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11-22 00:54:08陈昆仑邓亚星林晨喧刘小琼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关注度攀岩大众

陈昆仑,邓亚星,林晨喧,刘小琼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逐年上涨,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截止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67.0%[1]。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公众日常中了解、关注、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2],已有学者将用户的网络搜索数据作为研究网络关注度的重要样本,对网络关注与大众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学者较多集中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具有一定的“前兆效应”,而且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4],基于不同网络数据对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科学掌握旅游的聚集区域和发展趋势[5]。还有学者发现网络舆情关注的空间差异显著[6],网民数量、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对网络舆情关注的影响较为显著[7]。当下国内研究的关注方向逐渐延伸至体育领域,有学者基于百度指数对马拉松赛事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进行研究,揭示了大众对马拉松赛事的关注规律[8-9];还有学者对校园足球、三小球、冰雪运动项目的网络关注度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关注度具有一定的“时点性”和“地域性”[10-12]。可见,通过对大众网络关注行为进行研究,能够了解当前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更加准确地反映出用户的认知需求变化[13-15]。

攀岩运动是从现代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项新兴的集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16]。攀岩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自流入以来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少数一线城市,受众范围小,缺乏社会关注。近年来随着攀岩赛事和攀岩活动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攀岩运动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2016年攀岩被列入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入奥”使攀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等政策性文件,为我国攀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线。在备战奥运和体育强国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攀岩运动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激起了大众参与攀岩、关注攀岩的热情。2020年攀岩成功入选为巴黎奥运会比赛项目,“再次入奥”将进一步提升大众对攀岩运动的认知和关注水平,我国攀岩运动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大众攀岩运动需求不断增长,用户通过百度搜索、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网络渠道关注攀岩信息的倾向在逐渐增强,网络关注度已成为测度攀岩社会关注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攀岩较多集中于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7-19]、攀岩生理机能研究[20-21]和校园攀岩的教学研究等方面[22-23],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还未涉及。鉴于此,本研究从体育地理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和离散系数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情况映射出大众关注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找到新的突破口,更好地推动我国攀岩运动的大众化、持续化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本研究以“攀岩”为关键词(下文称攀岩运动),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作为研究期限,以网民在百度指数对关键词的搜索量为基础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区)各时期攀岩的搜索频次信息进行加权计算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以此来表征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

(2)基础底图取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

(3)影响因素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登山协会官网、中国攀岩行业发展报告、国家数据官网、31省(市、区)的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地区个别年份指标数据不全的,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补充。

1.2 研究方法

(1)地理集中度指数(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G):用于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主要用于反映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在全国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地理集中度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1)

(2)

(2)季节性集中指数(Seasonal concentration index,SI):用来表征年内攀岩运动网络关注时间分布的聚集性。

(3)

式中,SI代表季节性集中指数,Pi代表月度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占全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比值。SI值越大,表明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月际分布越集中,年内时间差异越大;SI值越小,表明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月际分布越均匀,年内时间差异越小。

(3)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在这里主要用于反映我国各省际间以及四大区域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差异程度;

(4)

式中,CV代表离散系数,x表示样本区域的平均数值,xi表示某一地区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搜索指数,y代表样本区域的总数量,CV值越大,代表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越大。

2 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2.1 年际变化特征

2.1.1 全国年际变化特征

由图1可知,2011—2020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关注度指数总量由2011年的161 634上升至2020年的239 227,总增长率为32%。2011—2016年为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的快速增长期,增长幅度高达79%。攀岩入奥和赛事数量激增是引起大众关注变化的重要原因,自2011年攀岩项目被确认为2020年奥运会候选项目之一,至2016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竞技攀岩列入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入奥”使攀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在此期间,我国还筹办了各类大型攀岩赛事,在“入奥”和赛事的双重推动下,大众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快速提升。2017—2019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呈平稳波动的态势,表明大众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已由快速上升期进入平缓发展期。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众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整体有所下降。

