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育文
在水稻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人们对水稻种植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老水稻品种受传统种植习惯、施肥不当等因素的束缚,米细碎、口感差,重金属含量高问题时常出现,市场中竞争力不足,效益低、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度。为提高水稻种植成效,解决粮食紧缺以及食用安全问题,对水稻优质种植以及重金属控制技术加以创新十分必要。
在选择品种期间,要严格依据种植当地的现实环境条件,选择适宜、高产且抗病性能强的水稻品种来落实种植运作,并严格依据地区区域性特点展开规模化种植,进而创建品牌连锁效应,为获得更可观的种植效益助力。以广东地区为例,广东地区光照充足且水源灌溉十分便利,为此可适当选用粤禾丝苗以及天优3618 等品种。
①种子处理准备
在具体播种水稻之前,需合理地将全部种子浸泡于含量5%的食盐水中,借助食盐水的浮力效应,科学地将秕粒进行清除,待秕粒清干净之后,就可将优质饱满的种子放置清水中。为高效防止病虫害对幼苗产生危害,在具体播种期间,也要及时对种子进行消杀。
在催芽期间,将浸泡之后的种子放入温水之中继续浸泡5分钟左右之后,再将其放置定制的催芽器之中。在此时,一定要严格保障催芽期间处于良好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条件背景下。
②旱育秧技术
科学设置秧床。为进一步提升育秧的现实成效,使得幼苗的成活率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相关人员要有意识地将秧床设立在地势平坦以及土壤肥沃的区域内,并凭借合理调控秧床之间的具体间距,为幼苗成活提供良好空间。在具体设置期间,可依据每亩田设置10 平方米的秧床为依据,展开具体的秧床设置运作。
肥料施加及消毒。借助农家肥以及肥料的有机介入,促使秧床的肥力能够更为持久,还可凭借有效避免肥料之中所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为水稻的成活提供可能。实操时,可在每平方米施入15 千克农家肥,50 克尿素及硫酸,待施加完毕后,再将土壤充分搅拌,促使肥料更均匀。随后再将5 千克的过筛细土撒入秧床,完成所有施加环节之后,最后就可将秧床的表层实现刮平处理,并及时地落实浇灌及播种水稻操作。
播种数量明确。在播种之前,还要严格以移栽秧龄为依据,来对播种的数量进行进一步明确。在通常情况下,在3-4 叶栽插期间,要在每平方米播种300 克的水稻种子,4-5 叶栽插期间,需在每平方米播种250 克的水稻种子;在集体播种时也要保持均匀播种,确保所有的种子都能均匀处在秧床之上,随后再凭借稀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保持在0.5 厘米左右,为有效避免覆盖不严而出现出苗率降低状况,相关人员可借助模板对覆盖层实现轻度压平。此行为不仅有利于土壤实现水分的吸收,还能保障幼苗处于健康成长状态。
秧床管控。为合理把控土壤温度及湿度,可在播种后,借助薄膜的介入,促使土壤温湿度能够得到精细化把控。膜内温度要维持在25℃左右,如若发现膜内温度已然超过35℃,要立即展开通风换气操作,若发现温度低于10℃,那么也要及时地落实防冻措施。与此同时,还要确保秧床上层的土壤时刻处于干燥状态,进而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出现频率,为幼苗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当幼苗已正常出苗,且幼苗已然生长为3 个叶片时,就可及时将薄膜撕开,并为其补充一定的营养,使得植株能够处于快速生长状态。
①科学整地及施用基肥
想要合理强化田间土壤的肥力以及透气性,可在每亩施入600 千克左右的农家肥以及50 千克的过磷酸钙,凭借有机肥料均匀撒入田间的操作,为土壤肥力的增加提供可能。此后,在均匀撒入之后,还要及时对田间实现深翻操作,借助深翻的运作,促使肥料及土壤能够实现均匀的结合。这种深翻的操作还能促使土壤之中所存活的虫卵以及病菌得到太阳的消杀,进而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等因素对水稻所产生的具体侵害,可操作性较强。
②适时移栽
为促使水稻生长期能够实现有机延长,相关人员可适时展开早期栽插等行为优化操作。并在外界气温处于13℃左右,叶龄维持5-7 叶、秧龄40 天左右时落实具体的栽插行为。科学严谨的栽插密度也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保障。为此,在对常规水稻落实栽插期间,要严格保证每亩达到3 万穴,总体的水稻苗近乎17 万。而在面对杂交水稻栽插工作时,可借助每亩2.5万穴等操作,完善操作。在栽插期间,也要确保秧苗均匀分布,具体实操期间,建议先将70%的秧苗抛出,栽种结束之后再抛除余下30%的秧苗,借这种分层次抛栽的手段,确保补苗以及摘插工作能够更为均匀。
