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英
[摘 要]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高校风险防控能力。随着高校各项业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高校需要创新财务内控的工作方式,积极以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复杂的财务内控工作需要。为此,高校还要以财务信息管控为核心,完善财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机制,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财务内控工作质量。本文分析财务信息化对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影响,以及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19
[中图分类号]F810.6;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067-04
0 引 言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为了规避财务管理风险,提高内控工作质量,应当从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角度出发,优化财务内控工作流程,创新财务内控方式,采用智能化、标准化、实时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财务内部控制,以进一步防控高校的财务风险。
1 高校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降低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建成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内控信息化,不仅可以帮助高校运用财务数据把握高校财务管理情况,而且可以提高财务审核效能,对高校各分支机构财务支出进行整体把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查询功能,能够及时满足各方面的财务信息应用需求,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方便高校财务及业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共享。通过构建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减少账户信息错误,防止违规使用资金,及时督促各方面人员遵守高校的财务制度规定,降低高校财务运转风险。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高校了解财务风险,保证财务核算准确性,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1.2 优化高校财务内控环境
财务内控环境主要指财务内控理念、制度和内外部条件。采用信息化的财务内控管理方式能够优化财务内控环境,不仅提高了财务内控效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财务内控工作责任分工,细化了具体的财务内控要求。当前,传统的财务制度、运转模式已经不适应更加多元化的高校财务运转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新型财务管理氛围,有助于加强各方面人员的沟通,提高了财务信息流转速度,形成了相互配合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重构了财务内控理论与实务,保证了财务内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进一优化了内部控制程序,创新了内部控制手段,基于高质量会计信息转变了财务内控方式。可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为财务内控工作的高质量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提高高校财务控制能力,加强财务部门对内设机构的监督效力,真正实现财务部门对各种风险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首先,信息化的方式提高了财务监督的效率,保证了财务监督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进一步避免了财务纠纷。传统的人工监督方式效率低,容易出现监督疏漏,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采用信息化方式可以弥补人工监督的不足,促进财务监督实现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及时审核财务数据信息,避免了人工财务审核的失误。财务数据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在保证财务数据准确的同时,精准反映财务数据的变化。应用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进行财务数据溯源,方便查找问题的源头,对各部门财务收支进行跟踪,从而保证财务支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2 高校财务内控信息化工作现状分析
2.1 财务组织体系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统一性和专业性不强。高校在财务体系建设方面缺乏统一领导,各部门的配合不足,财务管理责任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高校财务部门缺乏对各院系财务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和监督。预算管理的方式方法相对落后,未能采用高效率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预算执行水平不高,财务部门预算控制的总体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缺乏事前与事中控制,高校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不高,未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没能及时控制财务支出风险,给财务管理帶来一定隐患[1]。由于财务信息沟通不充分,各部门配合不深入,内部审计不够充分,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结合不足,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2]。
2.2 管理制度建设问题
高校目前缺乏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的更新不足,财务内控关键点设置不充分,对有些财务运转的环节控制不足,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整体稳定性。一方面,存在内部控制形式化的问题,一些内控制度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能紧跟时代变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财务内控的目标任务不明确,缺乏重点监督与具体业务指导,未能根据当前情况变更财务内控工作的重点,致使财务内控的灵活性不够,不能集中力量防控阶段性风险,影响了财务内控的效能。
2.3 基础性配置问题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同,财务信息化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条件,需要加强软硬件设施配置,适时更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实时、高效和精准的财务内控工作需要。但是,高校建设财务信息系统的经验较少,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不强。一方面,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未能把财务内控放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影响了相关模块、硬件和流程的不断优化,导致财务信息化的内控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高校用于财务信息系统升级的经费有限,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完备,存在海量财务数据信息无法有效存储、风险预警延迟或相关部门联动不足的问题。高校还要进一步夯实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切实提高内控信息处理的质量,满足高校财务内控管理的需要。
3 高校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
3.1 在财务系统中设置内控关键点
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防范财务风险发生,采用事前与事中控制的方式减少财务风险隐患。为此,还要从优化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出发,基于财务信息的实时化、标准化和全面化控制,把握财务风险关键点[3]。运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功能,及时提醒、控制和制止有风险的业务。例如,在高校工资系统中,把保证工资发放合理性作为关键点,设置工资发放的提醒事项,在发放专家咨询费时,应当根据专家的职称、咨询活动形式、次数、时间等确定发放标准,做出最高工资限制,对超出金额进行仔细审核,以免出现超发的情况。再例如,收费管理系统中,设置学生退费关键点,重点关注退费程序是否合理,设置各种审批提示选项,支付环节还要对退费金额进行审批等。在资金支付管理时,内控的关键点可以根据支付金额设置不同层级审批要求,如5万元以下由出纳负责审核,5万元以上需要进行二级审核,20万元以上需要三级审核等。
3.2 发挥财务系统的数据分析作用
新时代的高校财务内控应当以数据为基础,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及时收集和挖掘财务数据信息,基于数据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并为高校的决策、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依据。首先,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财务数据收集与分析机制,通过财务数据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各院系和直属部门的财务情况,重点把握好资金流转状况。其次,提高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尤其要提高异常财务数据监管能力,做好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对预算执行不力情况和报销不规范情况予以督导。例如,分析学费收缴数据,把握学生缴费规律,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分析助学贷款率、欠费率等,为收费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财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找出预防执行不规范、超预算或预算执行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新的风险防范措施,规避高校资金浪费的情况。