图1 2011—2020年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和季节集中指数年度变化趋势图

为进一步分析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年际变化特征,本研究引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对各年的关注时间分布集中性(见图1)进行测算:发现2011—2020年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季节性集中指数分别为1.804、0.858、1.035、1.219、1.470、1.367、0.792、1.210、1.259、1.585。除2011年和2020年的季节性集中指数略微上升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在1附近浮动,各年内关注时间分布集中性的年际差异总体较小。2011年的季节性集中指数高达1.804,查询相关信息可知,攀岩于2011年7月份被确认为2020奥运会候选项目之一,同期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呈现大幅增长趋势。2020年的季节性集中指数为1.585,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众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抗击疫情方面,因此上半年大众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整体较低,随着疫情逐渐消散,下半年各类攀岩赛事和活动陆续恢复,大众对攀岩的关注也逐渐回升。

2.1.2 省域年际变化特征

通过对31个省(市、区)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进行排序(见表1),发现各地区位序整体呈现轻微波动,少数省份位序存在显著变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和四川连续6年稳居前8名,而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区的攀岩运动关注度序位始终靠后。天津的位序下跌较快,由2011年的14名降至2020年的21名。重庆和江西的位序增长较明显,重庆由2011年的21名上升至2020年的16位,江西由2011年的23位上升到2019年的18位。重庆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攀岩场地—华岩壁虎王国家攀岩示范公园,是国内外大型攀岩赛事的重要举办地,大规模的赛事带动了当地民众对攀岩运动关注的快速增长。江西籍攀岩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的活跃度较高,如,钟齐鑫、何翠莲等曾多次为中国攀岩赢得荣誉,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2.2 年内变化特征

2.2.1 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观察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季节变化趋势(见图2)发现:春季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增长幅度最大,高达50.12%,夏季和秋季关注度增长幅度相接近,分别为47.34%和44.27%,冬季增长幅度最小,仅28.66%,这表明大众关注攀岩运动的季节偏好较为显著。除冬季略低外,其余三个季节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总量相差较小,表明大众对攀岩运动关注的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攀岩活动既能在自然岩壁上开展,也可在室内场馆进行,近年来人工岩壁建造为攀岩发展带来便利,其运动不再受制于天气影响,四季皆可开展。因此推测冬季攀岩运动关注度低主要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各攀岩场馆暂停营业,比赛和活动数量减少,大众对攀岩运动的关注有所下降。

图2 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季节变化特征图

2.2.2 月度变化特征

从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月度变化情况(见图3)来看,12月、1月和2月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水平较低,其他各月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呈现平稳波动,这表明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时间分布的月度差异较小。其中,5月、8月和10月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总量排名前3,攀岩中国赛事日历显示,我国攀岩赛事的举办数量在5月、8月和10月最为集中,赛事举办期间各媒体发布的网络信息量大,大众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接关注攀岩比赛,因此该时期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较高。从各月的年均增长率看,1月、2月的年均增长率排名靠前,9月、12月的年均增长率较低,说明近年来大众在1月、2月关注攀岩运动的意愿在逐步增强,而在9月和12月关注攀岩运动的倾向较其他月份逐渐变低。

图3 2011—2020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月度变化趋势图

3 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全国空间差异特征

3.1.1 全国空间演化趋势

利用GIS自然断点分级法,按照各省10年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均值的高低进行聚类,将31个省份分为5个等级:极高关注区、高关注区、中关注区、低关注区、极低关注区。观察表2发现:东部地区的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和江苏构成了极高关注区,其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贡献率超过了全国关注度总和的四分之一,平均关注度贡献率达到了5.29%;较高关注区由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8个省份组成,关注度贡献率达到了32.02%;中关注区由全国10个省份组成;较低关注区和极关注区的8个省份总贡献率仅10.28%,均位于西部地区。

表2 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等级划分表

在前文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等级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10.2软件对2011—2020年期间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见图4),颜色深浅代表各地区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高低。各省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等级演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图4 全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格局演化图

