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最好吃的面食,包罗万象

2023-11-22 22:10鹿鸣谷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靖江汤包早茶

鹿鸣谷

在南方,最好吃的面食是什么?答案竟然是——包子。而南方包子花样与口味之多,称其为“包子万花筒”,亦不为过。

“杭州小笼包”不是杭州的?

半透明的面皮,仿佛能看到液体在里面流动,包子上的褶皱玲珑剔透,如同几朵玉雕的菊花。我用筷子一提,包子立马“支棱”起来了,真是“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

大家也许认为,这是吃杭州小笼包的场景,可我吃包子的地方,是开封。在这座老字号“第一楼”,与杭州“楼外楼”吃的小笼包好撞衫呀!开封小笼包与杭州小笼包,到底谁是“弟弟”?

原来,杭州本没有小笼包,而是北宋靖康之变后,开封小笼包随着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在此落户了。而现代的“杭州小笼包”也不是杭州的了,全国各地的“杭州小籠包”,大多是绍兴的县级市嵊州人开的。

北宋包子“团建”,花了三十万?

来自泰州的靖江蟹黄汤包,起源也是北宋开封。北宋靖康之变后,岳飞“渡江淮流民于阴沙”,靖江八姓就来自开封移民。他们就地取材,用靖江特产“玉爪蟹”研发了蟹黄汤包,在南宋已十分流行。据南宋史学家曾敏行的《独醒杂志》记载,权臣蔡京搞一次“团建”,做蟹黄汤包花了1300多贯,折合现在人民币近30万元!

如果说靖江蟹汤包是淮扬细点里的“珍馐”的话,那么扬州三丁包则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三丁包馅料无外乎鸡丁、笋丁、猪肉丁。但是发酵面的松软加上肥鸡鲜笋五花的双重加持下,鲜美异常。

“包邮区”还有两位包子界的“小生”,分别是上海生煎馒头、苏州生煎馒头。苏州生煎历史稍早,百年前吴地便已流传童谣:“姑苏小吃名堂多,生煎馒头蟹壳黄。”而上海生煎则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安徽广德水煎包历史比生煎包要早,但再往上溯源,依旧是北宋开封。宋代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杂色煎花馒头”,便是生煎包和水煎包的始祖。

大西南的包子,吹弹可破

我吃过的最奇怪的包子,是昆明的破酥包子。大颗多汁的香菇丁,浓郁回甜的酱肉,像酥饼一样、筷子一夹就裂开的金黄色包子皮。正宗的破酥包,要用云南本地的蘑菇、红皮草果来酱肉。云南当地人还会用云腿入馅。汪曾祺度过七年西南联大岁月,晚年在《昆明的吃食》中深情回忆了破酥包子。实际上,破酥包不是昆明原产,而是清末民初云南境内人口迁徙、玉溪美食在昆明生根落户的产物。

广式早茶包子,藏着北方味道

《晋书·何曾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意思就是说馒头不开花不好吃。而现在粤式早茶里的叉烧包,也是“开花馒头”,这二者有无关联?当然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南迁人口大量入粤,带去了大量中原美食。

现代意义上的叉烧包,起源自20世纪20年代。而广式早茶中的流沙包与奶黄包,则是19世纪英式下午茶甜点舶来后本土化的产物。

也许是因为靠近蔗糖产地,以及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几次南移,我发现越往南包子越甜,我曾在三亚吃到椰丝包子,据说是流放琼崖的苏东坡笔下“椰丝拖罗”的变体……

南方的包子如此千变万化,体现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小小的包子,面皮包着文化底蕴,灌汤里是海纳百川,馅料浓缩了民族融合,每一个褶皱都是历史的纵深。

花花刘//摘自地道风物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飞客流依/图

猜你喜欢
靖江汤包早茶
Jinjiang Pork Jerky靖江猪肉脯
Taizhou Morning Tea
扬州早茶的烟火气
靖江马桥镇把牢“安全第一关”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独爱早茶
品早茶、吃火锅、撸串儿 大理至川渝150万人乘高铁“快旅漫游”
做汤包
汤包、豆皮风靡武汉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