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昀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昆曲老生是一种传统的唱腔艺术形式[1]。想要展现出昆曲老生唱腔的韵味,就需要演员勤加练习。昆曲老生在信息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是继承人的选拔与培养问题;另一方面是昆曲老生的艺术推广问题。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的戏曲市场之中,如何帮助昆曲更好地发展与创新,也是艺术家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昆曲老生应当立足观众需求,创作能够满足观众文化艺术需求的作品,加强老生的传承与创新力度,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昆曲老生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此为昆曲老生的良性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在昆曲之中,老生是一个统称,此行当主要由老生、老外和副末三个行当组成,且各有特色。倪传钺对三者进行了总结:老生开朗而轩昂,身段动作稍漏锋芒,唱念发声爽朗清脆;老外则朴实大方,身段稳重开阔,唱念较为苍老、宽宏;副末则角色气派较为拘谨,身段动作较为软而圆稳,唱念音量较为沉重且婉转[2]。舞台中的老生多数都带有胡须,这在昆曲之中被称为“口面”。其中口面有“三”和“满”两种,前者指的是三绺胡须,佩戴这种胡须的演员扮演的是较为文气的角色;后者指的是满口胡须,是粗犷角色佩戴的胡须。口面颜色可分为黑、黪、白,是按照壮年到老年的特点呈现的扮相。计镇华指出在唱腔中,小生是半真半假,真假声混合的;而老生则是本嗓真声,充满阳刚之气,少花腔,较为朴素。
昆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昆曲老生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断层与匮乏问题。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昆曲老生表演者的艺术财富如果无法得到有效保存与传承,便会导致昆曲老生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力度不够,年轻人对昆曲的了解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的想法,更无法潜心学习昆曲老生的相关技能。上述因素使昆曲老生在艺术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人才断层的问题。一般而言,传统技艺的传承采用的是师徒制的形式,昆曲老生的专业性较强,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因此也采取了该类型的产程形式。且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需要继承人既具备天赋也要十分努力,因此人才的选拔也相对困难。如果缺乏继承人,则会导致传承断层、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虽然我国在政策与资金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给予了不少支持,强化对昆曲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但在现实情况中,受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资金匮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群众不够了解昆曲的艺术价值。且部分群众认为昆曲的受众群体仅为昆曲爱好者,社会影响力不够;尤其是老生行当,普通群众对该艺术的审美不足等,导致了专业性表演人才缺失的问题,使昆曲老生的专业性表演人才传承不足,数量较少。
整体来说,昆曲的传播方式及路径都比较受限。昆曲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高[3]。加之网络文化的冲击,使昆曲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受众群体范围进一步缩小。一些青少年对于昆曲不够了解,更不知“老生”为何物,新一代群体对昆曲文化的认同感不高。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昆曲的活动空间范围逐渐缩小,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少,这也是昆曲老生行当传承与发展的阻碍因素。
现阶段,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群众对昆曲兴趣不高,昆曲的宣传与传播也受到限制。因此,想要解决昆曲老生的继承与传播问题,就需要深耕老生行当特色,培养老生演员的创新意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宣传,以此拓宽昆曲老生的受众范围。
昆曲老生的表演程式是演员在昆曲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积累经验与反复试炼总结出的一种模式。昆曲老生表演形式之中融合了数代艺人的心血与灵魂[4]。通过师徒制进行传承与创新,最终形成了传统的表演形式,这一形式既是艺术的沉淀,也是文化的传承。昆曲老生传承表演艺术,首要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昆曲艺人的艺术成果。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避免全盘否定传统昆曲老生表演程式;也不能够一成不变,与时代脱轨,继而出现断层的问题。因此,要传承昆曲老生的表演特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邀请昆曲专家与戏曲专家对昆曲老生的表演及剧目等进行指导,挖掘其中的特色,并且不断强化昆曲老生表演的传承及创新力度。其次,通过巡演的形式来帮助人们充分认识昆曲老生表演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推动昆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特色巡演形式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能扩大昆曲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也可以以昆曲戏剧社的形式开展昆曲表演,将昆曲表演推广至公园、广场以及茶楼等场所,拉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以此宣传方式提升人们对昆曲老生艺术的关注度。
唱腔创新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总结传统唱腔的优势,汲取良好的经验的同时结合传统唱法与特征,强化整体听觉感受[5]。昆曲老生在传承过程中,也应当以发展昆曲为前提,创新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及表演方法,在创新中实现昆曲老生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升昆曲老生的艺术价值。创新发展是传统昆曲向现代观众靠拢并开发现代观众群体的重要方式,也是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昆曲的创新及发展也应当充分立足于时代发展特色,深度挖掘与保护传统文化内涵,以此实现真正的传承及发展。培育昆曲老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专业演员树立创新意识,通过自主练习来分析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创新咬字、发音及转音等方式,不断优化老生唱腔,继而达成继承与创新的目标。
