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记者转型路径的思考

2023-11-21 10:33:55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公众受众时代

颜 霏

(作者单位: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全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丰富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并着重提高了各群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参与度。媒体行业的这种颠覆性变化使得人们获得了提升信息素养的途径,反过来人们信息素养的提升又对该时期的媒体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仅以传统工作模式生产新闻内容,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真实需求,因此作为媒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就需要着手寻求个人职业发展方向,通过深入了解全媒体时代自身应具备的能力及自身受到的影响,探索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以积极且慎重的态度面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将职业转型与发展作为未来的重要工作目标,进而在全媒体时代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创造出应有的社会价值。

1 全媒体时代记者应具备的技能

1.1 内容生产技能

在全媒体时代,记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技能,以满足受众对于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其一,记者需要掌握文字表达技巧,以便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洁的文字进行报道。同时,记者还应注重新闻标题、导语等的撰写,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其二,记者还要具备优秀的摄影技巧,掌握构图原则、光线运用技巧和拍摄技巧,以便捕捉到生动、具有表现力的画面。摄影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记者通过图像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使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发生的现场情况。其三,记者还需要具备视频剪辑能力。记者应该掌握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将多个镜头进行合理拼接、剪辑和处理,制作出流畅的视频,为受众提供更加立体、真实的视听体验[1]。

1.2 与受众互动的技能

在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信息的传递者,还要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通过回复评论和留言等方式,了解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记者与受众互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通过与受众的互动,记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进而调整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这种个性化的互动交流有助于记者为受众提供更加贴近受众需求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其二,通过与受众的互动,记者可以建立起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和连接,使受众更加愿意分享、转发和推荐自己报道的新闻,扩大新闻报道传播的范围,提高新闻报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曝光率,进而提升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其三,记者与受众进行互动能够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从而发现潜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线索。受众能够提供不同层面的观点和见解,为记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素材,使他们能够进行更深入、准确和客观的报道[2]。

1.3 开放的思维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记者需要拥有开放的思维和灵活的工作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闻传播环境和技术发展环境。首先,记者应摒弃传统的思维,打破传统报道模式的限制,勇于创新和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故事表达方式。开放的思维能够帮助记者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和工具,有助于记者灵活地运用新技术来提高新闻报道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要想保证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离不开记者与其他团队成员、专家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因此,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编辑人员、摄影师、设计师等其他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与专家的交流也是重要的,记者需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保持联系,借助他们的知识和见解,为受众提供更具深度和专业性的报道。除了与内部团队的沟通,记者还需要与受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与受众建立起稳固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积极回应受众的评论、留言和提问,记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为受众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新闻内容。良好的沟通能力还有助于记者提升自身影响力,树立专业形象,与受众建立起信任,引发受众的共鸣[3]。

2 全媒体时代记者面临的挑战

2.1 行业格局变迁

整个媒体行业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格局变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前沿技术的影响[4]。全媒体时代,媒体技术已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数字孪生、用户画像等技术,现已成为公众有所耳闻且有一定了解的新技术概念。尽管公众很难理解这些概念对媒体行业的影响,但对于长期从事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而言,在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及其功能之后,很容易陷入某种焦虑状态,这是由于记者负责的一部分工作均可由这些技术替代,如人工智能写作就表现出能代替记者完成文字编撰工作的技术潜力[5]。在这些技术或多或少地对行业前景及业态造成影响之后,其所表现出的强大优势也使得公众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技术上,导致传统媒体的受众有所流失。而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确实创造了新媒体这一领域,新媒体也确实从传统媒体中分流了相当比例的受众,因此,这种由技术演化给行业格局造成的变迁和受众思潮的转变,成为全媒体时代中横亘在众多记者面前的艰险挑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需要适应新技术对媒体行业的影响,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虽然一些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记者可以利用新技术为自身及其所在媒体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例如,记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自身和媒体的发展。同时,记者也可以积极学习和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提高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