抛秧及秧苗栽插在时机选取方面也十分关键,相关人员可有意识地选取风量较小的时候完成具体抛秧,并在田间水层处于2 厘米及以下时展开具体秧苗栽插运作,以此优化具体的工艺落实成效。如若田间土壤较粘,就可在田间泥浆实现下沉之后,再落实插秧操作,以此避免因插秧过深,而致使水稻的生长遭受阻碍。反之,如若发现土壤之中含沙量过高,那么相关人员要有大局观意识,通过一边整理地块、一边插秧等操作,有效防止下沉问题的出现,致使秧苗发生倒苗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产品质量,除了对其施入基本的肥料之外,还要依据现实长势进行科学规划施肥运作。在插秧完成之后,可借助施加一定量尿素,促使水稻能够处于高效分蘖状态。在水稻处于孕穗期时,可在每亩施入一定的尿素及钾肥,进而有效提升具体的结穗率。待长出稻穗之后,可在每亩0.1 千克的磷酸二氢钾,为稻穗粒重的提高提供保障,以此实现高产、优质的目的。
水稻种植初期,可借助浅水浇灌,进而促使水稻能够快速进入分蘖状态;水稻生长过程中,也要对灌溉量加以控制,并及时对稻田实现晾晒处理,防止水稻出现过度分蘖问题;水稻生长后期要及时对根茎及叶片区域加以养护,并适时对其加以浇灌,以免因过度干旱而对结穗率产生现实影响。在现实生产期间,待水稻栽插后半阶段,也要确保田间水层的深度维持在3 厘米左右。如若发现水量有过多现象,要及时排除,以免因水分过多而致使发育受到影响。
田间的各类杂草会吸收养分,致使水稻的成长受到阻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水稻现实产量。为此,在稻苗扎根之后,可借助专业的除草剂来落实清除杂草运作。如现今市面较常见的53%含量的苯苄可湿性粉剂、10%含量的农得时等。而在水稻处于生长的中后期阶段,相关人员可借助人工除草的手段来对杂草实现清除,避免因杂草的过分生长,使得水稻的养分被过度抢夺,进而真正实现水稻高效优质生长。
水稻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受病虫害的侵扰,如若对病虫害防治不当,不仅会直观降低水稻现实产量,还会在稻谷中存留一定的药物残渣。人们一旦食用,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在具体病虫害防治期间,相关人员要严格依据具体的发病原因以及病虫害类别,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防治,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后期阶段,要借助科学把控农药的行为,尽可能避免在稻米生成期间大量存留对人身体有害的药物残渣。
①螟虫
螟虫感染问题在水稻的孕穗期较为常见,处于孕穗期的水稻,破口处较为薄弱,极易感染螟虫,感染后易出现白穗现象,如若防治不当,极易致使水稻出现减产。
防治措施:用杀虫双水剂加清水后进行喷雾处置,或用含量为80%的敌敌畏乳油,添加一定量的清水,融合后喷雾处理。
②稻飞虱
稻飞虱的出现,会对水稻造成较严重的危害,且此病的发病极为突然且较隐蔽,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水稻种植造成严重性打击。水稻在成长期间一旦受到褐或白背飞虱的侵害攻击,其叶片的顶部叶尖位置会渐渐变黄,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植株都会出现枯死问题。如若在水稻刚抽穗时期就已感染此害虫,那么正常的抽穗现象就会受到阻碍,使得枯孕穗现象出现。
防治措施:每亩喷洒扑虱灵可湿性的粉剂或含量为25%的优得乐可湿性粉剂,将这些喷剂用清水加以稀释之后,就可落实喷雾给药操作。
③稻瘟病
水稻只要处于生长期中,就可能会感染上稻瘟病,一旦水稻感染稻瘟病后,其叶片以及茎秆就会遭受严重的危害,叶片的表层会出现数量较多的斑点,在此时,叶绿素就会被破坏,致使光合作用无法顺利发挥价值,水稻植株枯死频出,在此背景下,水稻自然会呈现大面积的减产问题,若病情持续加重的话,甚至还会使得水稻处于绝收困境之中。
防治措施:发现稻苗处感染稻瘟病后,相关人员可借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并将其稀释到一定倍数。完成调试之后,再将稻苗放置到药液之内实现浸泡,浸泡完成后,就可落实覆盖塑料薄膜操作。如果在水稻生长期期间,感染稻瘟病,可借助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有机介入,为高效防治瘟病助力。
收获时间也要严格把控,如若收获时间提前,那么极易使得水稻因没有接收到充分的灌溉,使得自身产量及质量离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如若收获推后,稻粒也会因脱落现象,而造成较为明显的浪费。
受工业三废超量排放及重金属农药、重金属化肥的影响,农田土壤之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超标,稻米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此,笔者随机抽查广东省某一稻区发现,该稻区的稻米以及土壤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在其中,铅、镉含量不容乐观,已明显超出国家所限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而稻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之一,若其遭受重金属的长期污染,不仅会使得稻米安全性能及适口性出现下降,而且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此,科学落实水稻的重金属控制技术十分关键。