(1)从区域差异来看,东、中、西和东北区域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等级存在显著差距,且该差距在十年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区域间,东部地区的颜色较深,中部、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整体最浅,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呈现出东—中—东北—西递减态势。区域内,东部区域除天津、海南外,其余省份在2020年均已转为极高、高关注区;在中部区域内,2011年存在的6个低关注区至2020年全部向中关注区及以上转变;西部区域的所有省份在2011年均为低关注区及以下,到2020年四川省转至为高关注区,广西、云南、重庆、陕西转至为中关注区,其余省份仍未跳出低关注区及以下的行列;东北区域的三个省份全部跳出低关注区行列,向中、高关注区转变。

(2)从省域差异来看,我国各省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等级总体呈现不断升级的趋势。2011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水平整体较低,31个省全部处于中关注区及以下行列。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极高关注区和高关注区的数量已增长至18个,其中极高关注区由2011年的0省扩展至2020年的7个省份。高值关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中西部的湖北、河南、四川地区,由于这些省份经济发达、人口聚集且攀岩场馆较多,在推广攀岩运动过程中占有明显优势。极低和低关注区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基础薄弱和攀岩场馆较少的省份,其数量由2011年的25个下降至2020年的5个。2020年全国爆发新冠疫情,各省大众对攀岩运动的关注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湖北和福建两省大众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的下降幅度较大,由之前的极高关注区降至为高关注区。

3.1.2 全国省域空间差异特征

表3 2011—2020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表

3.2 区域空间差异特征

3.2.1 区域间演进趋势

本研究引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划分标准,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东部包括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福建、山东、河北10个省市区;中部包括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山西、江西6个省市区;西部包括贵州、广西、云南、内蒙古、甘肃、宁夏、四川、重庆、陕西、青海、新疆、西藏12个省市区;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林3个省市区。

从四大区域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演进趋势来看(见图5),各区域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2015年各区域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增长速度较快,2016—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东北呈现震荡式下降,2020年四大区域均呈现显著下降态势。西部地区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虽整体低于其他三个地区,但持续处于平稳上升态势,为进一步推广攀岩运动,我国将部分大型攀岩赛事选择至西部省份举行,在赛事的带动下,西部地区攀岩运动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大众对攀岩运动的关注也逐渐提升。

图5 2011—2020四大区域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均值变化趋势图

3.2.2 区域间差异

表4 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区域间差异表

3.2.3 区域内差异

表5 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区域内差异

4 影响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因素

大众对于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是在基于自身的需求引导下产生的,凡是能够影响大众需求以及信息获取行为的因素都是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24]。相关研究发现,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社会人口和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的影响[25-26]。鉴于此,本研究利用SPSS以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测度2011—2020年各省(市、区)GDP总量、人口规模、网络普及率、高校数量等因素对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影响程度。经检验,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与GDP总量、人口规模、网络普及率以及高校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0.579、0.614、0.771,且P值均小于0.01。由此可见,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与四大影响因素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4.1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GDP总量、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表6可知,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与各因素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三个区域,在推动攀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此外,地区经济基础越好,大众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关注和参与攀岩相关活动。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各地区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差异的重要因素。

表6 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表

4.2 教育发展水平

在校大学生及高学历人群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较强,因此其通过网络渠道关注攀岩运动信息的可能性相对更高。2019年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攀岩群体呈现高学历特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岩友占比达72%。高校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表6显示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与地区高校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广东、北京、江苏等教育发达的省份与青海、西藏、宁夏等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关注水平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因而,教育发展水平会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产生影响。

4.3 人口因素

网络关注度与当地人口规模具有很大的关联,当地人口规模越大,网络用户和岩友的数量相对越多,通过网络关注攀岩运动的群体也会越庞大。表6显示,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与地区的人口规模数量呈现正相关性,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对攀岩运动的关注较高,而人口稀疏的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区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较低。因此,人口规模与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存在着密切关联。

4.4 互联网发展水平

互联网普及率较广的地区,网络发展水平也相对越高。分析结果显示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与互联网普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见表6)。东部地区的网络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基础设施发达,大众通过网络关注攀岩运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众获取攀岩运动信息的渠道受限,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也较低。可见,互联网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大众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的特定因素。

