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才 莫秀研 韩雷雷 禹懿娜
(1.肇庆市国有大坑山林场,广东 肇庆 52640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 100010)
木材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生态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国家储备林关乎我国木材安全[1-4]。国家储备林即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5-12]。在落地实施方面,国家储备林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13-14],不断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15-19]。国家储备林建设对地区人才培养、林业基础科研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拟建广西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专门开设了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通过近十年国家储备林建设实践和经验总结,分析肇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进展,提出建设意见,以期为肇庆市及其他地区国家储林建设提供参考。
肇庆市属国有林场分别是肇庆市国有北岭山、大南山、大水口、清桂、葵垌、大坑山、新岗等七个林场,分布在肇庆三县二区一市,创建于1958—1960年,是肇庆林业乃至广东林业发展历史的代表性林场。2022年资源档案数据显示,七个林场经营总面积2.9 万hm2(表1),占肇庆市国土面积的1.9%,森林总蓄积量270.88 万m³,森林覆盖率达97%。内设有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鸡笼顶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北岭山森林公园等八处自然保护地。林场始终坚持“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多元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为肇庆林业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林场在长期造林、经营和森林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了大量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培育森林资源的经验和技术,取得了多项林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10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7 人,工程师50 人,助理工程师及以下人员43 人。先后开展了《木荷防火林带推广应用》《杉木优良无性系选育》《秃杉引种及选育》《广东省优良珍贵树种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等 23 个项目的技术研究,获得广东省和肇庆市科学技术奖、农业科技推广奖等奖项30 余项。大坑山和新岗林场分别于1993年和2020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林场。
表1 肇庆市属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统计Tab.1 Forest resources statistic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 in Zhaoqing City
2014年以来,市属林场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主力军,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0.4 万hm2(表2)。2022年完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全市统一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 万hm2,其中市属林场落实0.96 万hm2。2020年开始,肇庆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建设国家储备林示范城市,决心实施市属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盘活林场林地林木资源,通过国资与社会招商投资结合方式,于2022年建立广东肇鼎储备林有限公司和肇庆贺江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家储备林建设实体单位,拟在2025年前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6.67 万hm2,2032年前完成20 万hm2建设任务。
表2 肇庆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情况Tab.2 Completion status of national reserve forest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Zhaoqing City
对国家储备林认知局限于传统的、孤立的造林工程,存在投资大、周期长的思想包袱,实施主体落实难度大;森林资源资产家底不清,发展方向不明,建设树种单一,主要以桉树和杉木为主;融资平台缺失,建设投资不足;申报审批层级复杂,容易错过营林生产时节,营林生产质量不高;机制体制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效能不高;技术措施照抄照搬国家标准,不考虑立地条件实际,重造轻抚。
2.3.1 强化理解和深入调研 正确理解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储备林,时刻把握新的发展方向,调整建设规划方案。深入林区调查研究,统筹不同区域,细化到小班,因地制宜,以森林供给、调剂、服务和支持等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规划国家储备林年度建设类型、树种和规模。
2.3.2 落实“良地良种良法”措施 一是坚持适地适树,以生态为先、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选好当家树种,优先选择杉木、红锥、木荷、火力楠、乐昌含笑、樟树、喜树等乡土建群树种,搭配油茶、降香黄檀、甜龙竹、麻竹等其它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营建混交林、复层林;二是把好种苗质量关,使用良种壮苗造林。按照GB/T 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培育壮苗,选用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Ⅰ级苗造林;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备耕整地作业,合理规划造林密度及树种。一般要求每年12月前完成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次年3月底前完成苗木种植。林地清理采取人工环山带状清理,带宽1 m,清除带内杂草、杂灌、采伐剩余物和其它杂物,杂物堆高低于1 m,杂灌伐桩低于5 cm。整地:沿清理的种植带环山人工挖穴整地。穴规:40 cm×40 cm×35 cm,株行距:杉木为2 m×2 m,阔叶为2 m×3 m或2.5 m×3 m。打穴完成后,晾晒15 d后再回土,回土前施基肥0.25~0.5 kg,回土时先回填表土,表土与基肥拌匀,表土回至穴2/3 处,再回填心土,同时打碎泥块,清除石块与树根等其他杂物。