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怕”者无咎

2023-11-24 02:31马军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方孝孺安宁好人

马军

明代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怕”,似乎不是个褒义词,凡事一旦和它沾上边,往往就被贴上了“废柴”的标签。因为,它是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与祸患,缺乏勇气,胆怯害怕,六神无主,甚至魂飞魄散,其结果不问可知。但方孝孺在其前边加了个“善”字,则点石成金,使其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善怕者才是真正的大勇者,因为他有所恃,有固若金汤的自身防线,一句话,他心里有底。

山西晋中市榆次老街的城隍庙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十分令人震撼:“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身正者,心是安宁的,恬静的;梦是安稳的,香甜的;整个人是生机勃勃,阳光满满的。因为他们“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立身方正之人,脊骨必是正的,巍巍乎直立于天地之间。一帆风顺时,不会趾高气扬,自视为横绝四海之大物;霉运缠身时,亦不会卑躬屈膝,筋骨无存,瘫作一堆。身正者,如迎风松柏,傲雪寒梅,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即使被无端泼一身脏水,朗朗乾坤之下依然掩不住其一身浩然正气,随着岁月的潮水退去,清正者愈加清正,泥溷者愈加污浊不堪,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

身正必心正,心中的大树,蓊蓊郁郁,顶天立地,“八风”再厉害,在心灵的定海神针面前也会一败涂地。家齐、国治、天下安,是古人毕生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但其根源和基石恰恰是“正心”,心正了,意诚了,才会有后来的摩天大厦和不朽勋业。

身正了,人生就成功了一多半。再加上谨言慎行两个金钟罩护身,即使偶有逾矩,也断不会伤筋动骨,不可挽回。每欲开口,或者做事,先要想一想,符不符合社会公德,触犯不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此,孔子谆谆诫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礼”字,就是一条必须时刻横亘在心头的底线,就是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哪些话该说,哪些话断不可说,哪些话当以什么方式说;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万不可做。牢牢守住心头的那条不可逾越的警戒线,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善怕者,怕的是突破了这条线。常言说得好,“鸟飞有影,风过有声”,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只要做了,就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清代官员叶存仁离任时留下一首千古传颂的不朽之作:“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你的“好意”,我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怕自己的内心不得安宁。何其清醒,何其坚定,有此之怕,又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一辈子不犯一点错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使大德高古的孔老夫子也是到了七十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关键是知止能止。北宋官员赵抃在夜深人静陷于美色与良知的煎熬时,一声大喊:“赵抃不得无礼!”猛踩刹车,使自己迈出的那只即将沾满污泥的脚断然收回;明代官员刘大夏面对库吏“羡余钱”的“好意”提醒,内心也曾有过短暂的纠结,但很快理智就占了上风,“刘大夏,你日常读圣贤书,立志堂堂正正,做个好人,怎么如今碰上非本分應得之财,就犹豫不决,乱了心志?实在有愧古圣先贤,不是大丈夫啊!”

有所不为,有所忌惮的善怕者,看似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有欠魄力,但却恰恰避免了无知者无畏结出的累累恶果,也为自己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堡。不走邪路,不滑泥坑,不蹈罗网,使得危殆总是在他们的身边绕行而过。人生路上,走得最远,笑到最后的多是此中之人。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猜你喜欢
方孝孺安宁好人
好人就在身边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西游新记
赢来安宁献给党
好人
安宁的战争
文人的气节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