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碧玉?吴斌?梁冠威
摘要: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了“高山流水”“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与景观层次,以曲径通幽、蜿蜒前行的园径引导游人沉浸式体验绿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岭南水乡的风采,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国园林的“形”与“神”,体现了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园林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造园手法;山水意境;第十届花博会;粤芳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3)05-0071-04
收稿日期:2022-11-23
修回日期:2023-02-03
Abstract: Traditional gardening pursues both spirit and form, conveying the spirit and flavor of the garden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forming a variety of spaces of high and low, far and nearby, empty and solid, hidden and exposed by terrain shaping,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combination of spirit and form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ing. Guangdong “Yuefang Garden” of the 10th China Flower Expo creates rich spatial types and landscape levels by terrain shaping to present the high mountains and flowing water in the garden, which makes the sense seem more significant than it is. People can experience the luxuriantly green of Lingnan watery region, as well as the form and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by moving and changing the scene, which reveals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landscape.
Keywords: Traditional gardening;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10th China Flower Expo; Yuefang Gardens
中國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花博会”)始办于1987年,是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展现出中国源远流长的花卉文化,融观赏性、艺术性、专业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被誉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第十届花博会于2021年在上海崇明岛举行,国内展区汇聚了各省展园精品,形式生动、多元地展示出各地的园林、植物和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景观要素的组合,还是形与神、意与境等表达,均符合顺应环境条件和自然规律。空间隔而不绝,相互渗透,视觉流畅;有山有水,水岸自然曲折,地形高低起伏;树木花卉的配置极富自然特色和艺术魅力。第十届花博会广东展园“粤芳园”面积仅2 000 m2,却集中呈现出广东丰富的花卉植物种类,同时充分展现岭南园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整体规划设计基于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自然山水理念,以“小中见大”的手法,通过观赏路线的组织和地形的塑造,展现山水长卷画式的空间序列,体现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项目因地制宜地融入古典园林的归真理念及山水造园手法,在实施后达到预期效果,并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省区市室外展园特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1 传统山水造园的神韵
“外师造化,内发心源”,造园历来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思源,汇聚了造园者的思考与情感,汲取自然之精华融入园内。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文人造园,士人、画家在游历全国名山大川之后,结合他们在艺术上的追求和人生的思考,将自然山水之美与艺术创作之美融合,再现于庭院的山石、水池、花木之中[1]。造园的过程也是一幅幅山水画、一首首田园诗的创作,造园已从形式之美的塑造,上升到意境之美的追求,因而可以说造园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其意境往往体现在园内景致的“藏”与“露”,如同诗论中所讲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和画论中强调的“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2]。“景从境出”,追求营造人境合一的空间环境[3]。
