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第五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六号飞船同时返回,并交付实验科学家。
本次任务有19项科学实验项目共22种样品,包括肝细胞,蛋白与核酸,拟南芥植株,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秀丽线虫,石生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耐辐射微生物等生命实验样品,以及钆钛钴、镍钛、铁镍铍等合金材料样品,总重25kg左右。
据介绍,在神十六乘组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共开展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神十六乘组还是名副其实的天宫“收纳高手”。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面对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神十六乘组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等出舱安装工作。其中,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在我国属首次开展,利用该辐射装置开展研究,将为人体生物体辐射损伤、遗传变异、辐射防护药品制备,以及辐射风险生物学评估提供有力支撑,对保证航天员在轨长期健康驻留、推进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电推进系统气瓶在轨安装,首次采用“换气”方式完成了电推进剂补充,将用于空间站長期轨道维持,提高空间站运行的经济性和效能。
此外,流体力学也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轨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其成果可以应用到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
(摘自《成都日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