栽植方法:每穴1 株。靠山、栽植深度15 cm,回土踩实,扶正苗木,回土。种植密度和树种布局根据实际进行处理,一般针叶树种造林密度控制在2 505 株/hm2,适宜规划在山脚及山腰以下地段;阔叶控制在1 333~1 800 株/hm2,适宜在山腰及以上种植;竹类1 333 株/hm2,带宽控制在10 m以内,适宜在山脚路下、河边及冲坑种植;四是坚持“三分造林七分管”,造抚并重,集约经营。割灌除草3年6 次:清除林地内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发育的杂灌杂草、藤蔓和杂竹,注重清除目的树种周边侧方或正上方遮荫而显著影响部分。以种植行为中心,1 m为半径割灌除草,留庄低于5 cm;行间杂草、杂灌高度控制在15 cm以下。松土扩穴3年3 次:割灌除草后,以目的树种为中心,0.4 m为半径松土扩穴。施肥3年3 次:松土扩穴后,在位于树冠投影外沿,挖深20 cm、宽20 cm、长20 cm的施肥沟,施肥后用土覆盖,以防流失。当年5~7月追肥(复合肥:N、P、K总含量大于30%)0.25~0.5 kg/株;翌年追肥0.25~0.75 kg/株;第三年追复合肥0.25~0.75 kg。追肥后进行培土,将幼树周边土壤回覆形成半径0.4m的圆形平台。当年造林后1 个月内,补植1 次;翌年春,补植1 次;五是加强幼林管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抚育产生的杂草、藤本及杂灌等主要采用平铺在林地的方式处理,让其腐烂作肥,增加土壤肥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保留自然更新的珍稀树种幼苗。对造林地进行巡查,发现害虫及时进行防治。连片20 hm2以上造林地块建设林道和防火林带,便于森林资源管护和预防森林火灾、病虫害的威胁。
2.3.3 降本增效发展储备林 积极探索“储备林+”发展模式,主要发展林下养蜂,仿野生种植灵芝、竹笋、大球盖菇等食用菌,麻竹种植等项目,其效益主要在于改善林地土壤养分和水分平衡,清除林地内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灌、杂草和藤本,降低储备林抚育成本。
肇庆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国家森林城市,城市、村庄与森林融为一体,村民放牧、祭祖、祭祀、采摘、拾柴火等活动活跃,这不仅影响造林成活率,还使森林防火点多面广。区内有西江和北江两大水系,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发达,人口聚集程度较高。就市属林场来看,立地条件较差,III、IV、V类林地占比超过80%,I、II类林地占比较少;坡度大于25°的林地占比大于75%,除北岭山和大南山外均分布于偏远山区。由此,在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过程中,需做好规划设计。一是做好营造林技术措施设计,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参照国家储备林营建技术措施,适当降低整地规格,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护林地;二是加大乡土树种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森林供给、协调、服务和支持等多功能理论为指导,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油茶、竹类及药食两用药用植物;三是跳出传统营造林规划思路,统筹山、水、田、林、湖、沙、草一盘棋,重点布局城市周边、村庄周围,突出西江、北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以城市为中心,水、路网为纽带,打造“半小时绿色富民产业经济圈”,有效完成重点林区桉树改造任务。
据统计,肇庆市林业用地面积为99.84 万hm2,占市国土面积的68.2%,其中国有林地7.62 万hm2,集体林地79.45 万hm2,其他12.7 万hm2。全市有生态公益林面积为31.03 万hm2,其中特用林5.62 万hm2,防护林25.41 万hm2。全市国有林地和防护林林地面积大于20 万hm2,国家储备林建设布局应当集中在国有林区和集体防护林林区,国有林区和防护林具有集中连片、权属清晰、经营稳定等优势,有利于地方政府统一规划、指导、督导实施,有利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切合国家油茶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目前,市属林场总经营林业用地面积为2.9 万hm2,其中商品林0.69 万hm2,占24.09%;生态公益林2.21 万hm2,占75.91%。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0.96 万hm2,占总林地面积的33.69%,市属林场在国家储备林建设方面还有较大发挥空间。
从当前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态势来看,国家储备林不是传统的、孤立的营造林工程,而是一项以森林资源培育、管护、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集林业产业、森林康养等于一体,将深远影响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计民生工程。肇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面积20 万hm2,建成后对改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社会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因此,创新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要考虑以下三点内容:一是统筹好自然资源、农、林、水各部门,抓好国资、国企金融平台,用好国有林场、市林科所等专业技术人才,夯实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组织结构、资金和人才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各行各业建设国家储备林[20],发展林下经济[21],人人管护爱护国家储备林,把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驱动地区绿色富民经济发展的引擎;三是在顶层设计、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创新前提下,统筹实施“以水养林”(矿泉水、水电、渔业等等),如葵垌林场可发展水电,北岭山林场可开发鼎湖山水资源;国家储备林建设与“双碳”结合,在双碳背景下,“以碳养长”(森林碳汇、木炭产品等等)实现绿色发展[22];“以绿养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等),如北岭山林场、大南山林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产品,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以绿色发展服务于民,驱动地区交通、餐饮、旅业和科教事业发展。
国家储备林从理论和形式上均在不断发展,具有传统林业中森林资源培育的科学精髓,又以森林供给、协调、服务和支持等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为指导,以实现“为国储碳、储水、储粮和储钱”为目标。未来,肇庆市可继续发挥政府主导功能,集中优势资源,建成一批可复制的国家储备林项目,示范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确保区域木材和生态安全;科学规划国土绿化空间,充分利用“绿美广东六大行动”和“百千万工程”,把国家储备林建设从边远山区转移到城市(乡村)周边,建设好西江、北江流域重点生态区;实施油茶、竹、南药等绿色富民产业,以生态为先,兼顾经济发展,不断丰富肇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