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留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广东的调查*

2023-11-21 05:51:52罗英廷冯晓铮
关键词:倦怠感医务职业倦怠

黄 丹,罗英廷,冯晓铮

(1.华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广州 510631;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00)

一、研究背景

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大陆的医务社会工作经历了“实务从无到有、服务范围由点到面、服务内容由少到多”的阶段[1]。医务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医务社工”)作为医疗体系中的一部分,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其他专业人员共同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医护人员侧重于对疾病进行治疗,医务社工则侧重于对服务对象的心理与社会功能进行修复,比如协助病患树立医治信心、发展应对危机的技能、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等。总的来说,医务社工在医疗体系中的主要功能是减轻医院诊疗压力、促进生命关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同时,医务社工也在辅助医护人员诊疗、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为困难患者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医务社工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如何保持医务社工队伍的稳定性、推进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

在社会工作行业,高离职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3]。在上海、深圳、广州等社会工作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每年有将近20%的社工选择离职[4][5]。与学者普遍关注社工的离职倾向不同,本研究更加优势导向地关注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广东省的医务社工为例展开调查。广东省于2008年开始发展医务社工[6],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医务社工在医疗单位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7],医务社工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因此,以广东省的医务社工为例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希望探讨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二、文献回顾

留职意愿是指个人想要在相关专业领域继续工作,而不去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的意愿[8][9]。目前,对于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分别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10]。一是个人因素。有研究认为社工的教育程度[10]、工作经验[11][12]、自我效能感[13]、对工作的投入度[13]、专业承诺[14]、工作满意度[15][16]、专业认同[15][16]、个人成就等对留职意愿有积极影响[14]。其中,工作满意度被认为是社工留职的重要影响因素[15][16]。还有研究认为,社工的疲劳感、倦怠感和情绪耗竭等对留职意愿有消极的影响[13][17]。当社工的情绪疲劳感较低时,留职意愿较高[17]。而社会支持可以减少社工在工作中的孤立感和疲惫感,从而减轻倦怠感对留职意愿的影响[17];二是组织因素。有研究认为,薪酬待遇、休假、晋升机会[13][14]、工作自主性[14][18]、灵活的工作安排[16]、工作的多样性、来自同事的支持、督导的质量[14]、开放的工作氛围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留职意愿有积极影响[18]。其中,薪酬待遇对留职意愿的影响得到了较多的验证。研究认为,与离职人员相比,留职者的工资更高[17],工作资源更多[18]。同时,工作自主性也被认为是社工决定留下来的重要影响因素[14]。还有研究认为,行政工作时间[17]、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等对留职意愿有消极影响[10]。花在行政工作上的时间更少时,社工的留职意愿更高[17]。

另有一些研究也从离职倾向的角度来对该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社会工作者的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包括:一是个体因素。大量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任期、管理地位等均对社会工作者的离职倾向有显著的影响[19]-[23]。同时,社会工作者自身较高的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有直接负向影响[24][25];二是工作条件因素:社工所处的机构具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时,可提高社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社工的离职倾向[3][26]。较多的情感劳动会增加社工的离职倾向[27]。角色压力对离职倾向也具有预测效应,同时工作自主性和角色压力在预测离职倾向上有交互作用[28];三是工作奖赏因素:薪酬对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29][30]。如果社工机构具有完善的晋升制度,那么有良好的晋升机会会带来社工较低的离职倾向[20]。另外,良好的专业前景对社工的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23];四是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可以定义为正式和非正式关系中人们之间的支持性互动或资源交换[28]。在工作情境下感受到的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督导的支持会降低社工的离职倾向[20]。同时,家庭支持对社工的离职倾向也有显著负向影响[31]。

