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 ”历史地名的来历与演变(上)

2023-11-23 11:20王胜三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5期
关键词:鄯善楼兰匈奴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家喻户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更是受到世界的关注。那么,您知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国名、古城邦名的来历与演变吗……让我们追随《“一带一路”历史地名考略》的引领,“游历”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古国,追溯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历史,探寻“丝绸之路”在古国和古城兴衰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的起源称呼

“丝绸之路”一词首先由晚清来华的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 年在其《中国》(第一卷)一书中提出。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与河中地区(即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区域)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作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叫作“丝绸之路”。此后这一概念在西方汉学界获得认可,渐渐地亦被中国学者所接受和运用。

“丝绸之路”一名出现前,我国文献中对其有不同称呼。《史记》记述了中亚各国以及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身毒 (今印度地区)、安息(今伊朗地区)、条支(今波斯湾北部地區)等沿线大国的位置和交通情况。《汉书》中把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路线称为“北道”,其路线为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境内)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西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一带),至康居(约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奄蔡(今咸海、里海北部一带);而将其南部的道路称为“南道”,其路线为经玉门关、阳关,从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一带)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今新疆莎车县),西逾葱岭,至大月氏(今中亚阿姆河以北地区)、安息。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十多年的艰辛,穿越了一路上的重重阻隔,最终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的地区;广义的“西域”范围还继续往西延伸到欧洲东部、非洲北部,以及印度半岛。

鄯善国

东汉时,鄯善国势强盛,逐步向西扩张,吞并且末、精绝等小国。并将扜泥改名为驩泥。三国时,鄯善国将治所驩泥更名为鄯善,与其国名相同。隋朝时置鄯善郡,郡治鄯善城。后因战乱,鄯善城日渐荒废。唐贞观年间,康国大首领康艳典东迁此地,重建新城,命名为典合城。唐上元二年(675)更名为石城镇,隶属沙州。唐贞元年至唐末,石城镇为吐蕃所统治。五代至宋时,石城镇先后为回鹘、西辽所统治。西辽时,石城镇改名为罗卜。元、明两朝,沿用罗卜一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设卡克里克县丞,隶属新平县(今尉犁)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置婼羌县,属焉耆府辖。此后,县名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 1959 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婼羌”改为“若羌”。

楼兰国

楼兰,汉代藩国名,《大唐西域记》称为纳缚波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楼兰地处丝绸之路南线,为古丝绸之路由中原通往西域的第一个城国,位于孔雀河下游,罗布泊西北岸上,西距今若羌县 220 公里。楼兰所领范围围绕罗布泊,北到古代的孔雀河河道,南至今米兰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东通敦煌,西至流沙。

楼兰约在公元前 3 世纪前后建国,受大月氏统治。约在公元前177至前176年,匈奴击败大月氏,将楼兰纳入统治之下。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赵破奴率军击车师,先至楼兰,俘其王,楼兰首次降汉,称臣纳贡。匈奴得知后发兵攻击。楼兰王被迫派一子到匈奴为质,一子送汉朝为质。

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楼兰王去世,楼兰国请求汉朝放质子回国,立其为王。但此时质子因常犯汉法,被下蚕室,处宫刑,不能送回。因此,楼兰另立一王。新王向汉朝和匈奴各派一个质子。此后三四十年间,楼兰曾多次留难汉使,梗阻丝绸之路。西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朝派勇士傅介子刺杀亲近匈奴的楼兰王安归,改立亲近汉朝的尉屠耆为王,并将都城从楼兰城迁至扜泥城(位于今若羌镇偏北)。其国境处于今新疆罗布泊至若羌县周边地区,国名亦改为鄯善。从此,楼兰国名被废弃。

地名的层级

西域地区,由于各时代崛起民族的不同,因此形成不同时期地名的民族差异。地名学者牛汝辰将新疆(西域的主要涵盖区域)地名划分四个层级。一是印欧语地名层,主要是秦汉时期的地名,包括西域三十六国地名,如莎车、疏勒、龟兹、焉耆、于阗等,与古代的塞族语、粟特语、龟兹语以及梵文有关。二是突厥语地名层,主要是西突厥汗国统治西域期间留下的地名,如托克逊(意为九十)、阿克苏(意为白水)、拜城(意为富庶)。三是蒙古语地名层,主要是元代在西域形成的地名,如准噶尔、博尔塔拉等。四是汉语地名层,汉语地名至少在汉朝将西域纳入版图之后就有大量出现,如葱岭、高昌等。

海上丝绸之路所到的东亚、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国家、城邦众多,数千年来,更迭变迁,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些也都以地名的形式反映出来。

精绝国

精绝国,汉代藩国名,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新疆民丰县一带,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国。东汉、三国时期,为鄯善所并吞,魏晋时期附属鄯善国。唐朝时其都城尚存,称尼壤城,清代称为尼雅城。尼雅在清代为于阗县所属村庄,《和阗州总图》称作尼牙八札。1945 年设廉洁镇,1949 年后复称尼雅,1985 年设尼雅镇。

且末国

且末国,汉代藩国名,《大唐西域记》称其为“折摩驮那故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置在今新疆且末县境内的车尔臣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国。初属匈奴,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始属西域都护。东汉初并于鄯善。后寻复立。两汉时期国名皆为且末国,王治且末城。三国时又为鄯善所并,此时被称为“且志”。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 (524),其国尚存,称“末国”。隋朝时国灭,隋炀帝大业五年(609)改为且末郡。唐朝时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改设为播仙镇。北宋开宝二年(969)更名为约昌城,属于阗国管辖。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称“阇里辉”。明代称“扯力昌”。清光绪十年(1884),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后称“卡墙”,并再次设稽查所,设且末县治。民国三年(1914)置且末县,归阿克苏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焉耆专区。1954 年,属库尔勒专区。自 1960 年至今,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扜弥国

扜弥国,汉代藩国名,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新疆于田县境内的克里雅河流域,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入口。西汉时其王都在扜弥城,东汉末年更名为拘弥国,都城更名为宁弥城。

三国时其地属魏,归附于阗。唐朝时改名为俱密。辽、北宋时期称作克里雅,明朝又改称克列牙,清代则更名为克勒底雅。清光绪十年(1884),清朝将于阗县从喀拉喀什城东迁移至克勒底雅(原扜弥国旧城)。1950年成立于田县。(本版摘自《“一带一路”历史地名考略》王胜三/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猜你喜欢
鄯善楼兰匈奴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從新疆鄯善縣洋海墓地出土木質火鉢探討火崇拜與拜火教的關係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楼兰(外三章)
漫话成语
楼兰,我的楼兰
祖逖闻鸡起舞
鄯善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