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芪栽培种植试验

2023-11-20 04:51
新疆农垦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滴水分枝株高

王 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和静 841111)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喜阳、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黄芪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1]。黄芪以根入药,主根长20~80 cm,圆柱形稍带木质,淡棕黄色至深褐色。株高一般40~80 cm,茎直立,叶互生,奇数状复叶,小叶13~31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5~2.5 cm,托叶披针形。花尊筒状,花冠蝶形,淡黄色。荚果膜质略呈扁半圆形,膨胀呈囊状,荚果成熟后膨大为膜质泡状,手捏有响声。黄芪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性强的沙质壤土种植。忌重茬,能在田间越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1 试验目的

试种黄芪,以观察其本地适应性,总结生产种植管理技术经验,为当地作物结构调整及职工多元增收寻找新途径。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设在二十一团试验地,试验面积200 m2,施底肥18 kg∕667 m2,其中三料磷肥10 kg∕667 m2、磷酸二铵8 kg∕667 m2。前茬为辣椒,产量550 kg∕667 m2。土壤碱解氮含量101.5 mg∕kg、速效磷42.6 mg∕kg、速效钾63.7 mg∕kg、有机质22.3 g∕kg、pH值8.01、水溶性总盐0.2%。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肥力为中上等水平。

2.2 种植技术

4月11日人工铺膜,采用宽70 cm的地膜,播幅1.0 m。铺设加压滴管,采用一膜一管,一膜双行种植模式,人工打洞、点种、覆土。行株距配置为(50 cm+50 cm)×20 cm。

4月13日播种,点种深度1~2 cm,每穴人工点种10~15粒,用种量800~1 000 g∕667 m2。每穴双株留苗,理论种植株数13 334株∕667 m2,保苗9 400株∕667 m2。经田间观察,4月22日出苗50%,于5月8日进行人工补种。

2.3 田间管理

2.3.1 出苗、定苗

4月22日出苗,5月21日定苗每穴2株并培土。

2.3.2 中耕除草

黄芪全生育期锄草3遍,时间分别为4月25日、5月20日、6月14日;中耕2次,时间分别为5月20日、6月14日。

2.3.3 病虫害防治

5月11日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地老虎1次,6月20日用吡虫啉防治蚜虫1次。

2.3.4 滴水

黄芪苗期要经常灌水,以保证齐苗,灌水不能过猛过大,应勤浇少浇。本试验采用加压滴灌方式,全生育期滴水10次,时间分别为4月13日(滴水时间3 h);4月25日(滴水时间4 h);5月21日(滴水时间10 h);6月8日(滴水时间12 h);6月22日(滴水时间10 h);7月11日(滴水时间13 h);7月27日(滴水时间9 h);8月14日(滴水时间7 h);9月6日(滴水8 h);9月25日冬灌水,进入越冬。

2.3.5 施肥

全生育期共滴肥3次,时间是4月13日铺膜带肥15 kg∕667 m2(三料磷肥10 kg∕667 m2);5月21日,随水滴施尿素8 kg∕667 m2;6月8日,随水滴施尿素10 kg∕667 m2。

3 结果与分析

3.1 出苗情况

4月13日点种,经调查,4月22日出苗率为50%左右,5月8日人工补种后由于气温升高,出苗情况差,仅有零星补种出苗。至6月25日观察,试验区出苗率为70.5%左右。由此可知,黄芪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7~8 ℃,土壤保持足够湿度,经10~15 d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 ℃。出苗后20 d左右开始分枝。通常当年播种的黄芪处于幼苗生长期,不开花结果。