当聚焦到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时,有两个因素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工作自主性。工作自主性普遍被认为有利于社工的心理健康,高度的自主性是社工决定留下来的重要因素[14]。然而,医务社工作为医疗体系中的辅助人员,从属于医疗体系之下,其工作自主性很大程度上受医疗系统的影响[32]。医院作为一个科层化的场所,在这种环境中医务社工工作自主性的发挥会受到一定的限制[33]。在现有研究中,医务社工工作自主性对其留职意愿的影响并未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二是医务社工在医疗体系中感受到的来自跨部门和跨学科的社会支持,这对医务社工的工作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34]。

总的来说,现有对于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研究以儿童福利领域的社工为主,对于医务社工留职意愿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社会工作行业的离职率较高,留职意愿也相对较低。但是,对于处在第二环境的医疗体系中的医务社工来说,他们的留职意愿是否会有所不同?其留职意愿影响因素是否会有其独特性呢?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将聚焦到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以JD-R模型和JDCS模型为理论视角,系统地来分析医务社工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三、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一)JD-R(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模型

JD-R模型是基于管理控制理论和疲劳发展理论建立的[35]。该模型认为环境缺乏资源时,个体就不能处理消极的环境压力,也不能达成他们的目标,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他们的留职意愿[35]。该模型关注员工所拥有的工作资源及工作需求[36]。工作资源是指机构的薪酬、发展机会、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工作安排、工作标准(技能的多样性、工作的一致性和重要性、工作自主性)[36]、工作反馈和专业技巧的充分使用等[35]。工作资源在实现工作目标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工作需求以及相关的生理和心理成本[37]。工作需求是指工作中需要维持生理、心理、社会或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高工作压力、不良的身体状况、情感要求[37]、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压力性事件和繁重的工作量等[38]。该模型最开始主要用于测量老师和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后应用到了各行各业[35]。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将JD-R模型用于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分析中[3][28]。

JD-R模型的中心假设认为:工作资源会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动机和效能感[37]。而工作自主性作为工作资源,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自主性是防止离职的保护因素。基于此,作出研究假设1:工作自主性与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呈正相关。角色模糊作为工作要求会促进员工离职,而过高的工作要求会让员工产生职业倦怠,也会影响员工的留职意愿[35],因此作出研究假设2:角色模糊与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呈负相关。研究假设3:职业倦怠和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呈负相关。

(二)JDCS(Job demands-control-support model)模型

JDCS模型基于JDC模型进行了扩展,将社会支持放入到模型中,认为同事和主管的支持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压力具有调节作用[37],而工作压力和工作要求的减少可以提高员工的留职意愿。结合医务社工在医疗体系中感受到的跨部门和跨学科的社会支持的重要性[34],本研究作出研究假设4:医务社工所感受到的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东省的在职医务社工为研究对象来展开调查。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共有十一个城市,全省直接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医务社工有320名[39]。本次调查于2020年2月初开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截至2020年3月底,共收到来自广东十个城市的100名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有效样本。

在100名参与者中,女性占88%,这与社会工作行业以女性为主的从业现状相符。年龄主要分布在20-35岁之间,大部分人在30岁以下。43%的医务社工已婚,57%的医务社工未婚。62%的医务社工拥有本科学历,83%的医务社工从业经验在一到五年之间,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特征

(二)测量工具

1.自变量——工作自主性、角色模糊、职业倦怠、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

工作自主性通过工作执行中的自主性和工作安排中的自主性两个维度进行测量[40],一共有六道题。工作执行中的自主性使用“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患者”“在工作中我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功能”“开展服务时所做的独立性工作比较多”三道题进行测量。工作安排中的自主性使用“我经常感觉被支配”“我认为院方总是指派我工作”“我经常被服务对象的要求影响到工作状态”三道题进行测量。这六道题均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进行测量。在分析时,对工作安排中的自主性的三道题进行了反向处理,其中平均分越高,代表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发挥程度越好。对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的统计描述显示,工作自主性的平均得分为3.4(总分为5分),说明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发挥程度适中。工作自主性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5,说明工作自主性量表内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较高的信度。