2 传统山水造园手法的形韵
《园冶》相地篇中把山林地放在首位,“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4]。由于地形的重要性,自古以来,造园者努力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堆山叠石,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花木等巧妙地与地形相结合,营造高低错落而自成天然之趣。
古典园林不论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遗,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的部分遮挡起来,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地形的塑造犹如园林的骨架,高低错落、引导与暗示、藏与露全都依托于地形的变化之上,空间的序列变化、游线的组织都发生在地形的起伏之中[5]。“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6],堆山理水是地形骨架搭建的关键,为了展现丰富的花境主题、深邃的视觉景深与层次,挖池、堆山成为最有效的途径。
“然布置疏密,忌排偶而贵活变,此迂回曲折之必不可少也”[7],曲徑通幽、前后掩映是游园的又一境界。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巧之处往往在于“曲折有致”,山水园林中的园径以自然蜿蜒为主,忌直而求曲,《园冶》中曾有道“不妨偏径,顿置婉转”。园中往往前山形成障景、后山形成端景,山回路转,园路婉转而多变,形成流动的空间,一次转折,一种新的景象与意境,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方寸庭院,步移景异,引人不断前行深入,“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令人趣味无穷。
3 粤芳园中的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应用
粤芳园通过“起、承、转、合”的节奏布局空间序列(图1),继承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手法,把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将神与形结合,意境与地形糅合,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章法与韵味。数十个科属、近千种花卉植物营造出满园春色、花香蝶影的诗意画面,突出“花开中国梦,绿美南粤情”的设计主题。粤芳园共设置了“绿美广东”“岭南水乡”“生态荫棚”“翠湖泛映”“南粤风采”5个绿色生态主题,后3个主题景观节点均藏于入口的微地形障景之后,游人只有沿着蜿蜒的园径缓缓前行才可以拾获处处美景,在步移景异的体验中细味山水之意、花木之情和中国古典传统园林的诗情画意与自然山水趣味。
3.1 欲扬先抑,虚实结合
粤芳园以园内景致的意之幽雅和境之深邃展现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百花绽放的南粤风采。步入园区,在迎面的微坡地形上,一组独具岭南特色的桩景扇叶榕(金钱榕)Ficus deltoidea立于山石花海中,冠如华盖,枝叶繁茂,寓意欣欣向荣、开枝散叶。下层的花境百花齐放,结合地形、景石,与上层的榕树相映成趣、错落有致,营造“绿美南粤——大榕树下,连理人家”的岭南乡土人文风情花境(图2)。
地形与山石结合,南粤的乔木与沪浙的地被花卉搭配,热烈而丰富的植物造景形成迎接入园游人的一扇自然屏风,引人驻足停留观赏;同时,抬升的地形与乔木群落构成空间布局上的障景,遮掩了山后的景色,运用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视觉上虽无法通达,听觉上却引人入胜。山丘右侧的蜿蜒曲桥与潺潺流水声激发游人的好奇心,使其一步步去探寻背后的秘境,游园的感官体验从视觉的欣赏转为听觉的探寻。探园之路蜿蜒向前,游人闻溪流之声缓缓前行,绕山丘而寻高山跌水,一步一景,一景一画,一画一诗,如置身于立体的山水画之中,感受其中的诗意。
3.2 空间多样,场景丰富
粤芳园的建设场地为2 000 m2的长方形平坦地块。设计师在方寸之间,通过营造百花绽放、百花争艳的欣悦画面,展示“花开中国梦”“庆建党百年盛世”的主题;同时借鉴古典园林手法塑造地形,在有限的场地中有效组织空间,延长游览路线,并融合现代元素精巧营造,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与场景。
采用欲显而先隐的手法,借助于园区入口的微坡地形塑造,对游园路线的导向、空间序列的组织起到暗示的作用。高山流水、叠石溪流都藏于山石、树梢之后,从而产生幽邃、深远之感,引人入胜,寻声而行。曲桥跨于溪流之上(图3),一侧涓涓细流,另一侧为波光粼粼的水池,两岸种植莲Nelumbo nucifera、美人蕉Canna indica、鸡蛋花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菖蒲Acorus calamus、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春羽Thaumatophyllum bipinnatifidum等丰富的华南乡土水生植物(图4)。清风徐来,习习凉意,瞬间步入“岭南水乡”的画面。游人沿着溪涧流水声,绕过前山,穿过曲桥,后园区的生态荫棚便映入眼帘。
“翠湖泛影”(图5)与“岭南水乡”是园内一大一小两个下挖水池形成的水元素主题景点,而水体开挖形成的土方恰好在园区一前一后堆筑了两座土丘。一挖一堆,一减一增的动态土方平衡,构筑高低起伏的地形,形成园内高山流水的山水格局与脉络雏形。园中“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8],依山势点缀的广东英石和植被,沿山石叠级而下的涓涓流水,润泽水池与溪涧周边的花木,使绿意盎然的岭南水乡庭院跃然于眼前。山环水抱,山为实,水为虚,在虚实的萦绕与结合间,中国园林的意境已渗透其中(图6)。
3.3 空间叙事,起承转合
