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鑫
引导的原义是带领、启发和诱导。不可否认,中小学生习作是需要老师来引导的。新课程强调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受年龄和自己认知能力不足等各方面的限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往往会存在题材单一、思路狭窄、视野不开、语言匮乏等一些现象,甚至在遇到陌生题材的创作时,就会有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心理恐慌和畏惧之感。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是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自己生活和写作经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经验不足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写作方法,让写作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一、抓住灵感为学生打开狭窄的心窗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再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要比那99%的汗水更加重要。”爱迪生被称作“世界发明大王”,毕生有数千种发明贡献,然而他却把自己的绝大多数才华,都归功于灵感。诚可见,灵感就是一个智慧的阀门,只要将之开启,我们就可以收获源源不断的智慧之泉。记得几年前,笔者还在乡村学校教书,那时的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丰富,单一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就仿佛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记得有一次看图作文,学生看到一幅漫画上,公鸡居然像鹅一样游到了水里,鱼儿却像鸟一样飞到了天空,土豆变成梨果一般结到大树上,白菜长得像是榕树一样粗壮,小狗竟然变成了水牛到地里背起了犁铧,水稻则像高粱一样长到了山地里……教室里一下子就炸了锅,学生们唏嘘不已,感觉这画家的水平实在是太臭了,怎么连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竟然画出这样一幅是非颠倒的画?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那是画家想象力太过丰富,就像古时候的神笔马良,能够画出一个迥异寻常的世界。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说那是因为有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故意把这世界搞得这么乱,把公鸡弄到了河里,把鱼儿带到了空中,把小狗带到地里硬给它绑上沉重的犁具,一切结果可以想,这时候是否会有一个匡扶正义的英雄降世?或者可以引导学生,那是因为今后科技发达了,人类用强大的科技力量改善了世界。当然也有可能是某国的核污染问题,让物种变了形,让世界颠倒了秩序,等等。一时间,学生们的讨论又如同沸腾之水,热烈的气氛让他们一起度过了一堂无比快乐的作文课,丰富无比的想象力,更是让我对他们的创作至今充满感佩。
事实上,写作其实就是一个想象力开掘的过程,试想在科技力量和交通通信还远不发达的年代,就有人能够写出《西游记》《封神演义》《一千零一夜》《魔戒》等那么多伟大的神话故事,至今还是文学世界里不可多得的经典巨著;到了现在,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飞跃,同时也就诞生了诸如《三体》《沙丘》等一系列科幻作品,在广袤的文学宝库时时显露智慧之光。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巧妙引导学生,抓住他们脑海里稍纵即逝的灵感,为其打开狭窄的认知世界和心灵天空,同时千方百计将之无限放大,让学生把故事写得更加符合逻辑、更加符合常理。
二、现身说法解决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问题
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往往来源于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没有到过高山,他们就写不出山的陡峭高危、层峦叠嶂;没有到过大海,他们当然无法想象海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同样的道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广大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对于一个个十几岁的孩子,特别是那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们没有对比,也没有经历,是完全感受不到这种伟大的时代变迁的。因此,在面对这样题材的作文时,他们可真就是无从下手、无米下锅。
爱迪生同样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应该确信,学生的大脑就是一个储量巨大的富矿,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但苦于生活的经验不足,他们还找不到那把打开富矿的钥匙。成长的路上,他们必定会招致无数次的失败。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生活的经验现身说法,有效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比如通过讲解,告诉他们以前的旧电话和现在视频电话之变,以前的蒸汽式汽车到现在的燃油车,再到新能源汽车之变,或者是以往的老式燃煤火车到现在电气化高铁的巨大变迁等。或者我们就布置他们回到农村,听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年少时的故事,从而知道小时候睡觉无床、吃不饱饭、穿不上衣的贫困日子,对比一下如今优越的物质生活;再让爷爷奶奶告诉他们,小时候为买一件新衣,得等到年节或是重要集会,还得翻山越岭走上十几公里山路,才能到集上买到,但现在仅仅手机里指头一点,各种各样的衣帽鞋袜就被快递小哥送上门了。诸如此类的引导,我们还能找到更多的话题和素材。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是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如何开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让写作变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三、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写作的引导,说白了就是一个榜样和示范的问题。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积累的作用就尤其重要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养成一种良好的读写习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比如坚持每天读书和写日记,在读书时要常常摘录和眉批,在遇到精彩字段时,常常能够有感而发进行片段写作,做些三言两语的读后感,等等。总之,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简化为常态化、生活化和碎片化,在真正写作的时候,再将积累的素材进行有效组装利用。再如,引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之美,善于收集生活中那些一逝即去的灵感,在拥有大把时间的时候,要将那些灵感无限放大,把细节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而更多的时候,教师要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耐下性子和学生一起写作,并常把自己的创作体会与学生分享。言传不如身教,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曾带学生去看梅花,回去之后就把我的所闻所感和所想都写了下来,当一篇短文在报纸发表以后,学生们在一起传阅时,就能够回溯起当日的赏梅情景,自然也看得出有哪些地方是老师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梅花以外的事和物,都一起写到文章里去了。叶圣陶说,教材就是个例子。事实上,老师也是个例子。聪明的学生一点就通,巧妙的引导和示范,同样能在学生身上开掘出一个个储量丰富的写作富矿。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