角色模糊采用“我认为自己开展服务的范围和边界是模糊不清的,容易与护理、志愿者、行政工作等混淆”一道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进行测量,得分越高,表示医务社工的角色越模糊。在对医务社工的描述性分析中显示,医务社工的角色模糊的平均得分为3.10(总分为5分)。

职业倦怠用“我经常会有职业倦怠的感觉”一道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进行测量,得分越高,其职业倦怠感越高。在本次研究中,医务社工的职业倦怠感的平均得分为3.06(总分为5分)。

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通过“我和医务人员经常配合一起工作”“医务人员了解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医务人员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患者转介给医务社工”“医院提供相关场地,如办公场所、活动场地等”“医院领导支持我们的工作”五道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进行测量,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得分由上述问题的平均得分组成。得分越高,代表医务社工所得到的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程度就越高。对医务社工的描述分析显示,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的平均得分为3.61(总分为5分),表明医务社工所得到的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一般。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16,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2.因变量——留职意愿

留职意愿用“我会继续从事医务社工行业”,通过李克特5级评分法来进行测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得分越高,表明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越高。对医务社工留职意愿的统计描述显示,留职意愿平均得分为3.81(总分为5分)。在本研究中,当赋值计分为3分及以上时,我们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留职意愿。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以线上问卷的方式展开了一个横截面调查,通过在广东省各个医务社工微信群转发、联系医务社工机构负责人转发电子问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共有100名医务社工参与了本次研究,形成了本研究的研究样本。

(四)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描述性分析呈现了研究样本的特征和各个变量的特征;其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了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五、研究结果

(一)相关性分析

表2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与留职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经验与留职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工作自主性与留职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角色模糊与留职意愿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留职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和留职意愿呈显著正相关。

表2 描述分析和相关系数(N=100)

(二)多元回归分析

基于相关性分析结果,将基本信息中的婚姻状况和工作经验作为控制变量,分别用工作自主性、角色模糊、职业倦怠、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对留职意愿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参见表3)。

表3 医务社工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N=100)

在六个模型中,所有变量的VIF值最高为2.613,均小于5,说明这六个模型内部的多重共线性较弱。根据表3所呈现的分析结果可见,在所有模型中,控制变量婚姻状况和工作经验均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已婚的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明显高于未婚的医务社工。模型1中,婚姻状况和工作经验这两个变量可解释留职意愿得分变异的22.9%。模型2中,婚姻状况、工作经验和工作自主性这三个变量可解释医务社工留职意愿得分变异的40.4%。工作自主性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1。模型3中,婚姻状况、工作经验、角色模糊这三个变量可解释医务社工留职意愿得分变异的26.3%。角色模糊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2。模型4中,婚姻状况、工作经验和职业倦怠这三个变量可解释医务社工留职意愿得分变异的29.7%。职业倦怠对留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3。模型5中,婚姻状况、工作经验和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这三个变量可解释医务社工留职意愿得分变异的35.4%。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对留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4。模型6中,将婚姻状况、工作经验、工作自主性、角色模糊、职业倦怠、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六个变量全都纳入了模型中。总的来说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6,93)=13.223,p<0.05,R2=0.460。其中工作自主性(β=0.397,t(93)=3.225,p<0.01)和社会支持(β=0.235,t(93)=2.705,p<0.01)的显著水平达到了p<0.01,而控制变量婚姻状况(β=0.182,t(93)=2.127,p<0.05)和工作经验(β=0.154,t(93)=1.732,p<0.05)的显著水平仅达到了p<0.05,由此说明,在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影响因素中,工作自主性和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要通过提高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增加医院体系对医务社工的社会支持,来提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

六、讨论和建议

(一)讨论

社会工作者的高离职率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问题[4],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95%的医务社工具有一定的留职意愿。同时,婚姻状况、工作经验、工作自主性、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均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角色模糊和职业倦怠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与现有对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类似。

