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然
(广东理行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工业用地的开发再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过去我国对环境污染意识不强,导致许多地区的工业企业进园生产、清拆退场等活动过程中,遗留了不少的污染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人们对于工业用地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工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标准体系,但是对于工业地块这一特殊类型的土壤和地下水却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1]。因此,本次调查将对某工业园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为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的环保管理工作,希望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工业园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主要通过收集资料、采样分析、风险等级评价等阶段。资料收集阶段主要通过资料查阅、人员访谈、现场踏勘、电邮、电话等方式收集工业园的历史资料、土地利用情况、水文地质状况、污染源等基础信息。然后根据上述材料制定该工业园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布点采样方案,并做好检验检测工作。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工业园的检测结果,结合工业园基本概况,确定工业园土壤与地下水的风险等级。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工业园的地块作为研究对象。该园区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为250亩。该地块主要由工业用地、道路交通区、绿化带等多种功能区域,分布着多个生产厂房、仓库、办公楼以及生活配套设施等建筑群,其中工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以上。园区内企业涉及化工、金属制造、塑料制品加工等类型。
为了深入了解某工业园地块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工作。通过现场观察、钻孔取样、地震测震等手段,初步确定了地块内的地质结构类型为砂岩地层,其厚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且存在一定的裂隙性。同时,还采集了大量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并结合地形地貌等因素,建立了地块地下水流向模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数据获取方式,包括实地测量、遥感影像处理、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2],整合处理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块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方便后续的研究工作。
通过资料调查、人员访谈等方式确定调查对象的区域范围,统计该工业园地块中原辅材料、三废产排情况,了解历史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原材料堆放、三废管理不当造成跑冒滴漏的风险地区,历史污染物泄漏和污染事故的发生情况;同时对工业园地块进行现场踏勘,排查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区域: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储存、处理处置场所,储罐与管线,排水管、污水池等污染物暂存、处理处置场所,现场污染痕迹显著的区域等等。
根据园区地块的面积、历史沿革、现场踏勘的情况,采用专业判断法与系统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业园内疑似污染公共区域、周边区域中选择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不造成安全隐患或二次污染的位置布设土壤监测点位;在疑似污染源所在位置以及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向,并优先考虑土壤监测点作为地下水监测点。
本次调查的园区地块内布设了110个土壤监测点,土壤点位深度为8~15 m,10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地下水点位的深度为6~15 m。工业园地块每个土壤钻孔,原则上采集不少于3个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土壤采集深度包括表层0~0.5 m、表层土壤底部至地下水水位以上、饱和带(地下水含水层)各采集1个土壤,因此园区地块内共采集了330个土壤样品、10个地下水样品。
近些年来,某工业园因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块内历经多个工业企业的生产、关停、搬迁,污染历史复杂,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受到多种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本次调查的土壤检测指标为共75项;地下水检测指标共66项。所有采样当日送至具有CMA、CNAS认证实验室证书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地块规划为工业用地,属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的第二类用地,土壤检测结果对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地下水检测结果对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限值及其相关标准限值。
首先,通过现场勘查和钻探资料分析得出了该地块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地块地层由上古老界到新生界组成,其中最下部是一套沉积岩系,包括砂砾石、粉质砂土、粘土等多种类型。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可以作为建筑基底材料使用。同时,该地块周围地表水位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建设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其次,对该地块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多年的监测和观测,发现该地块周边存在多种地质灾害现象,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避免这些潜在的风险,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质灾害因素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概率。最后,还对该地块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块的地质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因为灾害等因素而出现较大的变形或破坏。但是,由于该地块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周边环境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地质动态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项目安全顺利地进行[3]。
根据检测分析发现,该工业园地块土壤样品中存在挥发性有机物的超标情况,超标区域面积涉及2 600 m2,最高超出标准深度为13 m。这表明该工业园地块土壤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具体情况见表1。
在本次调查中,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在6~16 m范围内,共采集了10个地下水样品,采集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通过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发现地下水样本检出因子包括12种重金属与无机物、13种挥发有机物、7中半挥发有机物以及石油烃,共计32种。其中毒理学指标氯乙烯、苯、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限值,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5.00倍、0.95倍、1.30倍以及1.41倍,最大超标深度9 m,见表2。
表2 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
另外,还发现了一些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铜、锌等,但这些元素的数量并不足以影响地下水质量。其次,对地下水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包括细菌总数、总菌群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地下水样品存在一定的污染程度,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安全范围内。同时,还观察到了一些有益于环境修复的微生物种类的存在,例如降解有机物的细菌等[4]。因此,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地下水水质整体较为稳定,但仍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为了进一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提高地下水品质。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康风险评估是在收集和整理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环境监测资料及暴露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一般要采用剂量-效应模型,对受体通过各种暴露途径摄入场地不同污染介质中污染物导致的健康效应进行定量表征。评价内容包括评估工作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风险控制值计算。
暴露途径是场地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经一定的方式迁移达到并进入敏感受体的过程。某工业园地块用地方式属于第二类用地,敏感人群为成人,其中受体主要的土壤污染物暴露途径共6种;由于该工业园地块的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源开发,因此暴露途径不考虑饮用地下水途径,共计2种。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某工业园地块土壤中关注污染物为氯乙烯、苯、乙苯、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1,1,2-三氯乙烷、1,2,3-三氯丙烷、二(2-氯乙基)醚,共8项;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氯乙烯、苯、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共4项。
根据地块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的检测数据,采用表层土壤中检测数据的最大值计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CR)及非致癌危害商(HQ),计算得到的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超过10-6或非致癌危害商值超过1的采样点,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地块。
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土壤中6项关注污染物苯、乙苯、氯乙烯、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2-二氯丙烷对潜在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不可接受,需进一步采取土壤治理修复工作。其余2项关注污染物对潜在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无需进一步采取土壤治理修复。地下水中4项关注污染物对潜在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无需进一步进行地下水治理修复工作。
通过对该工业园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以及对该地区历史情况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该地区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采用循环用水模式来降低用水量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依靠地表径流为主要水源。然而,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径流水质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和防渗阻隔设施,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质量安全。最后,针对该工业园用地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对于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该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加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应急响应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的准入范围和条件,对污染行业用地严格把关;对于污染物排放问题,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技术手段或政策引导的方式实现治理;强化优先监管地块的管控,加强协同联动,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网统管”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这些建议将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5]。
综上所述,对于工业地块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其不会给周围环境和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工业地块对周围环境和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手段,减少企业排放的有害物质。总之,工业地块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