与企业的沟通,实现双向了解,便于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顺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建教学新体系,利用互联网弱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建虚拟教研室。一般的基层教学组织都是以院为单位,以线下沟通交流为主,而作为信息化、互联网的产物,虚拟教研室则突破了这一常规的建设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联合各个高校,以互联网和直播平台为载体,实现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科研探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启翻转课堂。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能力,尤其是针对文科生来说,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就尤为重要。通过翻转课堂,转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去听这堂课,从而也更容易了解学生的课堂内容需求和学生的关注点以及容易忽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点和讲解重难点,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用。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基层教学组织作为主力军中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学校及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专业优势,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要素,明晰教学主体的职能定位,协调教学客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多方联动,明确各要素的工作要点与职权,做好分工管理工作,形成一支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基层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抓住政策与制度优势,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积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与育人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保持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为“双一流”创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