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俊勃,孙颖锋,李涵,王梦琪,李芳*
(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2.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县长荡镇西厦村卫生室,江苏盐城 224300;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妇联,江苏盐城 224300;4.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300)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1],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关系民生大事的医疗卫生事业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被提出至今,我国农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农业农村部启动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江苏省盐城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盐城市共有2 219个村,其中有1 749个行政村,有470个涉农居委会。盐城市共有9 036个自然村、1 337个2006年以后新建的农村居民定居点。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00%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95.6%的村有卫生室。
西厦社区美丽乡村集中居住点是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示范点之一,位于射阳县县长荡镇东部,距盐城市区二十公里,交通便利。西厦社区现有六个村民小组,农户853户,户籍人口2 536人。2018年,西厦社区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面积199.2亩,规划建设联排联建民房364户。
西厦社区有卫生室一个,于2020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时接待10人,也可对外服务,主要辐射范围为本社区及附近2.5公里内的居民。卫生室目前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中专学历的工作人员有2名,有两名工作人员已经获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两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射阳县组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护士、药师、影像技术人员等均为0人,相关的工作全部由3名工作人员兼职兼任。与专职护士和药师相比,这三名工作人员的护理能力和药学知识还存在不足。
作为群众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西厦社区卫生室内设诊断室、处置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康复室等多个功能服务室,病床有3张,总面积200多平方米。卫生室内部除配备桌、椅、药架、空调、电视机等外,还有各类小型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电针仪、TDP神灯、雾化器、血糖仪、血压计等,总价值约20余万元,但大、中型医疗仪器(如CT机、B超机、X光机)等尚未配备。
卫生室里的药品除了有日常用的感冒药、消炎药、降压药、降脂药、皮肤用药之外,还有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药共计160多个品种,但是整体数量有限。另外,药品以片剂、胶囊剂为主,气雾剂、栓剂、膜剂等品种较少。药品主要以成年人用药为主,儿童用药品种较少。此外,药物以西药品种为主,中药品种较少。
西厦社区卫生室目前开设的服务项目有:1.门诊常见病的诊疗,如高血压、高血脂、伤风感冒等,不仅为人民群众小病得到及时治疗提供保障,而且节省了他们去大医院排队和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其收费也远远低于大医院。2.中医药保健治疗,如拔罐、普通针刺、刮痧、TDP神灯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对基础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卫生室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日常保健需求。3.季节性传染病预防宣传与科学用药指导服务。针对各个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卫生室的工作人员为群众开展讲座,发放预防手册。例如,春季为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工作人员会制作宣传海报,向群众介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成因、症状、传染途径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此外,卫生室的工作人员会为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为患者测血压、血糖等。
西厦社区卫生室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射阳县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的基层卫生十强县之一,全面落实镇卫生院公益一类财政保障,逐年增加基层投入,仅2020年的基层投入财政资金就达2.53亿元,较上年增长34%。其中,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全民体检等专项补助为1.25亿元。近年来,西厦社区卫生室的建设及设备等总投入为200余万元。
在射阳县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的支持下,西厦社区的整体医疗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5。西厦社区卫生室的全部工作人员仅有3名,同时扮演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角色,服务附近2 000余人显然相当有难度。不难发现,卫生室存在人手不足、人才紧缺、专业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该问题具有普适性,在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2]。
造成人手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待遇不是很好,职业发展前景受限,这使得有些人才不愿意扎根基层在乡村工作。从基层现有人员的学历职称来看,他们的学历层次与职称均较低,按照现有工资分配方式,工资自然也不会高。如何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吸引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职称医生、护士、药学及影像专业人员投身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要提高现有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收入待遇,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紧缺、人手不足、专业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虽然卫生室面向辖区的居民开展了一些疾病宣传、诊疗与卫生保健等服务,但是受到人员不足与硬件配置不充分的限制,其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服务惠及的人群不够全面,对儿童、孕妇、产妇等特殊人群的服务尚未开展,开设的项目不够丰富,康复训练等服务项目缺乏。
过于单一的资金来源必然影响农村医疗资金的筹集。西厦社区卫生室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这使得卫生室的工作开展完全依赖于每年拨款经费的多少。卫生室在开展工作时,要针对每年的实际到位资金做出统筹安排与规划,如果经费不充足,可能会暂停或者取消一部分服务项目。反之,如果经费充足,卫生室则可以开设一些新的服务项目。经费不足也为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加了不确定性。
1.加强对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针对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学识不足、不了解临床新技术等问题,射阳县卫健委每年组织几十名乡村医生赴县级以上医院,如北京301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进修,或者选派乡村医生到市中医院脱岗培训3个月,学习先进的临床知识和技术技能,提升乡村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此外,射阳县卫健委定期组织专家开展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并指导村级卫生室开展群众健康教育,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射阳县卫健委连续多年组织乡村医生服务技能竞赛活动,规范开展基本药物等专项培训工作,并组织基层岗位练兵和集中培训。
针对基层薪资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射阳县提出实行领导班子“年薪制”、骨干医生“协议制”,大幅度提升医务人员的待遇,缩小基层医疗机构与县属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某些卫生院的骨干医师年收入近20万元。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晋升通道不顺畅、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问题,射阳县卫健部门鼓励他们通过成人教育、脱产学习等途径提升学历,参加执业(助理)医师培训。射阳县卫健委探索实施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统筹使用管理的“县管乡用”制度,畅通人才晋升通道,每年调剂3~5个乡镇卫生院编制,定向招聘在村卫生室工作满6年以上的执业(助理)医师。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储备人才的培养,优化医疗队伍结构
基层卫生储备人才是未来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生力军。如果招不来合适的人才,射阳县就可以通过与相关医学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截至2021年4月,射阳县完成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160人,并委托连云港、宿迁等地的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乡村医生230人。不仅如此,射阳县还形成了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为基层“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医疗卫生人才“兜底”,吸引一大批基层医生扎根乡村。据统计,近三年来,射阳县基层累计招到人才18人,引进名医工作室7个。基层现有在编人员890人,其中,高级职称337人,占比达38%。
3.建立科学的奖惩考核制度,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射阳县着力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对各村级卫生室的整体环境、业务用房等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使群众能够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与此同时,射阳县还将星级评定结果作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补助绩效分配的重要系数,对卫生室的劳动纪律、仪表举止、环境卫生、服务态度、重点工作落实、规范执业等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处罚到位。
为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射阳县出台专项绩效评价方案,每年组织1次县级考核、1次综合督导、2次二次督导、2次第三方电话核查。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每年组织4次考核。一系列的“硬核”考核措施不仅促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定期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增强了医疗队伍的服务意识。
射阳县已经建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即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该卫生服务网为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供保障,可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3]。
西厦社区卫生室与长荡镇卫生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病人疾病的治疗、转诊等方面合作默契。不仅如此,当卫生室的医疗服务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长荡镇卫生院的相关人员还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医疗资金不足是限制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射阳县就要寻求多条途径尽可能地吸引多方资金。除了国家资金和政府资金外,射阳县还可以鼓励集体资金、私人资金等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民生建设,从而为基层医疗资金的筹集提供有力支持。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基于信息化的云平台,将医院作为后台支持,通过重新组合医疗资源,将一些可以通过非现场方式实现的服务转移到线上平台,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4-5]。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率先实施了互联网医院省、县、镇、村四级诊疗模式[6],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互联网+”医联体建设与普及,相关部门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有效解决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