2.2 舆论生态演化

相比技术对媒体行业格局造成的变迁与动荡,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的演化也是记者转型必然要面对的关键挑战。全媒体时代中的每个个体在拥有基础性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均可在新闻传播者与发布者两种身份之间实行无缝切换,而且在网络传播优势的加持下,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信息传播,并在公众之间营造出全新的舆论生态。这与原先的社会舆论形成机制截然不同,也使得舆论生态表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而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初级阶段,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资源上的日益富足,促使他们有余力寻求更高水准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他们对新闻作品的质量、立场、立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又要求媒体加快新闻生产效率,来满足他们的日常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但实际情况是,新闻工作者要想制作出良好的新闻作品,就需要深入基层,需要以人民的立场为出发点,这就使得这类新闻作品往往拥有一个固定且明显较长的生产周期。而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新媒体选择以次充好,以强行营造痛点、宣泄公众情绪作为噱头换取短期利益,加之新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其真实性也就很难得到绝对保障,使得当今社会谣言和新闻反转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导致舆论生态进一步恶化[6]。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有效应用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重新建立公众对媒体的公信力,并在此基础上抵御不良文化入侵,从而实现行业的长远发展,就成为每个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思考的关键内容。

3 全媒体时代记者实现转型的有效路径

3.1 以时代需求为基准,深刻理解职业道德修养

记者这一职业之所以被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有着无数从业者在秉持正确工作原则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希望能够推动国家和社会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社会责任感很多时候要高于行业本身的常规工作需求。针对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逐渐恶化的客观事实,作为记者首先需要思考的并不是如何探索出更具优势的工作模式,而是要以“无冕之王”这一荣誉勋章背后意味着的责任为先导,深入考量如何重建公众对媒体行业和自身职业的公信力与尊重。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很多社会机构或个人在注意到技术发展为媒体行业创造的巨大潜在利益之后纷纷涌入该行业中,并以显著无序化的运营方式导致行业业态劣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就更需要将道德修养作为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任何状况下都不可以为了获得收视率或流量恶意夸大、虚假生产新闻内容,应始终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出发点,坚持为公众报道客观真实的新闻内容。同时,还需要注意新闻行业对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应保证新闻内容客观,仅向公众告知事实,不能为公众提供任何具有导向性的观点或言论。这不仅仅是对记者这一行业在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上的要求,还是新闻媒体重建公信力的必然前提,更是当今舆论生态下整个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最根本且最真实的需求。因此,无论全媒体时代的记者采取何种转型发展的策略,其都需要坚持这一根本操守,不能有任何动摇,帮助受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严谨完善的思维体系[7]。

3.2 以用户为出发点,树立全媒体意识

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者与接收者的身份不再固定,且用户可在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之间实现无缝切换,这是技术发展造成的必然局面,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本身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记者不应当对这种局面产生抵抗,而是要认识到技术发展与时代演化在深层次上的必然逻辑趋势,正视这一事实并转变自身原有的思维,从向上遵循转换至向下考量,以用户为出发点,树立与全媒体时代相契合的工作意识。在全媒体时代中,新媒体因为充分考量用户需求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因此传统媒体的记者应当正确认识到这一关键点,在制作优质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审慎考量用户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与客观的基础上,灵活吸收新媒体在生产新闻内容上的技术、制度、流程优势,对已有的采编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深度优化,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向公众输出质量上乘的新闻内容。实际工作中,也需要正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客户端、微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传播新闻内容,使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收获内容翔实的新闻,满足全媒体时代公众对新闻的切实需求。

3.3 以内容为王为最高的标准与追求

与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不同,全媒体时代公众逐渐产生发声与交流的强烈渴望,自媒体平台则给予了公众这样的机会,各种媒体之间也产生了一场激烈的竞争。但从本质上来看,真正能决定新闻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往往不是媒体的权威性,也并非记者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影响力,而是实打实的新闻内容。媒体只有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且能够为公众广泛接受的新闻,才能够在受众群体中获得广泛且统一的认可。因此,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将内容为王作为最高的标准与要求。这意味着记者在采编新闻时应深入一线,深入了解公众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内容的调整,致力于生产出满足公众需求的优质新闻,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发公众的共鸣。同时,记者在内容生产中也应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有价值、有深度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状况,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此能够帮助自身在全媒体时代成功转型。此外,记者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包括广泛的知识储备、扎实的调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良好的写作和表达技巧。记者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新的报道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加准确、客观和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确实为记者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是记者这一行业深度自省、追逐蜕变的良好机遇。在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记者更需要坚守原本的社会责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将内容为王作为新闻工作的最高标准,从而成功实现自身的转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公众受众时代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