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周伟 周小玲 王薇子 姚佳 邓希妍
摘 要:伴随着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的增加,基层公务用车资源配置、公车调度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压力逐渐显现。标准化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标准化融入到基层公车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公车数字平台规范化水平,对持续深化公车改革成果,推动公车管理逐步迈向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公务用车,管理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1.017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 c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of Grassroots Offi cial Vehicles
LI Qian1 ZHOU Wei2 ZHOU Xiao-ling2 WANG Wei-zi2 YAO Jia1 DENG Xi-Yan1
(1. Hubei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Institute; 2. Jingmen Offi ce Affairs Service Centre)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key task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any problems and pressures like the allocation of grassroots official vehicle resources and the scheduling system of public vehicle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Standardization, as a tool of moder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governance, especiall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paper integrates standardization into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offi cial vehicles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standardization level of digital platforms for grassroots offi cial vehicl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for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official vehicle reform and promoting official vehicle management towards intelligence, scientifi city, refi n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Keywords: grassroots, offi cial vehicle, management
1 研究背景
公務用车规范化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节约型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公车改革全面推行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公务用车制度固有的诸多弊端,消除了“以车谋私、公车私用”的隐患。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2016年,中央车改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公务用车平台建设的通知》(发改电〔2016〕756号)指出,通过车辆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
为适应中央要求,及时掌握用车信息,解决繁杂的用车程序,充分满足日常工作和紧急调配等需要,各地不断创新公务用车管理方式,运用信息管理手段,打造智能化公车管理平台,有效提升公务用车管理及服务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全国车改后保留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规范公务用车使用行为。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的建设意味着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车进行管理,保障公务出行的规范高效,增加对公车规范化使用的监督,杜绝违规使用公车现象的出现。
随着国家、省市公务用车管理步入正轨,基层公务用车资源配置、公车调度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伴随着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的增加,标准化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标准化融入到基层公车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基层公车数字平台规范化水平,对持续深化公车改革成果,推动公车管理逐步迈向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有着重要意义。
2 基层公务用车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2.1 公车外观标识化
外观标识化是加强公车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且与公务用车数字平台有效链接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发文推行公车标识化,部分省市要求除了标识“公务用车”,还标明监督电话。例如浙江省于2017年规定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车两侧统一喷涂公车标识和监督电话“12345”,标识的具体规格、尺寸、颜色等做出详细规定。民众若发现公车使用有违规违法情况,可打热线投诉举报。
中央要求各地采取措施落实公车“标识化”是从制度上杜绝“公车私用”,是避免车改“走回头路”“翻烧饼”的必要做法[1]。近些年来,多地相继出台规定,大力推进公车标识化,要求统一亮明公车身份,主动接受社会对公车使用的监督,并且将标识化后的公车信息上传到管理的数字平台上,从而预防违规用车行为,保障公车运行的规范化,从基础保障上助推公务用车管理数字化、信息化运行。
在各项政策文件的明确指引下,不少地方创新管理方式方法。2017年,湖北荆门市启动公车喷涂标识工作,按照要求将除特殊工作用车外的保留公车喷涂公务车标识和监督电话,并统一喷涂式样和喷涂位置,确保标识细化、明显。喷涂标识工作将公务用车和普通车辆进行了有效区分,使普通民众更易于识别公车,提高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与以往张贴公车标志的做法相比,公车标识喷涂工作的效果更加明显,有效避免了部分公职人员撕掉公车标识私自对公车进行“换装”的行为,民众更容易区分公车和私家车,从而随时随地监督公车的使用情况,让公车在阳光之下运行。另外,荆门市将所有公车标识化信息上传到公车数字平台,并畅通24小时群众举报电话,及时处理公车违规使用投诉举报行为,保障公众的举报权落到实处,实现“阳光下的监管”。2022年,荆门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受理处置群众举报66起,车改以来向市纪委移交公车问题线索30条。
2.2 公车管理平台化
传统的公务用车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调度效率低下、车辆使用混乱、车辆超编等现象,甚至出现公车私用的情况,给政府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公车的实时信息、车辆车况、司机驾驶行为无法实时了解。基层在进行车改时,公务用车能否实现管理平台化,成为公务用车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举措,也是基层公务用车管理的难点之一。
