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凯华 陆建红 李鹏程 金爱琴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持续或者间歇性发作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在临床比较普遍。该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公认和患者的胃动力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多种等因素有关。该病病情比较不稳定,患者可出现长时间腹痛、腹胀,甚至便秘、腹泻,或者是便秘和腹泻长期交替进行,不过以上均不会引发患者器质性病变[1]。目前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就是腹泻类型,剩下三种分别为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患者在体征方面通常无阳性发现,仅表现为腹部有轻微压痛感,也有部分患者出汗较多,脉搏跳动较快,该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应该及时采取治疗。FODMAP即可发酵的低聚糖、双糖、单糖与多元醇简称,这些物质不容易经胃肠道消化与吸收,对肠道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肠易激综合征少儿,旨在探讨低FODMAP饮食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肠易激综合征少年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认与罗马Ⅳ标准中的IBS症状相符合,即患者腹痛连续且频繁,短期内发作次数多,并且综合了以下2项以上的症状:排便次数增加,排便性状发生变化且持续时间高于半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资料无任何缺失;所有患者经过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素食主义者;近1个月内使用过激素药物治疗;营养不良;严重偏食;不耐受FODMAP饮食;合并恶性肿瘤;加入研究前一周内服用过相关药物的患者;有严重的心脏、肝肾等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造血功能不正常的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85±1.7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1±0.76)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0.91±1.7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9±0.78)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予以常规饮食治疗,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行为,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用患者不耐受或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的食物,指导患者科学进食,多食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的食物,多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减少产气多的食物摄入。
1.2.2 研究组 对患者予以低FODMAP饮食。①耐心给患者讲解低FODMAP饮食的重要性,给患者介绍FODMAP饮食的治疗机制和具体方法,指导患者准确识别低FODMAP饮食和高FODMAP饮食。②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低FODMAP饮食方案,对于患者平常食用的高FODMAP食物用低FODMAP食物替代,确保肉类、水果、谷物、蔬菜及其他物质摄入合理。③合理选择患者可食用的低FODMAP食物,水果包括百香果、火龙果、葡萄、猕猴桃、甜瓜等;蔬菜包括菠菜、白菜、绿豆、甘薯、胡萝卜、南瓜、竹笋、莴苣、茄子、生菜及土豆等;谷物包括小米、榛子仁、大米、杏仁、高粱、玉米、燕麦、藜麦;蛋奶制品包括鸡蛋、无乳糖牛奶或酸奶;肉类为未深加工肉类;其他包括酱油、蜂蜜替代品、醋和芥末酱。④指导患者家长在给患者买东西的时候先查看成分表,多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因素,方便控制疾病进展。要求所有患者或其家长写饮食日记,包含患者当天的饮食、胃肠功能情况和大便情况,给患者的饮食习惯做出改变并能找出引发疾病的饮食。⑤指导相关的饮食指标制定,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不断调控饮食,尽可能找到患病的相关因素,并降低饮食的相关限制,注重患者日常饮食的锻炼。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①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IBS-SSS)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BS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其中,主要包括腹痛频率、大便性状、腹痛程度、腹胀程度及生活影响程度5个方面,各项目的得分在0~100分,总分为500分,得分越低越好。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涉及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4个方面,评估后得分和生活质量好坏呈正相关。③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而且还出现腹泻或者是便秘的情况;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并且大便的次数也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成形并且一日两次或者是一次,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与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IBS-SSS评分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BS-S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BS-SSS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IBS-SSS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n腹痛频率大便性状腹痛程度腹胀程度生活影响程度总分研究组4026.31±5.2425.96±4.8729.71±5.1223.84±4.3727.96±3.87135.37±8.76对照组4033.48±5.7634.89±5.0237.26±5.5830.81±4.9634.58±4.29151.72±12.83 t 5.8248.0756.3056.6697.2476.656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QOL-74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n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4012.67±1.4219.48±2.5413.28±2.5120.46±2.7713.24±2.1620.48±2.3913.39±2.4521.06±0.59对照组4012.64±1.4416.45±2.2313.54±2.2317.87±2.0313.18±2.1517.54±2.2813.45±2.2418.12±0.37 t 0.0835.0710.4384.2660.1115.0350.10223.880 P 0.933<0.0010.662<0.0010.911<0.0010.918<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例(%)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和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腹痛、腹胀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3]。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家长平时要留意相关的疾病,假如发现少儿有患肠易激综合征的迹象要及时治疗,否则将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表示IBS发病和人体激素、环境及食物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食物、肠道动力学等因素,此外被普遍认同和IBS有关的还有菌群失衡、精神、心理情况[4]。因此,在治疗此疾病方面,临床中通常实施药物治疗,采用最多的为双歧杆菌,这种药物被证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内环境,将肠道菌群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并且还能在维持菌群的同时,保证肠道的酸碱平衡,促进儿童的肠道对营养的吸收效率,保证肠道营养均衡,进而对健康有促进作用。
低FODMAP饮食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控制患者每日食物中的FODMAP摄入量,从而达到减轻胃肠道刺激的效果[5]。有研究报道,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采用低FODMAP饮食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增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BS-S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QOL-74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比明显更高(P<0.05);另外,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低FODMAP饮食的应用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少儿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的IBS-SSS评分,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治疗疗效更为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FODMAP食物在小肠内不易被吸收,导致肠道内的水分增加,肠内容物在结直肠中发酵,导致甲烷和氢等气体增加,从而引发腹痛、腹胀等症状,诱发肠易激综合征[7],所以,通过采用低FODMAP饮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加速患者的恢复[8]。
综上所述,低FODMAP饮食能够有效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治疗有效率的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等有着良好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