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214128) 郑 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索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认为语文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也有的内容晦涩难懂。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具,搭建出与课文内容相仿的情景,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文字描写的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模拟情境进行教学。创设情境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到教材内容的魅力,体验到课文传递出的真情实感,进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力。
《青蛙写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两个:了解秃宝盖以及言字旁,初步认识标点符号;在了解标点符号的过程中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诗歌。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标点符号还是很陌生的,而《青蛙写诗》这篇课文将原本很“抽象”的符号形象地用荷叶、蝌蚪以及池塘中的水泡泡来代替,使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更好地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由于青蛙是学生在《四季》这节课中十分熟悉的老朋友,所以,教师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
课堂开始,教师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出青蛙的图片,板书课题,在写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秃宝盖和言字旁的写法,使学生在心中有一个直观印象。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此时指着黑板上的“写”这个字并标注拼音,再用多媒体播放一则短片,短片内容是“写”这个字的演化、笔顺。
师:同学们,谁来读一下这个字?
生:写[xiě]。
师: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里一定背诵过不少诗歌吧!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呢?
有的学生背诵出了《鹅,鹅,鹅》《悯农》等诗歌。
师:其实小青蛙也喜欢诗,这也是今天小青蛙要做的事情,它想写一首诗,但是它在写诗之前,想考一考大家,写诗的“写”字上面,那个偏旁部首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一个帽子!像一个盖子!像平房房顶……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有趣,这个偏旁俗称“秃宝盖儿”,表示“覆盖”,其本义是一块盖在头上的布帛,也就是今天帽子最初的形态。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中的另一个关键字“诗”【shī】,展开联想。
师:题目中这个字“诗”挺重要的,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的左半边,是不是也是一个偏旁部首,它的名字叫作言字旁,那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
生:诗情画意。
师:你联想到了这么美妙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想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诗”还能组一个词语“诗人”,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王维。
师:小青蛙也是一位诗人,它的诗也有诗情画意,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小青蛙这一形象,借助课题,将教学目标进行渗透,使学生在了解秃宝盖与言字旁的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提升,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作为课下的思考题:“同学们下课后想一想,还有哪些字的头上戴了顶小帽子呢?下次上课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哦。”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下展开联想,想一些如“字”“宝”等类似的汉字,由此,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师讲解课文时都离不开精讲教学,精炼、精细地分析课文,能够让学生更重视教材内容的每一个小细节,能够更细腻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精讲后学生能够跨越过预习阶段的粗略阅读,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精细阅读,在精读中仔细品味课文中每一个字词的运用,在精读中不断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个词而没用其他近义词,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而没采用其他方式。像这样在精读中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放飞想象的开始。在不断思考后,学生会对眼前课文描绘的事物和景象进行想象,如果能根据想象进行再创作,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创作能力。
在精讲阶段,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渗透,并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通读之后,教师再将课文划为小节,便于学生理解。在《青蛙写诗》的教学中,在进入第一小节教学时,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下雨视频,然后提问:“课文中有哪一句话体现了下雨?”
生:雨点淅沥沥,沙啦啦,沙啦啦就是下雨的声音。
师:青蛙在下雨天写了一首诗,他写了什么?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呱呱呱呱呱呱呱呱”的没有标点符号的诗,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青蛙的诗进行标点符号插入。
师:小青蛙写完也觉得不好,于是,他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帮他一起完成这首诗。首先是小蝌蚪过来啦,他要给青蛙的诗当逗号。那么请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小蝌蚪可以当逗号?
生:因为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头,还有一个小尾巴,特别像逗号。
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当逗号呢?哪些事物可以当问号呢?
生:香蕉像逗号。猴子的尾巴像问号。
此时,学生陆续举手,答案繁多。教师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能力,课堂的氛围被带动到高潮。
师:那同学们知道逗号和问号都怎么用么?
生:一句话没有讲完用逗号,有问题用问号。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精彩,同学们都好棒呀,很有想象力!大家再发挥想象力,看看哪些事物也可以当句号和省略号?
生:西瓜可以当句号,芝麻可以当省略号。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阅读,而阅读的实质是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这节课没有琐碎的问题,也没有过多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感受。“青蛙写诗谁来帮?”这个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说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教师对青蛙写的诗大做文章,采用不同的断句方法,让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课程结束时,教师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请以“会写诗的青蛙”为题目,写一篇几句话作文,写作前可以多次参考观看课上播放的课件中的青蛙。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地展开想象,锻炼了作文能力。
内化迁移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己消化,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想象力的重要渠道。在内化迁移的过程里,学生会静下心来,思考已经学过的语文知识,回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提升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想象力。
在《青蛙写诗》的教学中,经过学习,学生已经对标点符号有了一定的认识,课文中主要是以重复不同次数的“呱”,并适时地配以逗号、句号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与认识标点符号,学生内化这些知识后,可以借助想象拓展延伸应用。
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展示添加了标点符号以后的诗,让学生看看小青蛙的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然后,播放《我是一只小青蛙》的音乐,带领学生走入语文课文的情境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投入的进行思考。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朗读加了标点符号的诗,让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带标点以后,诗句的感情色彩。
师:加了标点符号的诗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请来了兔子小姐给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兔子小姐可是森林里的新闻播音员呢!
教师播放诗歌朗读微课。
师:听完了兔子小姐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谁能想象一下,青蛙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生:我想应该是下雨啦!下雨啦!我好高兴呀!
师:青蛙写出来的诗是呱呱呱,呱呱呱,那么你能帮助其他小动物写诗吗?比如小鸭子,小鸭子写的诗是这样的——嘎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读起来也好费劲啊,同学们帮小鸭子填上标点符号怎么样?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从“呱”出现的次数来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停的时间短,句号停的时间长”。之后教师利用微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逗号、句号以及省略号的阅读技巧。在最后,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帮助小鸭子写诗,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技巧。这样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文本拓展的契机,在内化文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迁移,提升学生想象力,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
拓展思维能力是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如果能够科学地进行拓展思维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在《青蛙写诗》一课中,有这样几道课后习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极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认真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些问题去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本节课的语文知识点,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
师:同学们,我们翻开教材,看看都有哪些课后习题?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请问同学们,文中有哪些角色出场? (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并将关键人物用圆圈进行标记)
生:有蝌蚪、青蛙、水泡泡和水滴。
师:那么,同学们可以将这些角色帮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画完之后,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哪些标点符号。其实,标点符号大家族中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朋友,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它们会和我们一一见面,你们期待与它们见面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它们 (指黑板)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文字正因为有了标点符号的帮助,才更加精彩!
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知道简单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律。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依然不会离开标点符号,课下你们自己阅读的时候,可以多注意我们已经学过的标点符号,看看具体在语言文字中,标点都是如何运用的,平时自己多注意积累。读完书,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思考一下,这里为什么用这个标点符号?拓展我们的思维。如果记不住某些标点符号的写法,可以自己去想象,将标点符号想象成你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水果、蔬菜等等都可以。
教师依据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从中提取青蛙写诗时来帮忙的人物,在学生找到这些人物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从文本中找出这些人物来帮忙的完整句子,并用直线或者曲线把它们画出来,这样学生提取信息的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通过这样“教一教,圈一圈,说一说”的练习,不仅在无形中对学生完成了知识的渗透,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完整提取信息进行表达的好习惯。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看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标点是如何运用的,从而达到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的目的。
《青蛙写诗》是一篇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课文,通过对“蝌蚪、水泡泡、水珠”进行拟人化描写,使学生掌握基本标点符号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想象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借助课文中的想象与童趣,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拓展教学,并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想象力丰富等特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儿童在喜欢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