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养
(廉江市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廉江 524400)
苏州垌河为九洲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廉江市河唇镇下垌村,沿线流经河唇镇南坝、苏州垌、甲子背、石云等地,于鹤地水库溢洪道大坝下游附近汇入九洲江,全长12.5 km,流域面积54.39 km2,总落差27.31 m,平均坡降0.001 97。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土质为砂壤土,河床由沙泥组成,河宽5~50 m。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 600 mm。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85 年,达到2 539.7 mm,最少的是1977 年,仅有929.7 mm。
苏州垌河未开展过系统的治理,河道两岸无新建堤防,局部河道较弯曲,两岸为天然岸坡,岸坡低矮、单薄、不完整、不闭合;河床淤积,植物或垃圾侵占河道,局部岸坡存在坡脚淘刷、滑塌、裸露、不稳定等问题。苏州垌河治理河道大部分河段都存在淤积现象,凸岸段淤积严重,淤积深度0.20~2.00 m,淤积严重抬高了该段河道水位,并对岸坡稳定产生影响;同时整治范围内局部段人类活动密集,河道保护意识差,生活、生产垃圾随意向河道倾倒缩窄了河道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本次工程治理范围为苏州垌河中下游,即从车脚村到河口,共整治河道长10.8 km。苏州垌河河道蜿蜒曲折,在平面上出现多个“S”型河湾,迎流顶冲段较多,凹岸连年冲刷严重,现较多冲坑,局部段存在崩塌。河底高程38~65.65 m,岸坡两侧多为大片农田、坡地和少量村庄,高程约38.90~76.32 m。
本工程河道护岸主要布置在村庄人口密集河段,具体根据各个河段现状河岸的高差、坡比、土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护岸形式。大概的布置桩号段可以分8段,分别为左岸桩号L0+000—桩号L0+600 段、桩号L3+500—桩号L4+400 段、桩号L5+900—桩号L6+350 段、桩号L7+750—桩号L8+100 段、右岸桩号L0+000—桩号L0+ 600 段、桩号L3+500—桩号L4+400 段、桩号L5+900—桩号L6+350 段、桩号L7+750—桩号L8+100 段。
2.1 两岸桩号L3+500—桩号L4+400 段护岸
该段河岸高差平均在1.5 m 左右,现状均为土坡,坡比较缓,同时河岸两侧临近村庄,有村道连接,结合美丽乡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护岸具有一定生态景观要求,采用阶梯式生态框挡墙和浆砌石挡墙进行对比,详见表1。
综合上述比较,阶梯式生态框挡墙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浆砌石挡墙为传统挡墙,施工工艺便捷,但质量不好把控,而且造价也不低;另外阶梯式生态框挡墙透气性好,可以进行撒播草籽美化护岸,故此河段设计护岸型式选取阶梯式生态框挡墙典型横断面,见图1。
图1 阶梯式生态框护岸挡墙典型横断面
2.2 左岸桩号L0+000—桩号L0+600 段护岸
该段河岸高差平均在1.5 m 左右,现状均为土坡,坡比较陡,水流较缓,同时河道穿过车脚村,有村道连接,可以采用高规格的挡墙,与滨河绿道、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使该段护岸成为整个治理工程的亮点。对鱼巢式生态框挡墙和浆砌石挡墙进行对比,详见表2。
表2 墙式断面对比表
综上比较,鱼巢式生态框挡墙,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浆砌石挡墙为传统挡墙,施工工艺便捷,但质量不好把控;两者投资相当。由于鱼巢式生态框挡墙生态美观,符合本次河道治理的美丽乡村理念,故本河段设计护岸形式选取鱼巢式生态框挡墙的形式,见图2。
图2 鱼巢式生态框护岸典型横断面
2.3 左岸桩号L5+900—桩号L6+350 段、桩号L7+750—桩号L8+100 段,右岸桩号L0+000—桩号L0+600 段、桩号L5+900—桩号L6+350 段、桩号L7+750—桩号L8+100 段护岸
该段河岸高差平均在2.5~6 m 左右,现状均为土坡,坡比较陡,岸坡高差较大,水流较急,因此河岸的护岸要求较高,则护岸形式宜采用墙式断面,对C20混凝土生态挡土墙+草皮护坡和浆砌石挡墙进行对比,详见表3。
表3 墙式断面对比表
综上比较,C20 混凝土生态挡土墙+草皮护坡施工方便,工期短,对原土扰动较小;对于落差>2.5 m 且坡度较陡的河段效果好,还增加护岸形式的多样化,故本河段设计护岸形式选取C20 混凝土生态挡土墙+草皮护坡型式,见图3。
图3 C20 混凝土生态挡土墙护岸+草皮护坡典型横断面
3.1.1 河道糙率