3.3 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系统在高校财务内控中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把大数据、云存储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到财务信息系统中。为此,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应当持续升级,不断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基础层、控制层和接口的建设工作。在基础层建设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操作系统、安全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善硬件设施,建成统一的信息平台,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便利。业务处理层是核心模块,是财务内控的主要手段,需要优化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应当重点完善报表模块,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进行智能化财务数据分析,辅助财务内控人员及时把握财务风险。在控制层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根据高校财务资金流转的情况,设置财务预警触发控制机制,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实现财务资源的深度整合,保证财务安全。
4 高校财务内控信息化改革主要路径
4.1 完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财务内控部门的风险防控作用,应依托信息平台广泛收集和使用财务数据信息,还要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提高全员财务信息化的意识。高校应当从财务内控目标出发,围绕高校长远利益建立并完善财务内控工作制度,把风险管理作为财务内控的重点,积极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具體的内部财务考评机制,并在实践中修订完善财务内控制度[4]。第一,高校领导应当参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主导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督促各院系、部门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第二,高校各部门应主动参与财务内控建设,基于财务管理责任分工参与信息化财务平台数据信息交互,从而降低财务管理成本。第三,高校应当及时修订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制度中体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特征,及时补充优化财务内控制度,这样才能促进高校财务内控的创新发展,推动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
4.2 提高财务风险预防能力
信息化管理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预防应当向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的方向发展,以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高校财务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全面提高财务风险的预警防范能力。首先,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风险分析能力,建立风险防范预案,基于财务收支平衡、财务信息流的监控,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其次,对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注重通过财务数据对比分析避免资金浪费和流失,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再次,高校应当对通过以往风险案例进一步明确新的风险点,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控制风险可接受程度,分析风险发生概率,提出规避或转移风险新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后,高校财务部门还要加强财务数据信息平台的基础管理工作,合理设置各方面的使用权限,加强对财务数据交换过程的监控,建立综合性的防御体系,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系统,有效防控不合理使用财务系统的行为,以预防黑客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攻击。
4.3 加强各部门的信息沟通
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需要保持各部门的紧密沟通,从而推动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技术可以减少烦琐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方便各方面及时查阅财务信息,从而保证高校资金的安全运转。为此,还要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通过在线平台保持与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以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氛围,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宣传,促进各院系、部门及时上传财务数据信息,保持分支机构与财务部门的紧密联系。财务管理部门也要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处理各部门上报的财务信息,及时共享财务数据分析成果,经常性向基层发布提示预警信息,以此增强财务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降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新时代高校财务内控高度依赖财务信息的流转,需要高校内部完善财务数据信息的流转机制,提高财务信息的处理效能,以此满足高校财务内控的现实需要。
4.4 提升财务内控人员信息素养
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特征已经十分明显,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为此,高校必须加强财务内控人员的培养,积极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工作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应当组织内控人员主动学习信息化财务管理知识,通过业务培训提升内控人员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内控的工作能力。高校还要加强财务内控人员的绩效考评,重点考核财务内控人员内控信息化实践能力,督促财务内控人员自主研究相关技术课题,提高财务内控的创新性。尤其要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风险预警意识,引导财务内控人员充分运用数据信息技术查账、结账和记账,不断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财务内控工作质量。高校还要与第三方财务软件企业合作,基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建设财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内控人员培训,以提高财务信息化内控的质量。总之,高校应以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建设为初衷,加强财务内控人员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深造机会。
4.5 加强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过于重视对当期财务数据的分析,缺乏对以往财务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而且不注重财务档案建设工作,导致一些财务数据信息冗余或丢失,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基础作用,提高财务数据分析的整体质量,应当高度重视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积极建成具有云特征的财务数据库,基于云空间智能化收集存储财务数据信息,保证财务数据链条的完整性,在全面有序的数据管理基础上满足财务内控工作的需要。其次,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强化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的同时,应当加大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及时对老旧档案进行梳理,按照最新系统要求对老旧档案进行整理,以满足财务数据分析的要求。最后,高校还要进一步細化财务数据信息化建设规范,以标准化方式督促各部门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及时做好财务档案数据信息的上传工作,以满足财务档案的存储和使用需要。总之,财务档案的管理应当以方便管理、有效检索和快速查询为出发点,制定财务档案的电子化标准,加快纸质财务档案的扫描上传进程,并对财务档案进行必要备份,保证财务数据在安全的前提下被充分利用。
5 结 论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开展信息化财务内控工作,对于化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还要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时更新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发挥专业财务内控人员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高校财务内控的信息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茜.基于财务信息化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分析[J]. 投资与创业,2021(8):113-115.
[2]李珊珊.基于财务信息化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思考与探索[J]. 商讯,2021(23):59-60.
[3]何爱群,李洋,沈军.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 商业会计,2019(7):69-71.
[4]张阳.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 财会学习,2017(24):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