本研究验证了婚姻状况对医务社工留职意愿的影响。与未婚医务社工相比,已婚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显著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已婚的医务社工在当地拥有稳定的住所,能得到双方父母的经济支持与帮助,生活和消费压力较小[41],进而导致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较高。

本研究发现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更高。这与Rosentha(199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可以预测社工的留职意愿[12]。有丰富经验的医务社工有更高的专业水平[42],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其留职意愿。

现有研究认为,高度的工作自主性是社工决定留下来的重要因素[12][14][18],本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工作自主性较高的医务社工,留职意愿更高。较高的工作自主性有利于社工的心理健康,可以降低社工的离职倾向[27]。而缺乏工作自主性会降低个人的成就感[43],而个人的成就感是社工留职意愿的积极影响因素[44],所以较高的工作自主性可以提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工作环境中的支持是社工留职的重要因素[45]。本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医院对医务社工的支持越多,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也就越高。这可能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这种跨专业的支持能让医务社工感受到被重视,有助于提高医务社工的工作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14][15][29],进而提高社工的留职意愿;二是,良好的支持可为医务社工营造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可通过减轻社工的情感压力来提高社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能[46],提高其留职意愿。

角色模糊对医务社工留职意愿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角色模糊对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角色模糊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职业倦怠会导致社工的服务质量下降[47],从而会降低社工的职业成就感并影响其留职意愿;二是,在医疗体系中,对医务社工的认知不足和模糊的现状会导致对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安排不明确。本应该由社工从事的工作被划归为护士的工作[48],严重危及了医务社工的自我职业认同及职业成就感[49],进而降低了其留职意愿。

本研究发现,职业倦怠感对留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倦怠感越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越低。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Dickinson(2002)所认为的职业倦怠感对留职意愿有负向影响的观点[17]。职业倦怠会导致社工的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导致社工的士气低落[44],留职意愿也会降低。

(二)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较高。其中,工作自主性、来自医院体系的社会支持对留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建议加强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让医务社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自主性。也要增强跨专业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合作来提高医院体系对医务社工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的角色模糊程度和职业倦怠感会降低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所以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医务社工的角色模糊程度和职业倦怠感。为此,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

第一,明确医务社工的工作分工和职责范围,增强医务社工的工作自主性。一方面,要规范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清晰地界定医务社工和其他专业或部门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减少医务社工在日常工作中从事大量非专业性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务社工的宣传,加深政府、社会、医院等对医务社工的认识和理解,让其明确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第二,增强对医务社工的社会支持,降低医务社工的职业倦怠感。现有研究认为,社会支持能调节职业倦怠感对留职意愿的影响[17]。同时,本研究显示,跨专业的支持可以帮助医务社工提高留职意愿。为此,我们建议:首先,要提高督导和同事对医务社工的支持,如提供友谊、工作上的帮助,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等,来增强医务社工的内部支持,降低医务社工的职业倦怠感;其次,增强跨专业、跨部门的支持。通过加强跨专业和跨部门的合作,促进其他人员对医务社工的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形成互帮互助的体系,让医务社工获得更多跨专业的支持,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感,增强留职意愿;最后,要建立健全对医务社工的培养机制来增强对医务社工的专业支持,降低职业倦怠感。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借鉴了JD-R和JDCS模型,并将其用在对社工留职意愿的分析中,可为研究社工的留职意愿提供新的分析框架。同时,本研究聚焦于医务社工群体,分析了医务社工的特性对其留职意愿的影响,这可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社工的留职意愿提供借鉴,弥补现有研究主要以儿童福利社会工作领域为主的不足。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本研究在以JD-R和JDCS为模型的分析中忽视了这两个模型中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整体性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第二,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查的有效性。愿意填写电子问卷的医务社工可能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更高[34],这有可能导致接受调查的医务社工的留职意愿更高;第三,本研究在对留职意愿、角色模糊、职业倦怠的测量中,仅通过一道题来进行测量,测量的信效度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倦怠感医务职业倦怠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