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自2017年,荆门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照“一张网”的建设标准,积极搭建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先后建成市、县级管理平台,根据授权实行分级调度管理,并不断提高平台覆盖率,将除公安、检察、国安及部分纪委执法办案外的全部车辆纳入平台管理进行统一管理。2022年1月,又将市公安交管部门155辆警用摩托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纳入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共接入车辆2952台,其中市级705台,县市区2247台,信息化平台车辆覆盖率达到100%,充分实现对公务车辆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保障了公务出行的便捷、透明和高效。
为逐步实现对公务用车的全方位监管,荆门市不断探索平台功能,持續推动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近年来,按照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通知》的要求,荆门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加快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升级建设工作,深入调研公车平台使用情况,掌握一手数据,并印发《关于荆门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升级建设的通知》,积极与服务供应商和技术部门沟通开发需求,逐步推进公务用车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上不仅要求统一单位、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台账,统一车载北斗定位终端,还要求在统一的时间进行全面升级,不断夯实公务用车管理与保障基础,实现公车管理平台网上调度、分级监管、台账管理等功能。同时积极督导各地各单位全面实行公务用车网上调度,落实公务用车集中管理跨部门调度使用要求。在确保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省平台实时上报对接基础上,荆门市已实现对全市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务出行全方位保障、公车运行全过程监控、公车费用的全流程记录及公车管理成果的全方位评估分析。
2.3 公车管理信息化
如上所述,公车管理平台化是关键举措之一,与之相关联的平台化的运行也决定了能否实现信息化管理。近些年,各地都在大力探索“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荆门市为例,依托市级机关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持续做好车辆调度、轨迹监控、费用结算等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监管透明度;将除经过审核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及承担清扫、喷药、医疗救护的特种车以外的公务用车全部装上车载北斗定位终端,做到“应装尽装,不漏一车”,并将数据接入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平台包括车辆管理、调度管理、信息传递和监管等模块。其中,车辆管理模块负责车辆信息的录入和维护,调度管理模块负责根据用车需求进行调度和优化,信息传递模块负责实时传递用车信息给相关人员,监管模块负责对车辆和司机进行监管和评估。
为抓实公车日常监管,荆门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公务车辆长效监管机制。运用公务车辆定位监管系统、公安交管“天眼”系统、大数据筛查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公务车辆的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行驶区域限定、车辆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使用公车时,需公车派遣的申请人通过平台相应的用车申请功能即可进行线上申请,通过审批后,后台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派单出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公务车辆运行情况,包括车辆位置、行驶状况、行驶轨迹等,真正做到了便捷派车、高效用车、透明管车、有效督车,提高了基层的公务用车管理和服务水平。
3 基层公务用车保障实践
3.1 重大活动公务用车保障智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大活动的组织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逐渐加大,加上基层人员力量薄弱,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2]。因此,公务用车保障作为重大活动管理的重要方面,需要高效率的调度和管理,确保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公务用车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物联网等智慧化技术被引入其中。
从当前基层的实践来看,重大活动的公务用车保障的应用包括:一是为解决重大公务活动规格高、规模大、保障要求高等问题,实现多样化保障、有序化调动和一体化联动的目的,在公务用车管理平台上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自动化决策和任务分配,预测用车需求预测,对调度进一步优化,进而实现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的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性。二是出于对重大活动保密性的考虑,通过智能技术在公务用车数字平台上实现车辆信息的实时记录和维护。荆门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平台上及时获取用车信息,包括用车时间、地点和车辆类型等,对执行重大活动的公务车辆进行实时监控,获取车辆的位置、状态和行驶轨迹等信息,确保车辆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不仅如此,还根据历年用车数据和活动参与人员的需求,自动进行重大活动的用车调度及路径规划,最大程度地提高用车效率,减少用车冲突和延误。系统也可以记录司机的驾驶行为和工作情况,以提供重大活动司勤人员选择的决策参考和行为评估。
3.2 特殊时期公务用车保障灵活化
目前,公务用车统一由各层级的机关事务部门进行管理,遇到特殊时期,如节假日用车、应急抢险、疫情防控等,对公务公车管理的灵活性要求更高,这个问题放在基层更加突出明显。
受人力、物力和公务车辆资源等各方面的影响,特殊时期的基层公务用车管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湖北的公务车需求和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日常,车辆调度完全打破常规,如何在车辆总数不变、驾驶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基层公务用车需求?这对基层的公务用车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荆门市为例,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克服物流缺乏及沿途交通管制等困难,为完成疫情检测、物资运输、医疗团队接送等工作,一方面基层公车管理单位按照纪律要求运用好调度指挥的管理平台,在后台统计用车信息数据,实时监控车辆使用情况,及时与用车部门沟通,调整用车时间,增加出车趟数,做到先急后缓,既保证车辆安全出行又要保证驾驶员劳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量,合理配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公务用车,确保满足各部门的需求,避免车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第二,在全省公车“一张网”公务用车监督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荆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整合数据、再造流程、重塑制度,创新出“拼车”功能模块。公车平台系统根据用车时间、地点、事由、人数等数据进行匹配,按照“能拼就拼、应拼尽拼”的原则派车,解决以往“一人一车”“一事一车”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最后,根据部分地区及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增配公务用车的申请,针对人员封控实际,在坚守公车编制及车辆标准前提下,实行线上申报、前置预批、先行购置、补办手续等方式,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用车需求。在最艰难的时期,仅湖北荆门一地,60多名驾驶员赴县乡公务出行仅百余次,人均行驶5000公里,部分平台还组建党员突击分队,挺身在前,迎难而上,主动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