园内的特色生态荫棚(图7)内汇集了岭南丰富多彩的阴生植物。生态荫棚以轻巧、耐用的新型材料仿木纹轻钢方通层叠出挑,制似斗拱,以现代的手法呈现传统工艺之美,整体形态体现了岭南建筑的轻盈与通透。光的渗透,雨水的滋润,为岭南阴生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态空间与展示场所,也是广东代表性的观叶植物的情景式展示区。枯藤、腐木、苔藓、蕨类与兰花糅合于生态荫棚中,各类芳草花卉各具姿色,展露春色满园的生命之美,极具岭南风情,清幽中弥漫着诗意的韵味和质朴的原生态之美,迸发着勃勃生机与绿色动力。在这奇妙的“雨雾森林”中,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可以同时打开,感受植物的呼吸、阳光的渗透、雾水的触摸。
生态荫棚是连接前园、后园的廊道空间,引导观者视线与步伐的前行。穿越生态荫棚,前方豁然开朗:翠湖清澈碧绿,湖岸菖蒲、鸢尾Iris tectorum、莲、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沿着慢坡一直往山上延伸,鸡蛋花、美人蕉、苏铁Cycas revoluta、龟背竹、小天使鹅掌芋Thaumatophyllum xanadu郁郁葱葱,搭配广东英石,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岭南水乡画面,亲水卵石浅滩背后的狐尾椰Wodyetia bifurcat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老人葵Coccothrinax crinita、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群落使亚热带风情更浓烈。清澈的溪流从山顶瀑布叠级而下,飞溅出层层水花,带来夏日南国风情的一丝凉意。山顶一座轻盈、精巧的观景亭掩映于南洋杉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之间,藏于花木深处。
位于山顶瀑布出水口之上的凉亭是全园制高点,可鸟瞰全园,山下临湖而筑的生态荫棚是“翠湖泛映”“南粤风采”(图8)景点的最佳观赏处,凉亭与荫棚互为对景、相互呼应。高山叠水的地形来源于翠湖的下挖,挖池堆山,一高一低,山水布局便已形成,使得园内景色更丰富有趣、神形兼备。同时,土方平衡使造园成本更加节省,体现了岭南造园的“写意”与务实[9]。此外,利用山水地形竖向空间打造“百花映粤”(图9)植物景观:依山势布置岭南特色英石和自山顶潺潺而下汇入翠湖的叠石清泉,溪涧两侧栽植季相变化丰富的地被与灌木,各色花卉次第绽放,花影重重,从山丘一直延伸至湖岸浅滩上,渲染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百花图。
4 结语
粤芳园的规划设计遵循中国古典园林“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神形兼备”的造园手法,在堆山理水的地形塑造中,注重空间的“藏与露”“虚与实”“蜿蜒曲折”“引导与暗示”,借场地丰富的层次变化而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求得含蓄、幽深的意境。无论是传统造园还是现代造园,景观空间的序列性与叙事性都是场景营造的骨架与基础,让游人在探园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节奏的诗意画面的切换,将园内的不同主题与特色的水石花木景致在游人眼前逐一展开,犹如一个个自然山水故事被娓娓道来。
山水造园与中国山水画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两者的章法与意境相通,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汲取山水精髓[10]。对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应用探索,既是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探寻,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注:图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王彩凤.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J]. 美术界,2017(6):93.
[2]付红梅. 古典园林意境分析[J]. 现代园艺,2015(16):144.
[3]王绍增. 论《园冶》的“入境式”设计、写作与解读方法[J]. 中国园林,2012,28(12):48-50.
[4]计成. 园冶(手绘彩图修订版)[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23.
[5]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5-32.
[6]刘天华. 园林漫步[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81.
[7]童雋. 江南园林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陈从周. 陈从周说园[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211.
[9]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等.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J]. 广东园林,2016,38(4):37-40.
[10]董豫赣. 玖章造園[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38.
作者简介:
谭碧玉/1985年生/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广州市茵泉园林工程策划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风景园林工程师/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吴斌/1972年生/男/广东广州人/本科/广州市茵泉园林工程策划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梁冠威/1979年生/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市中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施工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