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传奇故事(四)

2023-11-22 22:17胡松涛
湘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敌后根据地蒋介石

胡松涛

白面书生上“梁山”,率领百姓打江山

毛泽东本是一介书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拿到了“枪”——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任校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毛泽东拿到了“笔”——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7年,拿枪的蒋介石突然翻脸,用手中的枪血洗了共产党人,多少人头落地。拿笔的毛泽东被迫拿起了枪。青年毛泽东曾被同学们叫作“毛奇”,34岁的毛泽东像德国军事家毛奇一样拿起了枪。

当时还是“白面书生”的毛泽东除了当过半年兵,没有带领部队的任何经验,他的早期“朋友圈”中无军旅行家,打仗更不是他的本行。谁也没有想到,“白面書生”上山后,改造丛林规矩,培养顽强精神,打下一片新天地。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初次领兵,首战失利。但毕竟是仓促受命,且起义以占领大城市为目标,从根本上错了。毛泽东开始反思部队失败、战斗力不强、官兵思想混乱的原因,着手对部队进行革命性改造。在事关部队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只手擎天,显示出一个治军天才的创造精神。

——他创造性地通过“三湾整编”“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把在基层士兵看起来遥远而抽象的“党”,变成基层官兵日常可见的“党”。

——他针对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队伍纪律松散、作风散漫以及主要靠野蛮的体罚来强制执行纪律的问题,提出军事民主,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建立起新型官兵关系。

——他看到旧军队欺压百姓,军民基本上是对立关系,提出“军民一致”的原则,密切军民关系。

——他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而不是继续攻打大城市。

这些前无古人的治军举措,为打造一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本本”上从来没有提到过的,是名副其实的“山寨版”。毛泽东自称上山做了“山大王”。“山大王”原意是土匪。自古以来,无论是在老百姓或统治者那里,它都是个贬义词。毛泽东自称“山大王”,化贬为褒,深刻地改变了“土匪”“山大王”这些个老词的内涵。毛泽东认为,红军不是打富济贫的土匪,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正确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敌人消灭不了我们,我们却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消灭人吃人的剥削制度,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从一介书生到“山大王”,毛泽东经历了一番内心挣扎。他回忆说:“在1927年以前,我是没有准备打仗的。在城市里工作的人,知识分子,留恋城市,舍不得离开城市跑到乡村去,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

“山大王”毛泽东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也是以前的中共领导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毛泽东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这是他对历史教训的总结。毛泽东了解到一些官兵出现翻山怕苦的思想情绪,有的想从根据地打向城市,他把战士们召集起来亲自上课:“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毛泽东用“屁股”作比喻,形象地讲述了生存和战争的策略。

啸聚山林,开天辟地,毛泽东带领红军建立起一片自己的地盘。有了革命根据地,就有了立足点,就有了进可攻、退能守的生存空间。毛泽东、朱德等就是依托这个根据地建立起红军,拉起了中国共产党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后来的革命历程证明,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基本依托。

蒋介石把“朱毛”红军称为“共匪”,把毛泽东叫“毛匪”,多次组织重兵到井冈山“剿匪”。“朱毛”红军却在“围剿”中越打越大,并于1930年在赣南、闽西建立起一片更大的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共中央机关处境万分危险。共产国际远东局提议,中共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来维持局面。临时中央在大上海待不住了,只好转移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一到苏区,就开始排斥毛泽东的领导。1932年到1934年,毛泽东被迫“靠边站”。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朱德等人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根据地保不住了。临时中央和红军主力被迫战略转移,于是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没有后方,没有退路,没有明确的前方,没有稳定的补给后勤,没有可靠的兵源补充。红军被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主力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经过渡河作战、山地作战、高原作战,经过巍峨雪山,经过沼泽草地,锐减至不足万人,大家痛彻心扉,感受到没有根据地的艰难。红军过草地后来到甘南,本来还要向中蒙边界附近进军,毛泽东从一份报纸上发现陕北还存在一小片革命根据地,果断地选择陕北作为落脚点。走一路打一路的疲惫之师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陕北根据地逐渐稳固并扩大。毛泽东立定陕北根据地,指挥共产党人在全国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学会了下围棋。他下围棋,从围棋中发现建立根据地的道理。毛泽东和朱德谈话时提到,跟日本打的是持久战,和下围棋一样,先要在敌后沦陷区做出几个活眼,以便在敌后同敌人长期周旋。他还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论述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时形象地阐释道:“由是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则好似做眼。在这个‘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大性。”

谈笑间,棋子落定。革命根据地星罗棋布。在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理论的指导下,八路军进入敌后,把敌占区变成游击区,把游击区变为抗日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发展壮大自己。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全国抗日根据地拥有接近一亿之人口,党员120多万,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有220万人。正是依托这些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打退了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最终打败了蒋介石,打出一个人民坐江山的新中国。

猜你喜欢
敌后根据地蒋介石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