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圆记者 刘亚 检察日报记者 马会平 王丽坤 通讯员 韩平
冷湖天文观测台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的赛什腾山上,平均海拔4000米。(摄影:方圆记者刘亚 房佳佳)
对光学天文观测而言,夜空背景的环境尤为重要,“暗夜星空”就成了天文观测基地的一个必要条件
你有多久没看过星星了?犹记得儿时夜晚总能见到满天繁星,为何现在成了一种奢望?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不仅有一群“追星星的人”,更有一群人往返奔赴800公里只为守护暗夜星空。
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市出发,在茫茫戈壁和无人区里驱车近5小时,才能到达位于茫崖市冷湖镇的赛什腾山。再从山脚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继续盘旋着,不知道经过了多少道弯,最终抵达平均海拔4000米的冷湖天文观测台址。因植被覆盖度低、空气稀薄、视宁度(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好、人口极少和未被污染等特殊地理条件,这里成为整个亚欧大陆上最优质的天文台址之一。
“世界顶级光学望远镜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譬如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和美国夏威夷的莫纳科山,而东半球有巨大的空缺。”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才让太向《方圆》记者介绍,赛什腾山地区被科学论证为具备世界级优良天文观测台址的发展前景,该地区优质晴夜时间占比70%,每年观测可用时间达300天,视宁度和夏威夷持平,优于智利和其他地区的大型光学天文台,完全可以支撑我国光学、红外大天文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探测能力,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因此,冷湖天文观测台址的发现和建立,不仅打破了长期制约中国天文观测发展的瓶颈,更对未来大型光学/红外观测设施研制和国际合作的开展极其重要,对中国乃至世界天文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才让太表示。
2022年,总投资近20亿元的9项天文望远镜项目落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2023年7月,北半球具备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学时域巡测设备——“墨子号”巡天望远镜(WFST)运抵基地并已完成组装进入调试。专家表示,WFST建成后有望在时域天文、外太阳系天体搜寻和近场宇宙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也将服务于国家航天安全的战略需求。
对光学天文观测而言,夜空背景的环境尤为重要,暗夜星空就成了天文观测基地的一个必要条件。有专家表示,暗夜星空指的是当地夜空的暗弱程度,如果没有暗夜,所有的地面光学会瘫痪。比如,人为造成的光源,像城市的照明,还有一些临时的野外照明,这些光都会向上传输,在传输之后又被大气散射回来,成为一个背景光,非常不利于天文观测。
随着天文观测基地选址工作的推进,天文观测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冷湖。为避免冷湖观测基地走上其他天文观测台址“因灯光与粉尘污染等原因而重新选址”的老路,当地开始考虑通过立法推动落实保护工作。
2020年3月,海西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主任会议决定,按照立法程序报请海西州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后,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工作纳入年度立法计划,这标志着《条例》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据才让太介绍,在《条例》编制过程中,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和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的原则,以“小快灵”“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立法理念,在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深入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召开意见征求会19次、论证会及合法性审查会4次,对条例的体例结构、条款设置、文字表述、法言法语、处罚依据及处罚额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证,不断增强条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广泛征求了国内天文领域权威专家和对口援建浙江省人大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
同时,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对《条例》的制定工作高度关注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青海省人大教科委给予了精细化、高质量的“会诊把脉”,确保了《条例》的科学性、文字的严谨性和条款的严肃性。经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政府对接、考察学习、汇报沟通、征求意见、座谈交流、反复研究、会议审议等多个扎实深入的工作环节,历时两年完成编制各项工作。2022年6月30日,经海西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9月28日经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成为我国出台的第一部暗夜星空保护地方性法规。”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向《方圆》记者介绍,《条例》包括立法目的和依据、区域划定、适用范围、设施管理、部门职责、法律责任、处罚罚则等22条内容。《条例》规定,以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选址用地几何闭合区域边界向外50公里内的区域,均为暗夜保护核心区,冷湖镇镇区被全部划定在此区域内。
“《条例》的颁布实施恰逢其时,不仅有利于推动地方保护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走上法治化轨道,有效保护冷湖地区天文观测环境,在推动优质的暗夜星空资源成为重点保护的优质资源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才让太告诉《方圆》记者。
如今,《条例》实施已半年有余。其间,海西州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宣传《条例》和天文科学、暗夜星空保护的相关知识,监督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条例》的实施情况,促进了天文观测、暗夜星空保护的高质量发展;海西州科技局联合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通过制作《条例》宣传视频、印发《条例》宣传册、邀请专家解读等形式进行深度宣传;同时,根据《条例》中关于核心区和缓冲区中建设项目的要求,结合《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对相关产业落地进行了规范,为实现暗夜星空长久保护的目标保驾护航。
才让太坦言,《条例》在实践层面仍存在一定难点,比如《条例》的实施对冷湖地区吸引更多的经济产业项目落地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是有助于天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在推进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目前还缺乏对天文观测环境影响评估的第三方机构,致使部分相关项目落地工作进展缓慢。
对冷湖镇上的旅馆和酒店经营者来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回暖,冷湖镇镇区内已经建成营业和正在建设中的酒店数量急剧上升,酒店室外装饰灯设计密度较大、亮度高,特别是冷湖镇地处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所划定的核心保护区,酒店部分点位光源影响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存在光污染隐患。