4.5 其他因素

除上述影响因素以外,攀岩场馆、大型攀岩赛事和热点事件也会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产生影响。攀岩场馆是大众参与攀岩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27],2019年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大陆提供商业服务的攀岩运动馆有382家,有6成的攀岩场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浙沪的攀岩场馆数量占总量的21.6%,这也是东部地区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承办的国内外赛事数量逐渐增加,赛事场次越多,规模越大,大众对于攀岩运动的认知水平就越高。大规模的赛事不仅能够推动地区攀岩运动的发展水平,同时还能够带动大众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的快速增长。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高值日往往与攀岩热点事件发生同期,如,2016年攀岩入奥、2019年电影《徒手攀岩》上映等,此类与攀岩相关的热点事件均引起了各时期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骤增。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大部分攀岩赛事被取消,社会关注主要集中在抗击疫情方面,大众对攀岩运动的关注整体有所降低。由此可见,热点事件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 论

(1)时间上,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6年为快速发展期,2016年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达到峰值,这主要受“攀岩入奥”的影响,2017—2019年进入平缓发展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众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有所下降。我国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布的年际差异较小,但季节差异性显著,大众在冬季对攀岩运动的关注程度远低于其他三个季节,年内除12月、1月和2月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较低,其他各月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分布较均衡。

(2)空间上,从全国范围看,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在各省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高值关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以及中西部的河南、湖北和四川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群众基础良好、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低值关注区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较低、群众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从区域间看,我国大众对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呈现由东—中—东北—西递减的特征。从区域内看,攀岩运网络关注在西部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较低,东部次之,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均衡程度较高。总体来看,2015年之前的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在我国各省域、各区域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而后该差异逐渐缩小并趋向稳定状态。

(3)通过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人口规模、高校数量是影响攀岩运动网络关注的主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较高的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网络普及率高、人口众多的省份。除此之外,大型攀岩赛事、攀岩场馆数量和热点事件等因素也会对攀岩运动网络关注度产生一定影响。

5.2 启 示

(1)推行“互联网+攀岩”战略,搭建互联网攀岩信息共享平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积极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如中登协、山野杂志、岩点)、新浪微博、网络新闻和新媒体视频等网络渠道对攀岩赛事和活动进行宣传,通过专栏介绍攀岩相关信息,满足大众对攀岩信息的检索要求。同时加强攀岩比赛与网络直播平台的合作,对大型攀岩赛事进行直播,实时发布赛事动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发挥攀岩热点事件的作用,聚焦大众视线,形成浓烈的攀岩运动舆论氛围,促使大众接受更多信息,进一步提高大众对攀岩的认知和关注水平。

(2)因地制宜,实施地区差异化推广策略。攀岩运动网络关注的时空分布规律反映了在不同时空维度上大众对攀岩运动关注的差异。针对高值关注区,应改变过去单一“传授技能”模式,积极推行“攀岩+”策略,推动攀岩服务多元化发展,如“攀岩+团建”“攀岩+培训”“攀岩+健身”,提升服务水平,深度挖掘潜在目标市场,满足大众不断变化的攀岩需求,提升大众对于攀岩运动的网络关注。对于低值关注区,应加快完善攀岩基础设施,开发各年龄段及不同攀爬能力人群的攀岩线路,提供免费的攀岩线路供体验者使用,增加大众体验攀岩的机会,消除大众对攀岩运动的传统误解,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攀岩运动中。

(3)培养专业指导人员,扩大攀岩人群受众范围。攀岩作为一项极限运动,不仅需要借助专业的攀爬装备,更需要一定的人才支持,我国攀岩人口数量正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而攀岩教练人员仍较为紧缺,因此,需进一步引进及培养一批专业攀岩教练员、裁判员、定线员等,助力我国攀岩运动的推广。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将青少年作为攀岩运动的重要受众群体,在培养专业运动员的同时,也要面向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大力推广,除传统的教育培训外,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形式向大众传授正确的攀岩知识与技能,定期面向大众开展攀岩体验活动或比赛,不断壮大攀岩运动人口基数。

猜你喜欢
关注度攀岩大众
攀岩、轮滑……让我们一起运动吧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波比攀岩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徒手攀岩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攀岩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王者”泛海发布会聚焦百万关注度
国际公关(2015年10期)2015-12-17 01: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