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北京的赵琳告诉记者,9月18日,她女儿开始咳嗽,两天后开始流鼻涕,3天后开始低烧、咳痰。从孩子低烧开始,赵琳让孩子吃了退烧药和祛痰药,但没有任何效果。9月22日晚上,女儿高烧至40℃,自行在家服用了退烧药并退烧。23日,孩子退烧后,她丈夫带着女儿前往家附近的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检查,才发现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
“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班里一共40名同学。女儿开始发病时告诉我,当时她班里超过一半的人都在咳嗽,几乎所有咳嗽的孩子都正常上学。”赵琳说,有的孩子开始只是早晨咳嗽一会儿,不发烧、流鼻涕,家长也未放在心上,仍然正常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且,大部分孩子并未戴口罩。
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感染中心的主任医师林瀚告诉记者,支原体一直都存在,属于非典型病原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全名为肺炎支原体,具备传染性,但传染性没流感那么强,不会像流感那样引起世界大流行。临床上,经常能看到一家人被感染,症状比感染流感、新冠可能持续时间更久。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杨告诉记者,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青少年、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中高发,在家中或教室等相对密闭的空间中更易发生。前期症状类似于流感,后期可能伴随咳黄痰,少数会出现腹泻、皮疹等。症状持续时间比细菌感染更久,一般2-3周。
陈杨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科室主要接诊14岁以上的患者。她注意到,近期,门诊遇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确实多一些,其中大部分患者都由家里的孩子传染。她所接诊到的肺炎支原体患者中,至少70%以上的患者都曾表示,家里有小孩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他们才出现类似症状。
防治面临新挑战
9月23日,去医院看病后,医生给赵琳女儿开了阿奇霉素、祛痰药氨溴特罗。24日,她女儿又反复发烧,25日后没有再发烧,但咳嗽越来越严重。25日,赵琳儿子也开始出现咳嗽,当天晚上伴随高烧。她自行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并进行物理降温。28日,赵琳怀疑儿子也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开始让其吃阿奇霉素。
林瀚表示,有的肺炎支原体患者甚至出现中耳炎、脑部病变、心肌炎等症状。低龄儿童群体中,这种肺外症状更多、更明显。林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过出现鼓膜穿孔的肺炎支原体低龄患者。
林瀚表示,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不算低。当阿奇霉素不起作用时,可以考虑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后者因为可能对18岁以下儿童存在潜在副作用,因此在这一群体中被禁用。“如果确定是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等耐药,医生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可以通过超说明书用药使用该药。”他说。
对于肺炎支原体的疾病检测,伴随着难以避免的误差,会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目前,主要通过支原体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进行疾病诊断。林瀚表示,任何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都有检测的窗口期,有时3-5天内可能测不到抗体阳性,需要5-7天才可以,无法做到随时检查都能100%精准测出。而且,如果试剂灵敏度再差点,检测结果可能误差会更大。
在林瀚看来,诊断分两个层级:一是临床诊断,二是病原学诊断。不可能做到每个病人都实现病原学诊断,医生需要通过症状、化验结果等临床特点进行诊断。他建议,针对肺炎支原体,国内应有对应的监测数据结果发布,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判断。比如,新冠和流感都有监测数据,呼吸科、儿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医生会比较关注这些监测数据。有时患者即便检测出来抗体阴性,但临床症状却与某种疾病高度相似,且这段时期这种疾病又在流行,可以按照这种疾病进行经验性治疗。
2022年6月,发表在国际期刊《新兴微生物和感染》上的一项研究提到,北京的肺炎支原体流行病主要發生在8月-次年1月期间。该研究显示,2015-2020年,北京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患病情况呈现出明显的“一年一峰”的流行格局。
“在新冠后疫情时代,很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正面临着新挑战。就目前看来,新冠感染将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流行特点、流行周期给打乱了。”林瀚分析,比如,新冠发生以前,流感基本是头一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在北方地区,而今年北方地区流感的第一个发病高峰延迟到了3月。随之受影响的还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等。
林瀚分析说,去年美国的新冠、流感、RSV感染交替流行,而且感染峰值都比较高;今年,中国很可能也会面临类似情况。过去三年,国内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使得这些病原体相对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人们很少被感染,人群缺乏相应免疫屏障。如今随着人群聚集,这些被压制的病原体有机会导致传染病流行的相对高峰。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