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课程思政是一种利用专业课、实践课等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全新思政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知识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各高校纷纷结合教育改革目标将思政课程逐渐转化为课程思政,并全面与内部的教育体系融合。[1]对于体育课来说,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教学是一个挑战。
体育课堂教学主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能有效地进行学习、生活。[2]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运动,进行技能的练习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但鉴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很多高校并未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导致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较差。本文对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路径进行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体育课堂相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教学效果与思政效果的双重提升。[4]
高校体育课堂作为更高层次的体育锻炼学科,体育教育也肩负着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使命,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化使命。因此,高校体育课堂中融入一些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强化思想,确保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体育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具有强劲的体魄,还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积极地融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体育课堂中蕴含的一些思政内容可以起到价值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弘扬体育精神,在增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的树立。只有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体育课堂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是判断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及课程思政融合建设有效性的综合考核体系,原有的教学效果考核体系内部的指标较为单一[5-6],并未详细地制订完整的评价框架,因此在后续两者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在评价体系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指标,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文化素养等,并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情况,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高校体育课堂的融合。
在这一融合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扩大评价体系的评价范畴,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元素,提高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完整性。不仅如此,在完善评价体系之前,我们还需要确定考核评价对象与实际教学内容[7],确保体系与两者完全拟合。高校体育课堂涉及大量的实践技能知识,难以使用书面方式进行考核,故在后续融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将思政元素融合教学内容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形成真正具有评价意义的多维评价体系。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体育课堂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引入学生主观评价和自我评价。这类评价可以由教师通过询问获得,不一定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
第二,进行班级间竞赛。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体育竞赛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可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第三,制订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计划。例如,学校可定期举办“体育与文化周”,将体育与思政文化元素相融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比赛、文化活动等加深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由此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高校体育课堂的融合。
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创新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预先选取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测试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进行课程优化、管理课程使用的教材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各个环节着手进行课程创新。例如,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将复杂的课程内容简化成趣味性课程,从而提高最终的学习效果。[8-9]教师可以根据项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思政教育。通过体育教学项目的运动形式以及学生素质性差异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体育项目挖掘出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田径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忍耐和坚持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让学生学会包容与鼓励,以集体为重。另外,高校在参与国际体育赛事中要注重主题教育,通过赛事的总结和引导,逐渐提升大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情感,进而深化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识,从而实现思政元素与高校体育课堂的融合。[10]
在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背景下,各高校可结合学校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的状况设置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实现思政元素与高校体育课堂的融合,如使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思政体育融合课堂与时代的联系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进一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思政理念。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混合教育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该平台中进行交流,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顶层设计应结合科学标准原则,设置全新的教学融合方式,挖掘融合教育资源,将顶层设计与学校的日常发展相结合,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发展规划,贯彻融合教学思想。高校可以设计一套完整的思政体育教育管理机制,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质量评价制度等,以保证思政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制订一套适合本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计划,明确思政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建立思政体育课程体系,并与学校教学计划相衔接。顶层设计规划完毕后,我们还需从各个角度对现有的顶层设计进行测试,判断其是否符合高校的发展需求,是否满足高校的体育思政融合教学内涵,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体育课堂的有效融合。
将体育课作为教学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政教学价值观的全面贯彻。
1. 重视思政教育的价值,创新策略与大课程思政理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高政治素质人才的使命,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当重视思政教育的价值,并将其融入各个学科和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转变思路,贯彻创新策略,建立“大课程思政”的理念。这意味着要将体育课堂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充分挖掘思政课程资源,以促进各学科的推进和综合发展。
2. 体育课程的特点与优势,改进教学目标与方法
体育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体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健,并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思政内容,可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一步达到育人的目标。高校应以正确的价值观为主导,确定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结合体育目标和德育目标,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能力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自身的价值。
3. 教师培训与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强调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培养教师的爱国情怀,增加教师对课程思政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水平,有效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后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体育课程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个人特长和社交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推动跨学科合作与融合
在融合思政元素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思政知识,并将其融入实际的体育运动中。将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的融合视为推动跨学科合作与融合的契机,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体育项目或活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互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5.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建立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
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设备等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和互动平台等,加强思政元素的传达和引导,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融合思政元素的体育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融合思政元素的体育课堂中展现创新能力和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与最终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必须符合课堂活动规律,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与体育课堂融合目标,教师需要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并根据课程思政主旨及课堂教学要求选取不同的思政因素,辅助进行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具体如下。
1.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挑战。例如,针对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专门的训练和比赛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成效。
2. 强调实践与体验
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实际的体育运动活动、户外探索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加深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例如,在进行户外运动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拓展自我等关键元素,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促进学科融合与交叉学习
体育课堂的优化设计应该鼓励学科融合与交叉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展开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体育项目或活动,通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交流,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体育可与艺术、音乐等学科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艺术表演或运动音乐剧,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意识。
4. 强调反思和评价
体育课堂的优化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评价。体育课堂通过设立反思环节和个人目标设定等,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项目设计、规则制定和比赛策划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项目,让他们将体育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近几年各高校纷纷开始重视体育课堂建设,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各个高校的体育课堂建设较晚,整体缺乏重视。研究表明,部分高校并未在体育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仅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无法通过体育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高校后续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结合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课堂建设现状,阐述了有效的融入路径,为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效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