据有效调查发现,在水稻的籽实中,重金属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土壤,且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籽实中的重金属含量会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正比例关系。为此想要从根源上处治水稻重金属污染问题,立足于治理土壤污染是十分可行的。土壤治理可依据物理措施(铲除、掩埋重金属的超标的土壤)、化学措施(合理降低重金属土壤的生物有效性)或者生物措施(借助植物的吸附作用对土壤的重金属加以吸收)。
①耕作调节
人们可借助土壤深翻的举措,优化水稻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在实操期间,技术人员可依据种植当地的栽培习惯以及土壤类别,在春、秋整地之中,借助机械的介入,实现翻耕、深耕运作,将表层的土壤翻埋至最底层,并合理地增加中层的现实厚度,直至20 厘米以上。如若实际种植地域内的稻田耕作层厚度较浅的话,那么在深耕期间,要秉持不破坏犁底层这一目标为基准,展开具体的深翻耕运作。而具体深翻耕频次,可借助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的次数加以操作。
②酸度调节
在酸度调节期间,相关人员可依据土壤酸度的具体程度,施用适量的碱性材料(石灰),进一步提升土壤的pH 值,进而有效地降低重金属土壤的生物有效性。在调节碱性材料用量期间,要依据土壤pH 值的具体范围因地适宜式进行调整。在面对pH 值小于5.0 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可借助每亩施用100 公斤左右的石灰加以调节。面对pH 酸碱度处于5-6 范围内的重金属土壤污染区域时,可在每亩施用80 公斤左右的石灰加以调节,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若发现土壤pH 值已然超过6.0 时,就不可再使用石灰这种碱性材料。
石灰的施入频次也要严格保证在当年使用之后,近三年内不可对土壤实现再次施入。
③钝化工艺
科学使用土壤重金属钝化剂以及相关的调节剂材料,也可有效地降低土壤之中重金属生物的有效性,且此种工艺技术使用成本相对较低,还不存在二次风险的可能,为此在实际的土壤治理工艺实操期间出场率极高。在具体落实钝化措施时,相关人员可依据对经济成本的考虑,优先选择以碱性肥料或天然矿物质等原料为基准的土壤调节剂。
在具体操作期间,要严格依据肥料科学使用准则落实具体的施肥操作。凭借增施适量的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者农家肥等肥料,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直观提升夯实保障。施肥措施也要有针对,在面对酸性或者是偏酸性的土壤时,可适量地减少对酸性肥料的施用,凭借优先选用钙镁磷肥等行为,优化具体的施肥成效。而在面对缺锌的土壤期间,可借助增加硅肥等碱性的肥料,确保肥料的施用价值能够被充分激发。
而在落实灌溉措施期间,要依据现实需求,适当地缩短水稻分蘖期的具体晒田时间,在孕穗直到乳熟期这一环节内,都一定要保持田面处于淹水状态,且水层深度要时刻保持在5 厘米左右。
栽培工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稻米之中所存在的重金属含量。据有效研究表明,凭借潜水栽培工艺的有机介入,可直观降低水稻糙米之中的镉含量。此栽培技术落实原理是借助潜水的有机介入,尽可能促使土壤回归原本状态,进而保证镉元素能够顺利地变为无机盐沉淀或者低有效饱和状态。除此之外,垄栽这种栽培工艺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增产成效,此种工艺的介入,可促使砷毒田之中的水稻实现可观的增产。
总而言之,就现今所呈现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来看,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水稻的根、茎、籽实之中,它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人们饮食安全。为此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十分关键,相关研究人员必须有意识地开发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并从分子遗传学以及基因角度出发,对重金属的具体吸收及累积规律实现研究,并精准定位重金属的遗传位点,进而为之后更好地落实重金属控制技术提供保证,真正促使食用稻米之中的内在重金属含量能够出现明显的降低。
综上所述,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一直是我国种植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内容。若想在水稻种植期间尽可能提升种植质量,打开消费市场,就要在水稻种植期间,科学地运用优质的水稻种植技术。凭借高质栽培技术的有机注入,营造良好的种植氛围,进而从源头上为水稻种植表现的提升夯实保障。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凭借重金属控制技术精准化介入,优化重金属含量控制成效,以此尽可能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