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不断出现,给职业院校教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从职业理念、职业能力大赛、发展性综合评价等方面入手,着力研究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职業能力 发展性评价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JRS-2021-7011,主持人:王健)的研究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指导性文件,为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师资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近些年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促进了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
在发展进步的同时,职业院校也应关注到国内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储备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现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综合能力,同样需要随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与常规的基础教育不同,它更加注重社会性和实用性。
在内涵上,教师的职业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所蕴含的各种能力皆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样需要学习并应用新方法、新技术,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具备实际操作和教学科研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能力不单单体现在基础理论教学和简单的实践教学方面,也需要融入对市场动态的把控、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实际生产技术的掌握以及对先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在实训教学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劣势。
(一)职业教育理念不明确,缺少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院校教师大部分由普通教育教师转型而来,主要有应届大学毕业生、院校内部转岗、企事业高技能人才引聘等。这些教师一般具有某项或者某几项教学技能,而对于综合水平要求较高的职业院校,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就略显不足,且目前各职业院校对教师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能力水平要求,从而制约了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职业定位不准确,缺少理实一体的教学能力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差,同时,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包括理论和实操)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达到了每周14~18节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周课时量甚至高达28节。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多教师的工作重心无奈地落在了如何干好现有的手头工作、如何把课堂任务顺利的完成上,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再加上没有及时有效地参加校企合作、企业实践等活动,自身社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综合教学能力。
(三)职业前进动力不足,缺少对职业院校教师系统性培养、激励、评价的机制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传统普通教育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其目标定位主要是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是建立一支素质相对较高的师资队伍,而在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的思路和手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在培训方面,国培、省培以及校内培训等缺少系统性安排,大部分培训忽略了专业综合性应用,特别是针对转岗教师的规划性培训相应欠缺。
此外,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培训内容缺少实际技能的应用,仅仅是以往内容的延续,并没有结合社会及市场需求,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同质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因接受固化的培训内容而出现教学模式与方法相似化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秀教师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同时限制了大部分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三、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策略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变革,获取自身的专业成长,借助现代科技的应用,大胆尝试和探索,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理念——形成发展的职业规划
一个良性的职业规划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就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规划提出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是从业者自身的实际需求,此方面是决定因素。只有个人真正意识到规划的必要性,才会产生内生动力,努力去研究分析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从而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作为职业院校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的职业理念与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的契合度,直接决定着教师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是否会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率。
从目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构成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转变职教理念要围绕3个方面形成一个持久开展和正常进行的培养体系,同时必须遵循层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持久性原则。
遵循层次性原则就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不同来源(不同素质),进行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这里的针对性不仅指区别对待,而且一定要找一个中和点。
例如,聘请企业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进行大赛获奖经验传授,也可以聘请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发展方面的培训。这种类型的培训可以缩小职业院校教师的层次差异。
此外,还可以借助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这主要是指对高学历专业人才以及具备多年企业实践工作的创新技术人才的引进,也可以采用阶段性聘用的方式来进行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水平、创新意识以及市场意识等多方面的提升。
实践性原则就是要把理论转换成成果。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自主性上。因此,在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同时,一定要考虑配套的实践平台,而且平台一定要贴合教师的实际需要和改革发展需求。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建设和培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深化产教融合,扩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持久性原则是层次性和实践性原则的综合体现,它建立在对前两者有效把控的基础上。当然也需要合理的机制提供保障。即为了有效地保障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的活动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必须采取行政措施来组织实施,设立相关部门或者由指定部门负责,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精准落实。
(二)借助职业能力大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一体化教学执行力
在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2018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2020年及2022年举办了第二届及第三届。
三届大赛都明确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精心组织、充分调动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参赛积极性,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热情,切实提高教师职业能力。这充分表明,举办大赛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地借助大赛的规则要求、指导性意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职业能力提升的各项工作,达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目标。
通过对相关文件内容的研究以及走访近3届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师,笔者发现,该项比赛主体分成3个考核内容:第一是教学设计环节;第二是教学过程的视频制作环节;第三是现场说课答辩环节。3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考量了教师的规划总结能力、一体化教学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这些考核内容涉及一名合格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必须随着社会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的能力。
第一,就教学设计而言,体现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提炼能力。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从职业和技能角度出发,落脚点更多在于专业性。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培养内容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变的。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筛选教学内容时要结合行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能与社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的确立只是开始,专业技能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定达成的教学目标、破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学情分析以及教学资源的配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就教学过程视频制作而言,体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执行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视频体现出来,包括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进行任务分工,熟练使用所具备的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软硬件),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一方面是考量教师对理论和实操的有机结合度,是否将理论知识完美地融合到了技能实操过程中;另一方面考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体教学当中。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例,整体实施过程可以分为资讯—決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采用该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再指导实践,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就现场说课答辩过程而言,体现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及沟通应变能力。好的文本的撰写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学设计就是最好的体现。而现场说课的课件制作,要求图文并茂、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是对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量。课件内容是将整体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过程以及教学各个环节的效果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技能实操水平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水平。与此同时,也能够为现场说课提供清晰、简洁、有效的答辩思路。答辩主要是检测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对先进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对课堂把控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一环节可以真实考量教师对综合能力的应用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而不是为了比赛简单的准备。
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是一个平台,它为教师展示职业能力、验证职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提供了机会,也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团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制定评价激励机制——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内生动力
第一,及时做好课堂反馈。高效的课堂反馈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课堂掌控和节奏把握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多次教学反思的后续传达阶段。职业院校教师要在此过程中通过自我反馈、观察学生反馈和第三方听课反馈等来进一步获取课堂教学的经验,实施实践、反思和评价再到实践的课堂教学步骤,面向课堂教学的发展特征来进行评价及反馈。同时要注意做好课堂反馈的记录,以备后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评价与反思使用。
第二,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在具体的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这3个部分。这3个部分相承接,就能够让教师更易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课前评价主要是对上节课或者是上一阶段课堂教学情况的综合思考和评价,主要围绕职业院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及时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进行后续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准备。教师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班级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并形成自我发现、评价和反思的备课习惯。课中评价是指基于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即时的课堂实践行动反思,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和各类突发状况进行重新思考和检验。课后评价是与课前评价相结合的环节,分别承接着课堂实践活动结束和开始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科学性的验证和反思。
第三,适当加强教师团队发展性评价培训。可以从3个角度进行实践。一是通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外出交流学习活动的方式来更新和巩固职业院校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专业知识,将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学术进步情况传输到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体系,同时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及时学习合作学校教学改革、校本科研和学生活动竞赛等发展型的经验和做法内容,多措并举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团队培训活动的高效开展。二是可有针对性地研究职业院校最近一个时期的具体发展性学情、教学发展性进度和发展性教学状态,并依据此发展状态评价来应用各类现代化的教学理论进行理论指导和教学创新,进一步帮助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教学优化与改革。三是可以通过引导让职业院校教师增强高度的岗位发展性评价责任意识和素质教育意识,以全校或年级为单位来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将企业管理文化、教学作风和教学态度等内容的评价融入各项培训过程,促进教师队伍人文素养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而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就是教师。因此,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不断将教学培训工作的重点向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适应新阶段、新设备、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苗苗,关荐.教师职业能力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2]刘涛.浅谈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J].职业,2019(16).
[3]闫智勇,吴全全.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9.
[4]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
[5]王威力,陈亚楠,马玲玲.教学能力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影响程度的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6).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