根据现场调查,现状河道河床床面不平整,底坡凹凸不平,河床以第四系冲积层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为主,岸坡多为淤泥质黏土或黏土;河道沿岸多为农田和村庄,因此现状河道糙率确定为0.030。工程整治后对河床进行清淤,采用阶梯式生态框护岸+植草护坡、C20 混凝土生态挡土墙+草皮护坡和植草式生态框护岸+鱼巢式生态框护岸等工程措施,河道过水断面变平整,阻碍行洪的乱石杂草被清除,河道糙率变小,因此整治后河道糙率取0.028。
3.1.2 设计流量
水文计算章节已计算相应河段的2 年一遇(P=50%)、5 年一遇(P=20%)、10 年一遇(P=10%)和20 年一遇(P=5%)洪峰流量。
3.1.3 起推水位
苏州垌河主河受九洲江洪水位顶托,本次工程整治段位于苏州垌河下游段,根据九洲江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计算出本次工程起始桩号L10+800 处的苏州垌河相应设计频率P=50%、P=20%、P=10%、P=5%时对应水位分别为40.95 m、41.82 m、42.37 m、42.87 m为本次水面线计算的起推水位。
3.2.1 水面线计算方法
以苏州垌河汇入九洲江河口断面为计算起点,根据设计洪峰流量和河道水力参数,利用能量方程逐段向上游推算各断面设计洪水位,对于河道中的水闸,还需根据其过流条件确定是否壅水及计算壅水高度,再逐段向上游推算水面线。在水面线推求中,应用到的基本公式主要包括:
(1)河道弯曲不大、无较大支流汇入、无阻水建筑物时,水面线计算采用的基本公式:
式中:Zu、Zd——上、下游断面水位,m;
Au、Ad——上、下游过水断面面积,m2;
Ku、Kd——上、下游断面流量模数,m3/s;
ξ、α——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对渐变流,ξ=0,α=1;
Δs——上、下游断面间距,m;
Q——断面流量,m3/s;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2)桥梁壅水采用铁科院李付军公式:
式中:Vm——桥下平均流速,Vm=Q/AJ;
Q——计算流量,m3/s;
AJ——扣除桥墩和桥台阻水面积后的桥下净过水面积,m2;
V0m——计算流量时建桥前桥孔部分天然状态下平均流速,V0m=Q0m/A0m;
Q0m——计算流量时建桥前从桥孔部分通过的流量,m3/s;
A0m——计算流量时建桥前桥孔部分天然过水面积,m2;
R——考虑桥墩和桥台影响的反映桥孔压缩程度的系数,R=Vm/V0m;
K——为考虑冲刷影响的流速(动能)折减系数,取K=0.9。
3.2.2 桥梁阻水壅高计算
采用河道水面线计算程序HEC-RAS 时可将桥梁、涵闸等水工建筑物的各特征参数输入,计算时程序将自动考虑桥梁阻水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2)当桥面较低,洪水漫桥时,过桥总流量Q总=Q孔+Q面。
①桥孔被淹没成压力孔流,则:
式中:Ψ——过流系数;
W——桥下净面积,m2;
V0——Q/W0,W0为桥前天然面积,m2;
ε——侧收缩系数,ε=1-0.2[(n-1)ζ0+ζT]H0/(nb);
ζ0——闸墩系数;
ζT——边墩系数;
n——桥孔数;
b——每孔宽度,m。
②桥面以上部分过水以宽顶堰淹没出流公式计算:
式中:ε——侧收缩系数;
δ——淹没系数;
H0——计入行进流速的堰上总水头,m;
m——流量系数;
B——桥面溢流净宽(m);
苏州垌河治理河道长度10.8 km,整治起点车脚村东北,整治终点鹤地村东北。受治理段坡降较大影响,为防止水流冲刷坡脚造成岸坡崩塌,对需要整治河段采用挡墙护岸(护脚)、生态框护岸(护脚)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本次设计清淤疏浚河道总长度10.3 km,新建护岸(护脚)总长度为5.7 km,新建人行道2.325 km。
根据河道现状,本次河道整治按现状河床进行清淤、疏浚、固脚、护岸,清淤、疏浚河道不改变原河道走势,部分地段根据水流方向以及河道淤积情况,对河洲、边滩及淤泥进行清除,使河道更平顺流畅,利于行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对坡脚进行固脚,对迎流顶冲段进行护岸,在村庄河段岸顶布设人行便道。
为了体现人文关怀、美丽乡村的治理理念,在河段两岸桩号L3+610—桩号L4+290 段、桩号L5+935—桩号L6+235 段、左岸桩号L6+235—桩号L6+400 段、左岸桩号L7+900—桩号L8+100 段岸坡布置人行道,并在桩号L6+240 段处设置景观亭一座,展现以人文为本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本段治理河道为平原区河道,绝大部分河段靠近农田,因此本次治理河道清淤基本沿现有河道布置,不改变原河道走势,维持河道天然形态,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河道治理理念,宜弯则弯,宜滩则滩,不进行裁弯取直,保持自然河道的原有风貌,打造留得住乡愁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