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在苏联呆了12年,苏联时期克格勃的档案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蒋经国的苏联生涯遍尝人世间的辛酸,在一次次政治斗争中挣扎求存……”
“追求进步”的“尼古拉”
1925年10月,年仅15岁的蒋经国从上海坐船到达海参崴,再坐火车抵达莫斯科,同行的还有一些国民党元老的子女约20人。这是一趟异常辛苦的旅程,他们将作为留学生前往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又称中山大学)学习。
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挑选了310名学生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占了学员总数的80%以上。不久,中共旅欧支部的20名党、团员在法国受到巴黎警察当局的迫害,也转道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还处于秘密状态,不对外公开,也不挂牌子,每一个学生都起了个很好听的苏联名字,这主要是考虑到回国以后的安全。蒋经国起名为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札洛夫,被称为“尼古拉”。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期的最初阶段,一直是“追求进步”的,对学校所有的政治活动都非常积极地参加,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莫斯科中山大学有约800名中国留学生,其中有国民党元老的子女,包括于右任之女于芝秀、邵力子之子邵志刚、曾任国民党宣传部主任及党部秘书长的叶楚伧之子叶楠,还有从德国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冯弗能,她是冯玉祥的爱女。
在学校里,中国留学生与俄国女子谈恋爱的风气十分普遍,部分俄国女子知道蒋经国的身世,对他表示好感。不过,那时蒋经国对俄国女子没有什么兴趣,认定冯弗能为对象,紧追不舍……最后成就了一段姻缘。冯玉祥当年去苏联看望女儿冯弗能时,见过女儿的追求者——蒋经国,并且印象不错。不过,蒋经国与冯弗能的婚姻没有维持多久,1927年7月,蒋经国向学校党委会写下自白书,宣布与冯弗能断绝夫妻关系。
蒋经国为什么会通过这种方式与冯弗能断绝夫妻关系呢?这与国内的政治形势变化不无关系。蒋介石在政治上得势之后,便开始露出反共面目。1926年3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还逮捕了许多共产党人,驱逐了几名苏联顾问。蒋经国刚到苏联时,经常与其父保持热线联系,但在加入共青团组织后便慢慢与蒋介石疏远,有段时间甚至提出要与父亲划清界限。特别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人展开屠杀,并与苏共断绝关系后,迫于形势,在苏联的蒋经国发表了措词强烈的声明,宣布与父亲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冯玉祥随后于6月21日发表通电,宣布与蒋介石携手合作,在自己的军队中进行所谓“清党”,并遣返其苏联顾问,与苏联共产党断绝关系。这些举动,引起苏共中央的极大反感。苏共中央立即通过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知识青年党部,要求冯弗能与冯玉祥“划清界限”。冯弗能不愿与父亲反目,坚持返回祖国,并企图劝说蒋经国同行。苏联档案显示,蒋经国的自白书,除了宣布解除婚姻关系外,还批评冯弗能思想有问题,“她想对我加工(改造思想),我也曾对她加工”,指冯是国民党派来监视他、影响他的,还表示自己决不接受。当时,蒋经国18岁,冯弗能比他小1岁。冯弗能回国后,嫁给了北京一家张姓人家的公子,后来曾随丈夫赴英国,1979年在北京病逝。
接受克格勃密训
蒋经国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由于在政治立场上坚定拥护苏共,重获苏联上层领导人的信任,被批准进入莫斯科圣彼得堡大学(苏联军事情报局特种学校)就读。该校专门训练学员从事暗杀、爆破及破坏军事设施等活动。1927年底,蒋经国转往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大学进修,这里是当时专门培养红军将领的学府。
蒋经国在军事政治大学主修“游击战”,是当时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的得意门生。1930年5月,他以每科都是“优等”的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蒋经国从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后,苏联领导人拟派他到中国南方工作,但这一计划没有实现。此后有4个月的时间,蒋经国在苏联没事干。10月,苏联人派蒋经国到莫斯科的迪纳摩兵工厂担任政治军事课教师,这份工作待遇不错。但好景不长,到了1931年5月,蒋经国被派到莫斯科附近偏僻的索科洛夫,协助苏联人推动农村集体化工作,后来还曾担任集体农庄的代主席。
在集体农庄工作了半年多时间,1932年10月,蒋经国又被调回莫斯科,开始与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的代表接触。1933年初,蒋经国又被苏联人调到阿尔泰地区(邻近中国内蒙古、新疆一带),做了9个月的金矿工人,生活条件很艰苦。
1933年底,蒋经国被调到乌拉尔山地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作,担任大型机械厂“乌拉尔马许”机械车间的副主管,后被提拔为副厂长,再任工厂报刊《重工业日报》的总编辑,生活条件获得了改善。
蒋经国在乌拉尔山的生活颇为惬意,不少人对他很好,特别是女性劳工,她们喜欢听他讲“国际形势分析”。蒋经国的才能更在编辑报纸时得以充分发挥,每天在报纸截稿之前,他都会问编辑还剩多少“栏位”,需要多少字填补,随即由他口述,让编辑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
蒋经国在乌拉尔山的表现,连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注意到了。苏联档案中记载,1934年,蒋经国到莫斯科与斯大林见面,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后,工厂同事问他与斯大林谈了些什么,他只说斯大林请他吃饭,称“红菜汤很好喝”,三言两语带过,没有透露谈话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1945年,蒋经国随同“国民政府代表团”赴苏,在莫斯科又见到了斯大林,斯大林當着所有人的面,送给蒋经国一把精美的俄制冲锋枪。
由康生陪同回国
1936-1937年间,苏联国内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德国谍报机关的“离间计”,使苏联的上层领导发生了“大地震”,图哈切夫斯基等7人被诬告为“企图推翻苏维埃政权的间谍叛国集团”,蒋经国在苏联的朋友也接二连三地遭到“整肃”。
1937年1月5日,蒋经国所在厂的共产党委员会决定“开除蒋经国党籍、厂籍”,使其再度失业。2月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共产党员开会,有人揭发“蒋经国是日本间谍”,并指出他是托洛茨基派(也就是“托派”)。由于当时的党委书记米哈依尔·库兹涅佐夫认为蒋经国还年轻,应给予学习的机会,并出面保证他没有大问题,蒋经国才过关。
此前的1936年底,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西安事变”爆发,此事促使蒋介石再度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蒋经国认为自己回国的机会来了。
1937年初,蒋经国又受到苏联高层的接见,得以再度到莫斯科。这时,苏共中央已决定派蒋经国回国,促进国共合作。
1937年3月,蒋经国全家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康生陪同,从莫斯科坐火车回国……
(摘自《档案春秋》姚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