3.2 幼苗期株高、叶片及分枝生长情况调查

在试验区选取长势较好的植株作为调查样点,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调查连续5株长势均等的苗,生长前期每隔7 d调查1次,中期每隔10 d调查1次,后期适当延长至15 d调查1次,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6月14日到6月21日,7 天时间黄芪株高增长了9.5 cm,叶片数增加5.2片,分枝数增加了5.4台。由于本周多阴雨天气,气候凉爽湿润,较适宜黄芪生长。6月22日到7月3日,12天时间黄芪株高仅增长了0.9 cm,叶片数增加0.6片,分枝数增加了0.4台。这段时间天气高温少雨,气候干燥,抑制了黄芪的正常生长。7月3日到7月11日,7天时间黄芪株高增长了2.7 cm,叶片数增加2.4片,分枝数增加了2.4个。7月11日滴水后,到7月17日黄芪株高增长了5.6 cm,叶片数增加3.1片,分枝数增加2.9台,生长量增长较快。

表1 黄芪生长性状调查

8月11日至9月13日,黄芪株高无明显增加,平均39.6 cm,因为黄芪分枝数大量增加且分枝较长,主茎茎秆无法支撑,整株植株呈匍匐状。8月27日至9月13日,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叶片数和分枝数基本停止生长,叶色逐渐转黄,植株开始枯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地区6月至8月,气温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凉爽适宜黄芪生长。

3.3 黄芪根部调查

通过表2可知,由于黄芪为多年生植物,第一年种植其根长为52 cm,直径1.0~1.5 cm,根部表皮颜色为白色,须根多,直立圆柱形,每株有1~2个根。

表2 黄芪根部生长情况调查

3.4 病虫害发生情况

危害黄芪的害虫以蚜虫为主,发生于6月中上旬,多集中在嫩枝叶和花、果穗部危害。对产量影响很大。用75%吡虫啉10 g∕667 m2进行药物防治,药后观察防治效果较好。

7月11日调查发现,试验地有害虫蝼蛄出现,于7月12日人工打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50 g∕667 m2+甲胺灵30 g∕667 m2进行防治。

7月17日调查发现,试验地有个别植株叶片早黄脱落,疑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从8月6日观察至越冬上部植株枯萎前,黄芪无病虫害现象发生,长势良好。

3.5 产量

由于黄芪是收获根部,试验黄芪为第一年种植,只随机取样调查生长一年的产量,其余的需经越冬后来年继续进行种植观察,所以暂无经济效益分析。

表3可以看出,通过一年试验种植,生长一年的黄芪均为小条规格,预测产量为188 kg∕667 m2,据本年黄芪市场价格预计产值在1 880元∕667 m2。

表3 黄芪生长一年产量调查

4 小结

(1)生长一年的黄芪株高39.6 cm、叶片33片、分枝30枝,根长52 cm,直径1.0~1.5 cm,根部表皮颜色为白色,须根多,直立圆柱形,每株有1~2个根,预测产量为188 kg∕667 m2。(2)黄芪在本地区完全可以种植,但种植时间需注意直播黄芪播期不宜过晚。因为黄芪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7~8 ℃,土壤保持足够湿度,经10~15 d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 ℃。本地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播种较为适宜。(3)试验种植采用的株行距配置是(50 cm+50 cm)×20 cm,黄芪以根入药,其产量由单株根重和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两个因素构成。适当密植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能适当提高黄芪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黄芪种植密度应以1.8万~2.0万株∕667 m2为宜,株行距配置推荐为(50 cm+50 cm)×14 cm。(4)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硬实率一般为40%~80%,播种后出苗率低,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休眠,提高播种出苗率。播种前几天进行种子处理,白天用40 ℃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3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 d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至40 ℃,再浸泡2 h,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 h,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 min,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5)黄芪喜肥,黄芪全期应投肥60 kg∕667 m2左右,基肥:三料磷肥15 kg∕667 m2、磷酸二铵5 kg∕667 m2。生育期滴肥3次,每次滴肥10~12 kg∕667 m2,滴肥品种为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6)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3~4年生黄芪品质最佳,仅种植黄芪一年所得数据不能完全反映黄芪在本地区的生长习性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现已做好黄芪越冬准备,来年继续对其进行观察分析。

猜你喜欢
滴水分枝株高
一株吊兰
有趣的滴水实验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带移民和拯救的二次加权分枝过程的有关性质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滴水能涌泉
滴水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