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 一
历经数十年的艰难成长,中国出海企业已经迈向了从标准化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从品牌出海到建立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升级之路。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讲话,主张请外国专家来华,尊重人才的价值。
彼时,国内企业呈现“粗放式”发展特点,业绩普遍低迷、亏损普遍严重。1988年,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宝洁已是行业巨头,其规范的管理体系、高效的生产模式、超前的品牌建设……所有一切,都仿佛天方夜谭,让国内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开始正视自身的问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乘着WTO 的东风,政府把“走出去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2008年前后,中国企业开始了第一次出海潮。此后近10年,与服装、小商品等低附加值产业加工出口并行,海尔、海信、华为、联想等一些更具技术含量的中国品牌相继在海外亮相。
2018年开始,中国品牌出海已蔚然成势,借势数十年积攒的庞大外汇储备,中国开始由“品牌出海”向“资本出海”升级。跨国并购是第二次出海潮的主要表现。这一阶段,大型并购案屡见不鲜,如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龙头普茨迈斯特、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海尔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等。
2018年至今,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社会面的库存压力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时,出海被赋予新的使命,一方面,中国企业要通过出海转移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通过专精特新企业、高科技产业等走出去,为中国赢得更广阔且居于产业链上游的海外市场。
于是,中国企业开始第三次出海潮。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出海已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来到了深水区。企业也从简单的资本投资,升级为工厂、供应链、人力资源等围绕生产经营各要素的全球化布局。
在第三次出海潮驱动下,从电商平台到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从手机等电子产品到咖啡奶茶,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加快出海步伐。
早些年,国内电商出海,多以亚马逊为跳板,渠道单一。近几年,中国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如SHEIN、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它们通过在海外设立电商平台、投资物流和支付等基础设施,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跨境电商独角兽企业SHEIN 在北美大杀四方;TikTok 在东南亚攻城略地;拼多多海外版TEMU 打着“Team Up,Price Down”“Shop Like a Billionaire”的口号在美国一炮而红……它们的成功打破了亚马逊的垄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供应链优势。
说到出海,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造车——风有多大,出海就有多猛。
2021年以前,我国的汽车出口量,连续近10年维持在年均100 万辆左右。但以2021年为转折点,当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实现翻倍,突破200 万辆,2022年这一纪录再度被刷新至311 万辆。今年开始,历史再度被重写,第一季度,在全球汽车产业增长陷入停滞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逆势而行,出口量超越日本,登顶全球第一。捷报频传的背后,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功不可没。
与过去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同,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攻破了欧洲市场的大门。去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占总出口量的26%,今年上半年提升至39%。比利时和英国,是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加起来超过20 万辆。这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车,在主流市场获得了认可。
与销量的飞速提升同步,成本优势叠加品牌优势也在共同抬高中国汽车出口的溢价空间。以比亚迪为例,其在欧洲销售的汉EV、唐EV 等中高端车型,即便价格比国内高出10 多万元,追捧者仍络绎不绝。
中国汽车的异军突起,正加速更新着世界汽车产业的新版图。日系汽车称霸东南亚市场多年,如今,面对中国汽车的冲击,颓势渐显。在泰国,比亚迪的ATTO 3 卖成了爆款,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登顶泰国电动车销冠。截至2023年8月,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达到18 万辆,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哪吒汽车同样锁定泰国,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在泰国销量最大的品牌。从宏观来看,东南亚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出海增长最快的市场。
汽车产业的海外探索,是中国企业出海新征程的典型注脚,除了汽车产业,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多点开花,书写中国企业出海的新传奇:
中国手机品牌风靡全球,市场占有率近40%,其中华为不久前推出的Mate60 系列引发了海外消费者狂热的追捧,堪与苹果新品一较高下,据悉此系列在日本最高被炒到2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 万元)。在美国更夸张,被炒到2399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万元)。
在餐饮领域,中式餐饮品牌也纷纷宣布新战略,喜茶开启全球合伙人计划;快速扩张的蜜雪冰城在海外已拥有超过1000 家门店;将东方文化与茶事传承、创新融为一体的霸王茶姬也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新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从摸索、积累到了全面竞争的阶段。“Made in China”也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更多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向世界输出中国技术、中国品牌和中国体验。
静水流深,不期然间,中国大公司已经来到出海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