4 基层公务用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基层公务用车的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数字化管理,较多省市县之间公务用车管理已打通,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一些基层单位对公务车辆的购买、使用和维护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车辆购置、使用和报废等流程缺乏明确的规定,带来公务车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首先,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目前湖北省内已实现管理标准统一,但是不同省份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规定,甚至有的省份内部尚未实现公务用车的“一张网”,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公务用车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实现车辆运行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和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的协同作业,限制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其次,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不一,影响公车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同地区的公务用车信息可能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系统之间存在数据格式、接口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3]。这将导致在多个部门之间共享和协同使用公务用车情况的信息可能受限,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存在一定的困难,限制了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运行的整体效果呈现。
最后,技术设备条件限制影响数据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虽然目前实现了公务用车信息系统的管理,部分地区还引入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但还是存在数据不完整甚至不准确的问题,这归因于信息更新不及时、技术设备条件有限、人力资源有限等原因。数据质量不高继而会影响统计分析、决策制定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有效性,也对公务用车的深度改革造成一定阻碍。基层公务用车管理如何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在繁杂的“数据海洋”中提取管理的有效信息,从而推动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公车管理的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就成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核心要义。
我国的公务用车改革是以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全方位的制度性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套新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及管理的优良体系,助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基层的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车改革的进程,也直接影响基层工作的管理效能。未来,随着公车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有力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引入,将大大解决基层单位资源有限、车辆数量不足的问题,并有效地提升基层公务用车管理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公共服务需求。
5 基層公务用车管理下一步意见建议
首先,为公务用车管理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机关事务部门应该以落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为契机,不断深化公务用车管理水平。始终把公务用车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公车用车管理的突破口,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推行标识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实施办法,制定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健全公车管理制度体系。
其次,逐步提升公务用车平台智慧管理效能。依托公务用车“一张网”平台建设,运用智慧管理为服务保障、严格监管提供坚实支撑。要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在充分掌握车辆购置时间、行驶公里数、排量、保险、维修、油耗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大数据科学分析机制,切实提升公务用车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在地方打破部门限制、地域限制,打通各部门、各区县管理车辆,实现公务调度“一张网”,进一步实现集约化、节约化管理。
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信息化技术企业、标准化研究院的联系合作,开展学习培训,标准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基本功,增强运用标准化、信息化推进工作的能力,用标准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助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龙成.机关公务用车科学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6):192-193.
[2]王传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8(4):149-151.
[3]矫真.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的公务用车管理机制[J].中国标准化,2018(20):250-251.
参考文献
李倩,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周伟,本科,标准化建设科科长,从事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周小玲,大专,公务用车管理科科长,从事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王薇子,本科,主任,从事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姚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邓希妍,硕士,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