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3-11-24 18:30胡路路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9期
关键词:毕业生学生

□马 奔 胡路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牵动千千万万家庭的根本问题。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联合开展2021 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多措并举、深度挖掘工作岗位,有效推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然而,由于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多、全球经济下滑等客观因素和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意愿不强等主观因素影响,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仍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就业岗位数量减少、平均薪酬水平降低、就业难度增加、学生主动就业意识淡薄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2001 年毕业生人数仅为114 万,2021 年已增至909 万人,到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1076 万,首次突破1000 万。另外,受经济下滑影响,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加之国内近年累计的没就业学生,都加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妥善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必然要求。

(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的萎靡不振给国内的能源、冶金、机械设备、橡胶制品、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品等外贸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锐减,正常状态下,这些行业能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蓄水池”,这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等,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毕业生求职模式转变,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一直以来,线下招聘会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也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相互了解的载体。自2020 年以来,高校严格管控社会人员进出校园,导致大部分线下招聘会都无法顺利进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只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云招聘”,采用“屏对屏、键对键”的交流模式,在“线上”完成招聘流程。但是不管对企业招聘人员还是学生而言,线上平台都是一种新技术,对熟悉线下招聘流程的双方都一时无法适用,使得企业可能错失优秀人才,降低招聘成功率。

(四)学生主动就业意识淡薄,“慢就业”现象增多

所谓“慢就业”是指高校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急于求职就业,而是在提升自我或者重新规划人生目标过程中缓慢寻找就业机会的现象。目前“慢就业”在毕业生中逐渐兴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具体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经济压力小。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没有“生存”压力,他们不愿被生活束缚,更热衷追求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主动就业的意识淡薄。

2.供需不平衡。受经济下滑影响,各类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下降,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的市场岗位需求数相比2021 年下降了近三百万个,使得整个市场的用人需求减少,这一变化无疑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在稳步上升,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学生被迫陷入“慢就业”。

3.就业观转变。随着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考研大军,即使考研失败,家庭也有经济能力支撑其二次甚至三次考研,导致这部分学生不愿意就业。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因福利待遇受疫情影响小,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编大军。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因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比社会人员多,竞争相对小一些,因此有意考公、考编的毕业生极力维护其应届毕业生身份,不愿意求职就业。

4.薪资不匹配。据调查,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薪资与预期不匹配时,毕业生往往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试图通过跳槽等方式提高薪资待遇。但是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社会需求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偏差,导致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加之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求职中难免不断碰壁,最终灰心丧气导致“慢就业”。

二、高校应对毕业生就业困境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学生和家长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拘泥于固定的劳动形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

学生要因时而宜、因地而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下市场、再找方向”的就业意识,破除“就业即终身职业”的观念。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价值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鼓励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苏北计划等,到基层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使每位毕业生都能融入社会历练,不断提高适应困境、应对危机的能力,为今后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抗压能力

在当前社会,各种压力显著增大,青年学生的年龄和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产生恐慌或焦虑的情绪。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危机,消除焦虑情绪,对未来树立坚定的信心。目前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如果长时间没有落实就业,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尤其在受到家庭经济和社会歧视的双重压力下,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出现烦躁、焦虑、强迫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自媒体时代,为吸引流量,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网络平台掺杂部分炫富、追求高消费等不良内容,让涉事未深的毕业生沉迷其中,并认为“月薪过万”才是目前正常的薪资待遇。但是在求职中往往“事与愿违”,导致严重的心理落差,从而否定自己的能力,陷入“慢就业”陷阱。

高校的育人责任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挫折教育、职业素质培训等活动,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提升毕业生在职场中的抗压能力。

(三)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完成高水平就业指导。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中,教师课堂授课内容陈旧,不能跟进最新的讯息,学生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另外,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还存在指导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无法做到对学生“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指导,课堂效果不好。现在“云招聘”凭借形式灵活、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成为企业招聘的主流方式。作为新兴技术,高校要承担起对毕业生线上求职技能培训的重任。可以想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形式将成为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应及时掌握线上招聘规律和线上面试特点,开发相应课程,对学生做好培训工作。信息化背景下的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成果,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指导模式,综合分析学生的个人素质、家庭背景、就业意愿信息,对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信息指导、查询指导、技巧指导等就业信息。为了增强学生对线上招聘的适应能力,就业指导课程还应开展面试设备调试、面试沟通技巧等实用性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安全教育,规避网络风险,谨防就业陷阱,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实际需要灵活进行多样化指导。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1.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无法创造就业岗位,市场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新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等,了解企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素质之间的差距。高等教育还要适应产业、社会和教育行业的变化,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基础及目标,定制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方案,以成果为导向,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引领作用,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破专业界限,缩减必修课的学分,在院系间开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共享优秀的师资与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追踪行业技术前沿,适时更新行业最新理论,平衡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实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平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间的关系。

2.以创新教育为抓手,多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项目),彻底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等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做出适当调整。推动全民创新、创业,重点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聚焦创新是源头,要注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训练创造能力,结合“双创”教育,在“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在校生的创业思维、意识和能力。还应为创业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及时跟进、宣传、解读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并在创业期间给与必要的技术指导、场地租金优惠甚至免收租金等,降低学生的创业成本。

3.广开渠道拓岗位,全员联动促就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3 年初,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学校的领导班子、专业老师、辅导员等群体要主动出击,发动校友、合作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既要将企业“请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要求,更新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设小康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社会稳中有进不断发展的选择。面对复杂、困难的就业形势,不仅需要党和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不遗余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高校也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毕业生自己也需摆正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国家、社会和高校三方合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战疫情”“保民生”“稳就业”的政策目标。

猜你喜欢
毕业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学生写话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