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3-11-22 07:31:22曾珑张利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33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人才信息技术

曾珑 张利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通过不完全市场统计,社会大多岗位要求人才具备“信息检索”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办公软件等,社会的发展掌握在年轻一代人的手中,高校应当重视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展,强化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信息成为交易、交流、创新的重要资源,要强化大学生学习信息检索知识的意识,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1]信息检索课程在我国起步发展较晚,社会缺乏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教科书,相关专业教师人才难以满足高校育人的需求,以至于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建设缓慢,部分高校虽然有开展信息检索课程,但对于课程开展的情况并不重视,难以发挥信息检索学科优势,难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现阶段高校开展信息检索课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站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角度,分析当前问题,并给出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开展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提供帮助。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念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其中混合式教学便是将传统的教学与创新性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形式,借助混合式教学法,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设数字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能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学生科学思维,将学生与社会更好连接。[3]外国学者何克抗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现阶段,混合式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国内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途径主要有“学习通”“知到”“泛雅”等,丰富了高校育人体系,为实现理想教育而迈进。

二、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信息检索”又可以称为“文献检索”“信息检索与利用”“情报检索”等。信息检索主要是指通过搜索某“关键词”从而获取与之匹配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最早诞生于1950 年左右,在1960 年左右开始被人们所推崇,尤其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检索功能最早被应用于计算机以及图书馆,面对数量庞大、复杂的信息数据,信息检索功能能够使人们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便捷了人们的生活。[2]在1980年左右,信息检索应用不再限制于计算机以及图书馆,朝着教育、军事等领域扩展。(如图1)

图1

当前高校开展信息检索教学主要是线上以及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相互配合,能够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学课堂。对于开展线上以及线下信息检索教学的模式,高校教师持有不同的想法,绝大多数教师支持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弥补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不足,线下教学依托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可以跨越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更加方便。信息检索线下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的时间有限,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或者知识点教师不一定能够第一时间给出解答,学生对学习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开展线上教学,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或者项目研究,充分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能够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价值意义

(一)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众多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市场,不管是教育、政治以及经济,处处存在信息技术的身影。在社会发展阶段,培养高校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大学生与社会人才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密度会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发展进程,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高度。高校应当注重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丰富高校学科教学资源库,吸收借鉴国内国外开展混合式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到适合高校人才发展的个性化道路。

(二)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立主要为培养学生信息检索与应用的能力,对高校学生发展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强调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更需要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促使人才具备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建立高校与社会、高校加企业的对接发展模式。信息检索课程背景下,要求人才具备足够的信息基础知识,同时能够运用知识结合实践能力解决问题以及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修养。在信息检索中对人才能力的基本判断在于面对问题时学生能否正确地寻找并判断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检索,得到检索结果。当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要求学生至少应该掌握网络检索、联机检索等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关键以及核心信息的敏感性以及面对挑战不惊不慌、有条不紊的做事风格,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现阶段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校开展信息检索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挑战

(一)信息检索课程内容相对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当前部分高校开展信息检索教学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整体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政策的深入改革以及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优化,多元化的教学措施与课程建设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当前大多教师都已经深刻意识到培养信息检索人才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更注重人才技能的发展。然而,部分教师的育人理念有待更新、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信息检索课程建设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以及创新,当前部分教师开展信息检索教学的整体氛围感不到位,学生学习信息检索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难以发展学生信息检索的技能。[4]另外,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立时间较晚,现阶段信息检索课程教科书以及相关育人资料相对较少,导致教师使用的教材资料长时间内难以更新,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无法与时代发展的同步。

