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2023-11-21 04:11钟惠琼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43期
关键词:芒种时节节气

钟惠琼

文题亮相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要求有典型景物描写,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思路导引

文化传承是我们近几年重点关注的写作主题。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学习,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承。节气蕴含着古代人民的丰富智慧,能引发我们很多回忆和遐想。由材料看,一年二十四节气都有其特点,我们可以任选其一,根据题目“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有典型景物描写”“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等要求,行文时需注意:

一、有景物和人们活动的描写。所写的景物要跟所選节气有关,不同的节气人们会参与不同的活动,比如:立春,春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萌发生长,万物复苏。人们会去踏青赏花等,表示对新生命的祝福;清明,雨水纷纷、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同时吃青团、青饼等缅怀祖先。

二、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题目表明所写节气要“能引发很多回忆和遐想”,要求“有典型景物描写”,所以所写景物必须是带有节气特征的景物、是带有“回忆”和“遐想”的景物。因此,要把情融于景,用景来抒情。行文时注意不能脱离节气而写景,或者抒发与节气无关的情。文体方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散文,可以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但要注意中心必须集中,突出节气的特点。

佳作展示一

立 冬 之 悟

◎陈怡婷

冬天将至,草枯叶落,衰草连天,万物肃杀。眼看着冬日将至,朝与冷相伴,夜与寒相依,眼前的情与景竟莫名其妙地令我觉得有些难以接受,迫切地想要寻找一处温暖。爸爸看出了我的些许不安,他跟我说:“立冬来了。”

“什么是立冬?”我纳闷。爸爸最喜欢天文地理,于是,他开始头头是道地说:“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古籍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之日,地始冻。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开始走进冬的舞台,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冬季的来临是必然的,我实在没有感到不安的必要,于是我提问:“那为什么会有冬天?”爸爸告诉我:“冬天是万物冬眠的时节,是对万物的一种考验,也是希望的开始。冬藏孕育着春天,万物生发,所以它们要努力积蓄力量,做好准备,等到来年春天长出新的枝叶。”

“没有冬天就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春夏秋冬四季是一个交替的过程,少了哪个季节,对生命的轮回都是不好的。”是呀,我只需把心态放平和些,就不会感到太冷,甚至我要学着感受冬季,因为这个寒冷的季节会给予我更多冷静的思索,更多积淀会让我变得更坚强,充满斗志。虽然生活中的我常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这些可能是人生必经的磨合过程。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挫折,积累更多经验,不断地磨炼自己、鞭策自己,明天的世界才会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想到这些,一份期待与期望便在我的心海升腾,仿佛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也会感觉到这个冬天不会太冷,同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冬天的后面是春天。可见不管天气多么寒冷,只要心中有希望,冬天也会变成温暖的春天。正如雪莱的《西风颂》里有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在很多时刻都鼓励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嗯嗯,你能这样想,说明你已经长大了。”

对的,不经几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能够经受寒冬考验的人必能果敢而热烈地迎接美好的春天,能够独行于寒冷长夜的人必能走向明媚的艳阳天,这就是立冬给我的感悟。

【广东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点评

本文紧抓“立冬”时节的特点,有典型的景物描写,有对立冬的理解,也有由立冬想到的人生感悟。通过爸爸的解释,“我”接受了冬天;引入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明白了冬季的来临是季节交替的必然;引入诗歌“不经几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明白了不管天气多么寒冷,只要心中有希望,冬天也能变成温暖的春天。人生之道也是如此:能够经受寒冬考验的人,才会迎接美好的春天。

佳作展示二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陈子浚

麦穗累累麦芒香,布谷鸟儿声声亮,东风吹熟幸福浪,收获希望好运藏,夏忙休息切莫忘,福寿安康有保障,吉祥如意双肩扛。

——题记

芒种?芒种是怎样的一个时节?

回想起之前的读书经历,我印象最深的是白居易《观刈麦》里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出生于农村的我,对白居易的诗颇有同感,因为小时候我便是这样度过。芒种前后,麦穗沉沉,一片金黄,学校放麦假,大家便会回家帮大人收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一眼望不到头的麦陇,让人内心又欢喜又惆怅。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收获田里的麦粒,哪里有时间欣赏景色?没放假的时候,再热的天,我放学后都要去打猪草,一个人支撑着家里的养殖业。

又想到了《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关于芒种的描述:“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芒种”是美丽的,我却在很多年里都欣赏不了《红楼梦》的“芒种”。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我常常像《创造宣言》里的那个东山樵夫,觉得泰山的草没有东山的多,总看不出泰山的美,单是对“芒种”的认识,都脱不掉农民的底子。当然《水浒传》中白胜唱的那首歌我记得很清楚:“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无视文学之美,读书读成平庸的大多是我这一类人。

每到芒种时节,我更关心的是天下的农人怎样过?这算不上“先天下之忧而忧”,但自己总觉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今年“芒种”,我照例关心各地割麦插秧的新闻,前日在网上看到北大荒在用无人机插秧,可算“芒种”一景,北大荒的“芒种”是这种场景,全国其他各地的“芒种”应该也没有那么忙碌了吧?

2023年,“芒种”过后是高考,孩子们到了人生的“芒种”时节,老师们则要继续去努力迎接下个“芒种”。“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种地如是,育人更如是。

“芒种”是有生命力的。它串起了生命的序列,串起了中国人的生命序列,串起了中国发展的序列。

【广东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点评

本文紧抓“芒种”时节的特点,观察与“芒种”相关的景物与人物活动,有典型的景物描写,有对“芒种”的回忆。内容充实,寓意深刻,富含哲理,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文学功底。穿插写景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如“麦穗沉沉,一片金黄”“一眼望不到头的麦陇,让人内心又欢喜又惆怅”,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了感情色彩,所抒的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收到了景中有情的效果。

猜你喜欢
芒种时节节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芒种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初夏时节要缤纷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好雨知时节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