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栩 赵严礼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多发于年轻患者[1]。颌骨囊肿在发病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囊肿初期生长缓慢,不易发现,而晚期时可导致患者牙齿松动移位、面部感染、面部畸形,并可对周围的正常组织进行侵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目前对颌骨囊肿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为颌骨囊肿刮治术,其目的是为了恢复颌骨外形、缩小囊腔,最大程度地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其中对于患者的护理要求比较高。循证护理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结合患者愿望与实际情况,并总结临床经验与文献资料,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性的护理策略。循证护理可让护理工作更加有主动性,也可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与程序化[3]。本文探讨与研究循证护理在颌骨囊肿刮治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促进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1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80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囊肿直径2~6 cm;择期手术;术前病理诊断为颌骨囊肿且在术中确诊;年龄20~70岁;临床资料完整,能配合进行调查;患者生命体征、意识正常且稳定,具有手术指征;患者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既往颌面部手术史患者;无法有效配合治疗者;伴有全身感染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异常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局部麻醉,局部切开黏膜,沿前庭沟切开,掀起黏骨膜瓣,分离牙龈。暴露牙槽骨面,分离上颌窦壁的黏膜,完整摘除囊肿,刮治创面,电刀止血,缝合创口,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3.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体位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口腔宣教、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
1.3.2 循证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在(工龄>5年)循证组患者入院时就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落实各种护理。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路径的实行情况,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进行完善,找出存在问题并改正。②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积极介绍相关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病房环境等。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安全性与必要性,积极消除患者的顾虑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增加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与自信心。调整患者心理状态,积极介绍成功病例,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③手术日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积极测量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支持,术前排空大便与膀胱。④术后进行半卧位休息,了解患者的自我感觉,解释术后用药的目的,与手术室护士在三查三对基础上交接患者。⑤术后1~3 d指导口腔卫生,及时用复方氯己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多活动,按医嘱进行口腔护理,积极进行咀嚼功能训练,合理进行张口训练,多饮水,循序渐进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并合理进食高纤维食物。⑥出院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告知患者出院后随访计划,保持良好的咀嚼习惯,做好劳逸结合。⑦及时记录患者在循证护理中出现的变异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出院后由护理人员进行全面效果评价。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7 d。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指标。②患者在术后7 d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量表为我院自制量表,信度为0.89,效度为0.81,包括4个维度与8个条目,每个条目为0~3分,总分为24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③在术前1 d与术后7 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表)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判定,基准分为50分,分数越高,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越严重。④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 d出现的感染、下唇麻木、疼痛、邻近牙髓坏死、咬合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数据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循证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切口愈合时间(d)术后功能恢复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循证组4049.65±1.9845.73±1.7811.38±1.2819.85±2.416.18±1.72对照组4049.35±5.5944.75±3.1115.35±1.4825.03±3.317.08±1.29 t 0.3201.73012.8328.0012.647 P 0.7500.088<0.001<0.0010.010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变化比较 循证组患者术后7 d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7 d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7 d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护理满意度评分循证组4023.08±1.29对照组4018.30±2.15 t 12.057 P<0.001
2.3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7 d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循证组患者术后7 d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前1 d术后7 d术前1 d术后7 d循证组4056.38±3.1435.78±2.60*55.65±2.7133.05±2.14*对照组4057.05±2.2140.85±2.21*55.15±3.3639.78±2.93*t1.1049.3970.73611.731 P0.273<0.0010.466<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组患者术后7 d的感染、下唇麻木、疼痛、邻近牙髓坏死、咬合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7 d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部出现了含有液体的囊性病变,多数是由牙齿及萌出异常所导致,还可能由于牙齿感染、颌骨等原因造成[4]。其早期并无临床不适症状,但随着囊肿的增长,囊肿会压迫周围骨质,向周围膨胀,形成面部膨隆畸形。囊肿刮除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需要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分离骨膜,彻底清除囊壁[5]。手术还能够诱导骨细胞生长,缩小囊腔,从而达到缩小、治愈囊肿的目的,有利于保护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颌骨囊肿刮治术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中仅能够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相应的护理,多忽视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功能恢复等护理[6],并且很多患者在术后缺乏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导致患者预后恢复不佳。本研究发现循证护理的疗效较佳。
循证护理可使护理措施更加程序化和标准化,通过加强沟通和指导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由被动护理变主动护理。并且该护理模式是通过一对一护理服务,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给予患者帮助指导,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颌骨囊肿刮治术后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很多颌骨囊肿刮治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传统护理多为监测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指标,同时做好常规基础护理,基本忽视了患者围手术期内的心理状况和功能恢复[7]。循证护理以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护理人员将相关护理内容进行详细查证与检索,并将相关经验、科研结果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全面分析原因,最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路径,使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8],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显示,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患者术后7 d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颌骨囊肿刮治术后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对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具有精细化、全程化、系统化的特征,通过面部表情、倾听、手势、眼神、抚摸等传递信息,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还可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作正面调节[9]。本研究显示循证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 d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但循证组患者术后7 d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颌骨囊肿刮治术后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本研究由于经费问题,样本数量过少,观察时间也比较短,研究结论可能存在偏差,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总之,循证护理在颌骨囊肿刮治术后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