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泉 张 红 古文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约15.2%,男性因从事体力劳动较多,腰部椎体负荷压力较重,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该疾病发生后易伴随腰腿疼、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2]。对于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临床上多以手术进行治疗,而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创伤性大,且对于腰背肌肉软组织的损伤也较高[3]。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已被广泛运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和安全的特点[4]。本研究重点探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医院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行开放手术)和微创组(36例,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微创组患者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52.83±10.28)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3.28±1.09)年;病变位置:旁中央型:旁中央型18例,外侧性10(27.78)例,中央型8(22.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3.15±10.32)岁;病程1.5个月~7.5年,平均年龄(3.34±1.12)年;病变位置:旁中央型:旁中央型19例,外侧性11例,中央型6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①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指南》[5]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经行影像学手段确诊;研究对象均在本院由同一组医师手术;研究对象未合并其他骨科疾病,如腰椎骨瘤、腰椎间盘骨折;意识清晰,无交流障碍。②排除标准:患者为多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腰椎滑脱或者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存在严重椎间盘钙化;患者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微创组 患者采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给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采用俯卧位,将胸腹部悬空,给予常规消毒和铺巾。通过C型臂下克氏针将椎间隙确认,随后在病变间隙后正中线旁1 cm外,将皮肤和筋膜切开1.5 cm,在椎板上扩张并剥离软组织,完成工作通道管的安装。将病变椎板间隙暴露,将上位椎板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暴露,咬除椎板下缘并开窗,咬除黄韧带使硬膜囊和神经根显露,神经拉钩往内侧牵开,使椎间盘显露,通过尖刀将纵韧带以及纤维环切开,以髓核钳将椎间盘髓核摘除。以双极电凝和明胶海绵完成止血操作,清理伤口并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以纵行切开皮肤5 cm并创建手术通道,显露椎间板间隙,将椎间板黄韧带切除,咬除椎间盘突出的椎板,切开纤维环并摘除髓核,给予常规神经根管减压,随后清理伤口并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临床时间指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①临床疗效:在患者治疗后1个月通过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方法进行评估疗效。优秀: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能够自行完成原本工作和生活;良:患者存在轻微症状,原本的活动和工作有轻微受限,但没有影响;可: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但原本的活动和工作受到限制,有明显的影响;差: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未见改善且有恶化趋势。临床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于手术前和手术后7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简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该评分的满分为10分,0分为无痛;>0分,≤3分记为轻度疼痛;>3分,≤6分为中度疼痛;>6分为重度疼痛[6]。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微创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三个手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n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手术切口(cm)微创组3634.43±3.6942.33±3.321.98±0.34对照组36124.67±3.7372.57±3.475.49±0.28 t 102.77537.78047.814 P<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时间指标比较 微创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时间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时间指标比较(±s)
组别n下床时间(h)住院时间(d)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微创组3611.23±2.476.39±1.784.29±0.78对照组3623.72±2.5110.21±1.825.82±0.83 t21.2809.0038.059 P<0.001<0.001<0.001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7天疼痛较手术前下降(P<0.05),微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nVAS评分tP手术前手术后7天微创组456.74±0.573.51±0.4319.324<0.001对照组456.83±0.634.38±0.687.002<0.001 t 0.26910.659 P 0.788<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椎间盘退变、破裂和突出,对相邻组织造成压迫所发生的疾病,也是造成腰腿疼痛的重要因素[7]。大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后能够取得较高的疗效,但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8]。常规开窗术式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但作为开放性手术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研究为此展开讨论,从而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朱灏等[8]研究发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明显更具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短。这是因为与传统术式相比,椎间盘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且手术时间也更短,椎间盘镜术的损伤较小,防止对腰背肌肉群造成牵拉和剥离,避免了影响腰椎稳定性。同时因为入路的特点,可避免对于椎管和神经的影响,提高腰椎稳定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更短,提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对于患者的影响较低,术后恢复较快。由于该术式的创伤较小,重要结构部位不会存在瘢痕而引起椎管以及神经的粘连,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尽早出院[9]。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的操作视野更为清晰,对患者的血管以及神经分离更为准确,有效降低了对于身体造成创伤,同时入路创口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更小,对机体疼痛敏觉刺激更小,减少了侵入性操作的刺激。
综上所述,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术后恢复更快,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