“《条例》出台后,我们就一直关注冷湖天文观测环境的光污染防治问题。”海西州西部矿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李金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7月,他们就注意到冷湖镇有大批游客到访,许多酒店经营至深夜,为了招揽游客,酒店各种射灯、照明等亮度都很高。这种情况影响了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观测。
从西部矿区检察院到冷湖镇有近400 公里,2023年7月19日一大早,李金便和两名同事启程,驱车数小时,来到冷湖天文观测站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表示,在夜间观测时,镇上的一部分亮光已经影响到了天文台的最佳观测效果。虽然从天文台到镇上有几十公里距离,但从专业观测角度,一盏射灯在天文望远镜里就是一个亮点,造成了实际的光污染。
李金和同事们又来到镇上走访,发现镇上的光亮主要来自路灯和酒店灯光,路灯用灯罩罩住后,影响不大,但酒店使用的一连串灯泡,密度大、亮度高,特别是楼顶的灯还是朝着天空直射的。
“根据《条例》第9条,冷湖天文观测环境暗夜保护核心区内,严格控制光源种类和亮度,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应当低于水平线向下30度。如果酒店顶楼的射灯是直着朝上,那很可能是违反了《条例》。”李金说。从西部矿区检察院到冷湖镇往返共800公里。在走访调查、核实清楚具体情况后,西部矿区检察院及时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
“这是青海省首例光污染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李金表示,在立案之前,他们做了大量功课,认真分析《条例》等相关法律依据,参考借鉴上海、广东等地检察机关办理的光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案件经验。最后,依据相关规定,西部矿区检察院依法向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相关酒店对光污染问题予以及时整改。
但检察建议发出后,也遭到了一些质疑与不解。在冷湖这个被称为最像“火星”的小镇,大家信息相对闭塞,什么是光污染?什么是光污染防治公益诉讼?当地行政机关、酒店管理人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概念。
7月24日,海西州西部矿区检察院对这起新兴光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召开听证会,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参会。
听证会上,办案检察官介绍了基本案情、取证情况、相关法律规定等。围绕天文观测站光污染隐患,对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是否存在监管缺失,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等征求与会人员意见建议。经过详细的释法说理与密切沟通,与会人员对检察机关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光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给予了肯定,建议行政机关主动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检行合力制定有效工作机制解决问题。
听证会后,相关行政机关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对这起光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督促部分问题酒店进行整改,减少开启时间、降低光源亮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光污染给天文观测站带来的影响,并在辖区内重点围绕《条例》及光污染防治等内容开展法治宣传,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共同保护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观测环境的法治意识。
7月25日,李金和同事们再次前往冷湖镇。当晚12时,他们再次来到此前光照不符合规定的几家酒店走访,发现以往朝天的射灯都调整了方向,整体亮度也大幅下降,经与天文观测站工作人员沟通,得到的结果也是望远镜里的亮点消失了。
案件办结后,为落实好《条例》,海西州检察院、西部矿区检察院与州科学技术局、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会签《关于加强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协同联动的意见》,形成了在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及周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夜间光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及暗夜保护的公益诉讼线索和案件的协作机制(其中包括日常联络机制、联席会议机制、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持机制、交流培训机制等),积极构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配合机制,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守护好暗夜星空。
在李金看来,光污染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新污染类型,相对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传统污染而言,界定更困难,对涉及天文观测基地暗夜保护治理难度更大。检察机关秉持“智慧借助”理念,联合技术调查取证,破解光污染违法事实如何认定的难题。同时,在找准具有法定监管职责行政机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研讨会、检察建议等方式,与行政机关就新情况新问题凝聚共识,有力地推动了光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积极守护好“暗夜星空”,为光污染防治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在光污染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还需要把握好光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中灯光需求之间的关系。”李金说,整个冷湖镇地处暗夜保护核心区域内,我们既要做好暗夜保护光污染防治工作,也要保证人民群众在夜间的照明需求,控制好光的强度和方向,从而减少光污染,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促进监督办案更加优质高效。
因植被覆盖度低、空气稀薄、视宁度好、人口极少和未被污染等特殊地理条件,冷湖天文观测台成为整个亚欧大陆上最优质的天文台址之一。(摄影:方圆记者 刘亚 房佳佳)
才让太表示,《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光学天文环境保护和首个暗夜星空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加快推进海西州天文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希望海西州各级检察机关以此为契机,主动作为,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与相关单位开展深度协作等形式,不断深化对光污染领域公益损害问题的法律监督,加强防治光污染领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光污染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在工作实践中,检察机关还需持续加大办案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作配合,将检察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各方面,争取办理一批效果好、有影响、具有海西鲜明特色的典型案件,全面提高检察工作质效。”才让太说。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暗夜星空保护是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交办给青海的拓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监督事项。希望更多地方积极稳妥依法加强光污染防治,守护人民群众能够仰望满天星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