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3-11-21 07:59:17王卉王力登
科学咨询 2023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学院

王卉,王力登

(武昌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2)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3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正式施行,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产教战略合作教学改革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期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1],号召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高等职业和技术培训多管齐下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以上文件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早已变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核心战略部署。当前,无人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更加需要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也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现状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的先进经验可以参考。近年来,无人机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行业、企业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要求各有不同,意味着学校还需对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笔者结合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的问题,出现了专业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内容重复率偏高、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技能培养等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无人机选型设计与维修等实践课程时,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致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兴趣不高。此外,很多专业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和参考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起步较晚,还未在各学校普及,导致有经验的教师特别少,特别是兼具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是机电、通讯、图像处理或测绘工程等,他们对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的课堂教学不太了解。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新教师因入职时间短,难免经验不足。教师队伍已正式成为阻碍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三)实习实训存在诸多困难

无人机的型号非常多,升级换代快,且费用昂贵,学生实训一旦炸机,会导致开销高、经济损失大。外场训练受气候影响较大,碰上大风天、雨雪天,实训的难度加大,甚至无法进行。同时,因天气原因,很多学校无法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外场进行试飞测试和实飞。几个班同一时间上课,实训器材比较少。在无人机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稍不留神,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和突发状况。无人机飞行练习需要有非常大的地方。在户外飞行时,教师和学生要遵守低空交通空域管制。以上各种原因导致我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专业能力发展有限。我校还难以给全校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教育中心,缺乏充足的无人机实验室做支撑。

(四)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是维护专业长久发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学校常常会出现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体责任不明确、校企合作中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统一等问题,既阻碍了产教融合的进程,又不利于高职院校持续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尽管无人机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一般都不大,且行业应用场景存在较大差别。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大多止步于AOPA的层面,没有形成持久的多赢机制。

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就是高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的一种资源协作,与企业类型、人才职业需求紧密结合。校企合作能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果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已然正式成为近几年来高职教育最重要的战略规划之一。校企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办公场地、实飞基地及其他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而且能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产教合一”的目的,对学院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协作企业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2]

我校已和点点飞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签定校企合作合同,学院为公司提供办公场所,由其在我院无人机实训基地进行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有效介入可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弥补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企业在无人机装配、调试、飞行、检修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恰恰都是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缺乏的。与其他产业不同,无人机装配、调试、修理等不需要大场所,高职院校只需提供一个不到三十平的办公场所、设备仓库以及一个较大的室内试飞场地,就可以满足多个场景需求,引企入校,可操作性较强[3]。

(二)促进了课程设置的合理化

学院和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机制,并一起研讨专业课程设置。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完善校内实践环节,制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计划,使专业教学目标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卓越的职业技能,能对接市场的“双能型”人才,使实践与理论无缝衔接。

(三)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

我院目前大部分专任教师的学历为本科或者研究生,另有博士两人,教授一人,副教授四人和讲师八人。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对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课堂教学培训,使他们正式成为专业课兼职教师。学院现已具备一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包含高级工程师4人、中级工程师7人。学院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让学生与一线的生产经验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学院将有专业技能提升需求的教师派赴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大力推进了我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四、校企合作在完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路径[4]

产教深度融合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只有将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企业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够持续优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根据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内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时,同样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高职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教师才能更方便快捷地探访企业,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招聘需求,避免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企业实际需要。教师要基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梳理原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及时补充教学资料,动态地调整相应课程,补充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科学确立培养目标,真正使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实现衔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零距离”,彻底解决人才培养规格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难题,确保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培养出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落实人才培养要求

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还需要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并以此来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与平台。武昌职业学院现已与几家合作企业联合建成了无人机综合实训室、摄影测量实训室、无人机仿真飞行实训场所、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场所。这些实训室之间互相配合、联系密切,服务于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训的后勤。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多旋翼教学主要涉及大疆精灵4、大疆M300、组装机F450、F550等产品。固定翼教学主要包含微风、塞斯纳等航模飞机。穿越机有3~5寸组装机、电动遥控直升机、2米翼展的飞龙垂直起降无人机等。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设备投资较大,而且实训期间需专人维护保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确保实训基地能够正常运转。行业应用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设备的完备性,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硬件支持。

(三)坚持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武昌职业学院在调查、走访了多家企业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武昌职业学院通过有条理的体系模块化教学,从整体上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涉及无人机的系统结构和飞行原理、飞控系统的调试、各型号的无人机组装调试及维护等。为了使核心课程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武昌职业学院邀请多家合作企业共同讨论并修改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工作更科学,以此来完善课程体系。此外,武昌职业学院不断更新和制定教学计划,将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心得以个案的形式纳入校本教案,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一种重要资源,突出校企合作理念。

以无人机多旋翼装配调试这门核心课程为实例,武昌职业学院按照XXXX(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的产线组装流程,将无人机产品的组装、调试、测试流程与实际生产环节相结合,以企业的特定生产环节为课程内容,让学生对“学的就是用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武昌职业学院的做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升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领悟到企业文化与学校制度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近两年来,武昌职业学院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平台提供的行业深造机会,了解行业前沿科技及最新发展动态。学校通过引导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并丰富了教师的实战经验,从而加强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建设,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以XXXX(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业内专家在飞控系统应用方面经验丰富。企业专家走进教室,弥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聘请企业技能名师担任兼职教师,能使企业技能名师把最新的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带进校园,既扩大师资队伍来源渠道,也为校内专业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便利。企业高级技能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联合完成教学任务,构建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起开发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五、结束语

我校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较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我校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组织制度和保障制度。2.与优质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活动,推动校企双方以学生入学为起点,定向培养人才。3.融合企业优势,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校企双方提供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必然会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院掠影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