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关系到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稳定和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发挥。本文在调研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工作机制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构建由公立医院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联合协作、考核评价和资源整合规范完善的关爱医务人员多元主体协同工作机制,为加强公立医院人本化管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委;关爱医务人员;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5-0093-03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医务人员是坚持“人民至上”忠实践行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无论在平时还是疫情时期,医务人员始终奋战在医疗最前线,他们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面对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职业风险大的行业特点,公立医院党委应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关爱医务人员工作体系、机制,切实提升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好医务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加强公立医院党委
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的意义
加强对医务人员关心关爱,营造良好执业环境和成长发展环境,公立医院党委履行好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的牵头抓总职责,责无旁贷。
(一)加強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积极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按照这个要求,公立医院党委应全面介入关爱医务人员工作,把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纳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体系,切实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统筹调动党务、行政、群团等相关部门,建立关爱医务人员多元主体协同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关爱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好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公益性功能。
(二)保障医务人员队伍稳定的迫切需要。根据笔者调研显示,目前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从业环境差,平均每周工作至少60小时,若遇到夜班、紧急抢救等要达到每周80—100小时,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身心透支。而且,医务人员培养周期长、学历要求高、待遇偏低,也导致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通过对数家医院的问卷调查,近40%的医务人员表示有更好的机会会离开现在的岗位,超半数的医护人员表示不愿意子女学医。因此,建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长效机制,坚决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关心医务人员成长发展,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落实好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关系到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和人民健康安全。
(三)落实好党管人才的重要举措。做好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是落实好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公立医院党委是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因此,建立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关爱医务人员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关心关爱工作作用,有利于全面提升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二、公立医院关爱医务人员工作
面临的现实问题
通过调研上海市10家三甲公立医院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现状,笔者发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关爱工作认识不到位,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缺乏规范的制度、完善的机制和有效的载体,未能体现新时代医务人员的特点和需求。
(一)对关爱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公立医院关爱医务人员工作涉及组织、人事、工会、医务、护理、科教等多个部门。然而,调研发现73%的受访者认为关爱工作是工会的事,超过80%的医院员工和管理部门对关爱医务人员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生活慰问、困难帮扶、健康体检等传统内容上,对医务人员的政治关怀、人文关爱、职业发展、薪资待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爱工作,没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系统设计。
(二)缺乏关爱医务人员工作实践规范。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公立医院迄今为止都没有系统的关于员工关爱的制度机制,现有制度大多是职工帮困、大病救助类,或是人事方面的专项制度,且内容侧重管理和约束,体现关爱的导向不足。同时,工作机制缺少顶层设计,整体性、系统性不够,又因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关爱工作也多是“点到为止”,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关爱内容无法体现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同时缺乏人员、经费、场地等保障,导致关爱工作困难重重。
(三)党政群团等各部门缺乏联动协作。从实际工作来看,涉及关爱工作的组织、人事、工会、党支部、团委等部门角色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确、项目零散,缺少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各部门的沟通联动,导致各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工作关联性不强、关爱质量不高,出现医务人员的感受程度和获得感不强等情况。
三、公立医院党委关爱医务人员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的构建路径
鉴于以上情况,公立医院急需建立关爱医务人员多元主体协同的工作长效机制。医院党委要加强统一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建立关爱工作网络,制定部门协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协同保障机制,实现关爱医务人员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确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制。公立医院党委既是医院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责任主体,要落实“党委抓、班子抓、干部抓”的关爱责任机制,切实把关爱医务人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医院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成立由党委领导的关爱医务人员工作委员会,党、政负责人同时担任委员会主任,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关爱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委员会办公室可设在组织人事部门,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关爱工作的日常运行。医院党委要研究制定关爱医务人员工作制度,关爱工作委员会每年制定关爱工作“任务、责任、措施”三项清单,落实责任分工。通过建立党委总抓、书记主抓、班子成员共抓,党政群团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凝聚合力的协同机制,保障关爱工作推进有序、措施有力、工作有效。
(二)完善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公立医院党委要建立关爱工作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压实责任,细化政策措施,推动关爱工作真正落实落地。面上总体工作方面,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关爱工作管理协调部门,要定期组织医务、护理、工会、后勤、团委、青联等相关部门召开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围绕医务人员需求分析研究关爱工作计划、进展、问题和改进举措等,同时做好工作督办和信息反馈,发挥好组织、协调、保障作用。具体到党政群团各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种好关爱工作“责任田”:组织部门要落实对医务人员的政治关怀,积极推进“双培养”工作,将优秀骨干培养成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要密切关注医务人员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人事部门要重点关注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尤其要加大青年骨干培养力度,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工会要充分发挥职代会、院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平台作用,维护好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提升医务人员幸福感、获得感;要积极探索集医疗保健、營养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等一体化推进的健康关爱新模式,加强凝聚力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做好员工人文关怀。宣传部门要持续开展先进职工、岗位能手、行业劳模等评先评优活动,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及时做好表彰奖励工作。后勤保卫部门要加强与驻地警署联动,主动调处、化解各类医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援助,切实维护诊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同时要提升医院食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经常加班的医务人员提供干净、健康、营养、便捷的就餐服务。医务科和临床科室要主动靠前,把关爱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科学安排医务人员和工作任务,保障医务人员法定休假;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技能。
(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关爱医务人员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是推动关爱工作落实落地的重要保障。一要明确考核评价原则。既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强化指标的导向性、精准性,突出关爱工作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也要尽量避免指标过多过细和“定性不定量”的问题。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可根据各家医院实际情况分别设置运行指标、激励指标和约束指标。运行指标可包括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决策部署、制度建设、政治思想、职业发展、人文健康等涉及日常关爱工作的具体指标。激励指标主要体现在关爱工作有创新、特色、亮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可由关爱工作委员会认定打分,以激发各部门做好关爱工作的内在动力。约束指标主要对被考核部门的不良事件进行考核扣分,起到约束作用。三是创新考核载体,推进考核公开透明。可通过医院OA网、微信平台等线上信息化手段,对被考核部门关爱工作成效进行医务人员满意度测评打分,满意度分数纳入关爱工作考评总分。关爱医务人员工作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绩效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四)优化资源整合机制。公立医院党委可整合区域化党建共建、青年联盟、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资源优势,共同开展精准关爱工作。比如,医院党委可与属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共建加强与联盟单位开展关爱工作的合作,如在人才公寓、子女入学、教育培训、文化活动、治安维护等方面寻求联盟单位的支持,拓展关爱工作外部资源,提升精准关爱质量和效果,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和谐氛围。
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重点课题(2020ZD3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责任编辑:丁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