昆曲老生的程式是对生活本质的反映[6]。老生是昆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演员按照一定程式进行表演,但是不能过于刻板,应当灵活运用程式。所以,老生应当结合生活化的特点,创新老生艺术的表演形式,以此实现生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昆曲老生在表演过程中,应当分析剧本与老生人物的特征并与现实生活结合,以此提升表演的效果。老生行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面应当重视传承传统程式,另一面也应当在其中融入生活化的新程式内容,以此进行创新发展,基于剧情特色、人物特征等,充分调动各种表演方式,塑造老生人物;同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及手段,按照剧情的需要来创新原有程式,学习其他剧种表演中的优势及技巧,融入到老生表演之中,以此科学地运用老生程式。
昆曲老生舞台艺术指的是表演昆曲老生的舞台或者场地的美学范围[7]。包括昆曲舞台表演相关的艺术形式,如妆造、特效等。而现代昆曲舞台注重的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如《牡丹亭》不仅充分结合了现代青年群众的视觉需求,也展现出了昆曲艺术的传统特征。《牡丹亭》的舞台风格摒弃了传统的帷幕布景与实景标准,在向观众展现舞台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灯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昆曲传统服饰通常采用较为宽松的设计,用以搭配较为繁杂的动作。但是在青春版《牡丹亭》中,这一艺术形式也有所改变,为了迎合现代青年群体的需求,设计了贴身剪裁的服装。
分析现阶段的昆曲宏观环境可知,传统的传播与宣传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同时也会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8]。因此,昆曲老生在宣传与推广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多样化的媒体渠道,扩大昆曲的受众群体及影响力,以此为昆曲老生行当的传承奠定良好的观众基础。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渠道来推进昆曲的继承与传播,运用广播、舞台剧等方式传播昆曲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使观众深入了解昆曲艺术,提升观众的鉴赏水平。其次,可以将昆曲老生作品拍摄成电视剧与电影等,通过讲述昆曲的艺术价值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与学习昆曲老生行当。如《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昆曲相关的内容,可以使人们深入了解昆曲。因此,运用此方式,将相关作品搬到大荧幕或者电视中,可以有效宣传昆曲老生这一行当,以此提升昆曲老生在群众之中的曝光度。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昆曲老生作品或通过昆曲网站宣传昆曲的名家名作,也可以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传播昆曲老生的相关片段,帮助昆曲老生拓宽传播路径。
昆曲演出也是一种创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9]。以此进行联合发展,使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昆曲老生传播的重要方式。为了推进昆曲老生行当的继承与传播,可以打造昆曲演绎文化产业链,以此来推进昆曲老生演出的专业性与产业化运作。在产业链建设以及优化阶段,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昆曲老生文化为基础开展大范围的宣传与推广。各组织也应当积极地融入到昆曲老生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之中,强化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推进昆曲进入校园的步伐,提升学生对昆曲老生的关注度。与此同时,要积极体现出昆曲组织的传播效率,不断优化昆曲表演者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提高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创新昆曲老生表演作品的形式,保障作品同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并体现出时代特色,充分展现昆曲的价值。另外,可以打造地区知名昆曲品牌,不断提升昆曲老生的综合影响力,以此确保昆曲老生在竞争力强的戏曲行业获得发展的优势。
我国对非遗的支持政策不断推出,也为昆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10]。但如果只是依赖政府的支持,昆剧发展便不能行稳致远。在昆曲老生的传承及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培养昆曲老生人才,建立成熟的内部动力机制,运用多样化的激励策略来传承与发展昆曲老生。首先,应当健全与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对昆曲艺术传播有帮助的专业性人才。同时,也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引进与培育的开放性,以此吸收更多昆曲老生人才进入到昆曲艺术创新发展的队伍中。另一方面,在昆曲老生人才培育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专业院校及相关培训组织的优势,激励人才实施多样化的合作,结合昆曲老生角色及表演实践等内容,形成差异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知名度的昆曲明星,充分利用粉丝心理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昆曲老生行当的学习之中。除此之外,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演出补贴政策,使昆曲老生行当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继而促进昆曲文化艺术的传播。
综上所述,昆曲老生艺术发展至今,具有独特的行当魅力与艺术价值。因此,应当继续继承与创新昆曲老生,更好地传播昆曲老生行当的特色及文化机制,吸引群众喜爱昆曲老生,喜爱昆曲。本文分析了昆曲老生传承与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此为昆曲老生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