(二)信息检索课程开展过于形式化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信息检索教师开展教学,仍旧采取“填鸭式”“大统一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知识获取相对被动,思维以及能力发展受限,信息检索课程时长有限,部分教师为了能够与教学安排进度保持一致,对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偏重于简单的理论方面,而不愿意去深入研究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探索活动。这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较大的教学距离,不利于高质量教学课堂的建立。同时,课下教师开展课程服务相对较少,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学生难以建立信息检索基础,不利于后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高校信息检索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教育发展应当贯彻落实教育政策要求,国家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后,很多高校积极地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目的在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依然存在信息检索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尽管人才市场中信息检索专业教师有预备力量,但是整体而言,这部分人才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作为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社会活动参与经验不够丰富,面对学生的疑惑难以给出合理的答案。

(四)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受到忽视

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中,信息检索作为一种便利的查询程序,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对在校学生而言,加强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增强学生日后的岗位竞争力,为学生日后职业发展助力。信息检索课程也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通过调查研究,不难看出,当前大多数高校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建立与实施并不重视,部分高校将信息检索设置为选修课或者公开课,很多学生对信息检索并不了解,既有可能因此失去在校期间学习信息检索课程的机会。通过开展全国性调查问卷活动,对数据进行整合,数据反馈显示:全国近80%的学生日常没有接触信息检索的意识,还有20%的学生对于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相关报告材料。另外,部分学生为了拿到信息检索课程的高分,出现了刷课以及替代考试的现象,都从侧面体现出当前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展还不成熟。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高校开展信息检索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均衡发展,注重开展信息检索实践

透过历史我们能够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高校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应当积极地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检索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证实所学知识,增强学生教学体验感,加深学生记忆,强化学生的信息检索基础能力。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展对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促进的效果。[5]随着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建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教育事业应当积极地为国家培养栋梁,引导人才形成较高的思政觉悟,使其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同时,高校为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实践+理论”等创新化的教育制度,应当带领学生进入专门的机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给予学生线索,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在线上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后台信息软件将自动记录数据,教师通过数据分析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检索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以及优化。

(二)多元发展,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开展信息检索教学,大多以向学生渗透检索方法以及如何分辨关键词进行精准检索为主。

信息检索学科并不只包含信息的搜索,教师开展教学,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开发以及信息过滤的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业考核的综合评估,日常借助专项课题、项目等作为学生综合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信息检索讨论会,在讨论会中,教师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信息检索的真实想法,便于教师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三)人才赋能,加强信息检索教师团队力量

教师作为学生学业的促进者以及发展的引导者,对学生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发展起着引路人、探路灯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注重自身教学反思以及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应当充分意识到信息检索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同时清晰课程建设发展的预期效果,定期为教师开展“信息检索”专题教学讲座、研讨会、培训活动等,促使高校信息检索教师的教学思维不断创新,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为学生建设高质量信息检索课程奠定基础。[6]同时,高校应当注重信息检索专业人才的引进,建立健全信息检索专业教师团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人才职业规划辅导等项目的运行提供力量。

(四)信息融合,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一个良好的大数据处理平台是衡量高校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学校构建了一整套集教务系统、在线教育、图书馆数据库为一体的信息检索平台。其中,图书馆数据库整合了当前世界上大部分优质数据库的资源,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非常便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开通了校外访问入口,学生毕业后也可以登录访问。信息检索平台为促进学生深入发掘信息和鉴别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提高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扩大宣传,强化学生学习信息检索的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技术以及培养方向,信息检索课程是基于信息技术展开的,教师开展信息检索教学可以与信息技术融合,构建信息化信息检索教学平台,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课堂教学中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对于课堂中没有讲述到的知识点或者其他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专项学习与复习,充分利用时间,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需求。同时,高校应当注重建设信息化数字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教学平台,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

(六)改革创新,丰富信息检索课程内容

教育事业应当与时俱进地发展,不与时代脱离,同时教育者应当敏锐地观察人才市场对信息检索能力的要求,适当地调整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借鉴外国优秀教学案例,丰富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需求。同时,信息检索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育人元素,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基础的信息检索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检索、联机检索等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另外,未来社会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将是促进两者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应当建立责任意识,加强自身信息检索能力,为推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日常开展信息检索教学时需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人才信息技术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