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平
(作者单位:资阳融媒体中心)
时政新闻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地方党政部门工作动态的有效途径。而融媒体这一新型运作模式,通过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容进行整合与融合,利用多种渠道向受众传递信息,为时政新闻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由于融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能够有效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来制作、传播时政新闻已经成为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模式,但在实际探索过程中,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政新闻需要紧跟时事热点的变化,及时准确地报道政治事件,以满足公众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需求。但由于时政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网络舆论风波,因此,新闻工作者撰写时政新闻后,往往要经过多层、严格的信息审核,信息发布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对时政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与此同时,时政新闻往往包含政府政策法规宣传、机关党委活动以及会议报道等,是公众了解党委和政府最新政治动态的平台与窗口,具有重要意义[1]。但有一些时政新闻在进行报道时,仍停留在就会议报道会议的层面,不能对会议、活动及相关政策的背景、意义进行纵深解读。除此之外,一些地市级媒体在对省级、中央等的政策法规、文件思想进行宣传报道时,不能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有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强的宣传,无法有效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受众阅读兴趣不高。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应着力提升自身的新闻传播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改进自身传播手段,创新宣传内容,努力探索创作新路径。但就目前来看,仍有一些地市级时政新闻沿用过去固定的套路,习惯“走老路”“穿旧鞋”,将内容重点放在分析与报道相关政策措施上,对受众进行单向信息传递,忽视受众的需求与信息反馈,导致报道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指向性,人民群众的心声与期望得不到有效反映,严重影响受众的阅读兴趣与时政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部分纸媒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仍然以传统的平面化宣传形式为主,“两微一端”上的新闻内容也只是对刊发纸质新闻的复制粘贴,同质化严重,缺少创新。
一方面,由于时政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政治导向性,往往会采用较为严谨和正式的词汇,语言风格“公文化”,报道内容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活性,给读者以刻板、严肃的印象,导致读者阅读兴趣不高,宣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价值,不能针对不同受众需求区分时政新闻信息的类型,且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用户留言回复率较低,受众阅读体验不佳。而融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因此,时政新闻要借助融媒体平台,加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增强粉丝群体的稳定性与黏性,提高宣传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人们既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取时政新闻内容,又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各种数字化平台了解最新时政资讯内容。同时,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除传统的文字报道外,还可以以直播、短视频、视频日志(Video Blog或Video Log,简称Vlog)等多种形式呈现,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融媒体具有参与性和共享性较强等特点,可以为时政新闻传播提供更多的路径和平台。因此,融媒体环境下的时政新闻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与交流互动,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引导受众积极参与讨论和评论,让受众成为主动传播者,例如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分享时政热点事件;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时事报道;通过在线访谈、论坛等方式与受众交流意见和看法,等等。同时,时政新闻的传播还更加考虑和尊重受众的情感反馈与心理需求,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为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新闻产品和服务,让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需求,订阅感兴趣的栏目、频道等,从而提高受众黏性和忠诚度[2]。此外,时政新闻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和分析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来调整自己的报道方向和风格,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增强受众的阅读体验。
融媒体环境下,借助大数据技术及多种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丰富时政新闻的报道元素,提升时政新闻的报道技术,使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更加立体、多元。其一,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视角发生改变,新闻当事人、报道主体的同期声逐渐替代传统的播音员配音解说,如此不仅可以有效拉近社会大众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增强受众的代入感,激发受众情感共鸣,还可以使时政新闻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强化新闻传播效果。其二,融媒体环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开始注重对时政方面小人物、小事件的深入刻画。通过利用H5、短视频等形式,对事件内涵进行挖掘与解析、对人物个性魅力与内在精神进行着重报道,旨在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养。其三,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内容变得碎片化,更加短小精悍,便于读者快速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提高读者阅读效率和体验。
时政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学习直播美化技术、制作短视频、制作图标等新闻创作手法,不断创新和丰富时政新闻的呈现与传播形式,改变以往长篇大论的报道形式,通过抓住、把握和提炼新闻重点,为社会大众打造趣味、短小、精悍、原生态、可视化的新闻内容,让时政新闻“短而可视”“有理有据”,优化受众的阅读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3]。然而,这种时政新闻传播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时政新闻的内容往往难以深入探讨,缺乏深度分析;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平台上的时政新闻内容数量众多且更新快,容易导致读者的信息过载和疲劳感。因此,对于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者来说,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多媒体报道平台,打破各个媒介之间的壁垒,共享资源、素材、新闻线索,并根据平台特点,对素材、资源进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形态、内容多样化的新闻产品,以满足不同平台不同受众的需求[4]。社会大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时政新闻渠道,如微博、微信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便捷地浏览和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从而进一步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与社会影响力。同时,多媒体平台还可以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发布最新消息,并与读者互动交流。此外,时政新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实时评论功能,引导受众参与其中,倾听不同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可以阐述自身见解、表达自己心声,时政新闻工作者及时回复、反馈,从而有效体现时政新闻报道的交互性、针对性,提高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需要更加注重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为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时政新闻中的语言风格和平台视觉效果也应该得到一定的调整。首先,时政新闻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和术语,这些词汇和术语往往会让普通观众感到不知所云。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时政新闻报道时,应当在不失时政新闻真实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浏览和阅读兴趣。其次,时政新闻工作者还需注意语气的选择,根据新闻内容类型选择不同的叙述风格,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有亲民性和影响力。例如,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真实的故事或者案例,并以真挚、朴实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描绘社会现象。此外,时政新闻工作者还要关注受众的心理感受,如情感共鸣、趣味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吸引受众,促进时政新闻的传播,使时政新闻焕发活力[5]。
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意味着要注重报道的内容质量。在融媒体时代,大众接收新闻的渠道多种多样,只有高质量的新闻才能持续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获得大众的信任。因此,时政新闻工作者要用心做出高质量、有价值的新闻,然后根据不同发布平台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如图表、视频、音频等,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其次,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也意味着要注重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这一形势下,虚假消息和谣言层出不穷,而这些假消息往往会给受众带来误导和错误的信息。因此,主流新闻媒体必须把握自身在时政新闻资源方面的优势,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第一时间“独家”发声,并确保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6]。最后,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还意味着报道的内容要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在融媒体时代,受众不仅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也关心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时政新闻应该秉持“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的原则,兼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关注宏观政策、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等重要内容,并对时政活动和高规格工作会议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解读,为受众提供更符合口味、通俗易懂的优质内容。
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吸引读者。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是融合多媒体元素,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新闻内容,让受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融媒体也带来更多的互动方式,如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功能、在线直播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受众参与到报道中,提高其对时事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除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外,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还需要注重融媒体思维的应用。融媒体思维是指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来传播新闻内容的一种形式。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工作者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群体并提高影响力,如可以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时政热点话题,引导用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时政新闻资讯,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最新动态[7]。此外,融媒体思维还可以应用于报道手法上,如运用短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讲述复杂的政治问题,或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宣传片,等等。总之,融媒体思维的应用能够使时政新闻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公众加深对于时政问题的认知和思考。
新闻工作者应该积极地与受众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及时跟进事件的发展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分析解读。为实现这一目标,媒体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受众群体的研究和调查工作,了解其兴趣爱好、阅读习惯以及对于时事问题的看法;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如论坛、微博等获取信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受众的观点和想法;最后,还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采用生动形象的词汇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或缩写,以免让受众感到困惑或者不知所云。总之,全面倾听民意,主动抢占话语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它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对传统媒体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时政新闻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态势和传播模式,改革和创新报道方式,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以更好地适应新型媒体市场发展需求,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