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丹 张琳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妊娠过程中由于胎儿的不断发育,子宫重量也会不断增大,盆底肌肉的承受压力也会逐渐增加,肌纤维变形、肌张力下降属于盆底肌长期受压的主要表现[1]。另外,分娩时由于松弛激素的释放、产道扩张、产道损伤以及剖宫产的使用可引起盆底肌肌张力的减退以及损伤。处于盆底肌功能障碍下的产妇可能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尿道膨出以及内括约肌关闭不全等现象,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目前针对产妇产后的护理中,盆底的康复护理成为了产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保证女性身体健康,同时对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现为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以80例产后产妇为对象,报告如下。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共计80例产后产妇,以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详情见表1。资料于统计学软件SPSS中结果显示P>0.05。
表1 资料详情
纳入标准:① 所有产妇均符合分娩的相关标准,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剖宫产;② 产妇B超检测下均为单胎妊娠,无其他妊娠综合征;③ 均于产妇及其家属知情条件下进行调查统计。
排除标准:① 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② 免疫系统疾病者;③ 结合其他高血压以及妊娠疾病者;④ 精神及交流障碍的产妇。
1.3.1 对照组
所有对照组产妇均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以平卧位双腿屈曲并略微分开,吸气后收缩肛门数秒,随后呼气放松,间隔5 s后重复进行上一环节,3次/ d,15 ~ 30 min /次,持续锻炼8周,功能锻炼期间不可牵动腿部以及臀部肌肉。
1.3.2 观察组
所有观察组产妇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选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以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将电极置入产妇阴道后结合耐受度调整电流量和生物反馈参数,同时需告知产妇根据显示器内容掌握阴道自动收缩的规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以20 ~ 30 min /次,2次/周进行治疗,持续治疗10次后完成并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4]。
1.3.3 基础护理
所有产妇在接受相关治疗期间均需要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期间保持患者的营养充足,加强抗感染处理,并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密切检查患者的宫缩状态,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同时需加强产妇产后情绪疏导,避免产后抑郁等情绪影响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1) 以盆底肌肌力恢复标准评估2组产妇的激励恢复情况,按照肌力等级划分方式进行评估,以0 ~ 5级区分,0级为无肌力表现;1级为无肌肉震颤;2级为非震动性弱肌力;3级为中等肌力表现;4级为抓住或吸进肌力较强;5级为可牢固并存在顶举感肌力。优良率评估以5级为优;3 ~ 5级为良;0 ~ 2级为差[6]。
(2) 以显效、有效和无效对比2组产妇的最终治疗效果差异,显效:产妇在接受治疗4个月后盆底肌肌力恢复至4级或5级,且肌电压相对于治疗前获得显著提升,治疗后未产生并发症;有效:产妇在接受治疗4个月后盆底肌肌力恢复至3级或4级,肌电压一定程度提升,治疗后存在少数夜尿次数增多病例,进一步治疗后改善;无效:产妇于接受治疗4个月后盆底肌肌力未见明显改善或恢复至2 ~ 3级,肌电压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存在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尿失禁等并发症[5]。
(3)以肌电压指标评估2组产妇在接受治疗40、80和120 d的肌电压指标差异,采用Phenix刺激仪进行测定,越高代表产妇阴道肌肉张力越好,用于反映盆底肌肌张力。
(4) 以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尿失禁对比2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及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s)和[n(%)],检验方法采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治疗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所有产妇的肌力恢复指标对比[n(%)]
观察组治疗80 d后肌电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产妇的肌电压对比(±s)
表4 2组产妇的肌电压对比(±s)
组别40 d80 d120 d观察组(n=40)3.34±0.6910.63±1.4019.68±2.12对照组(n=40)3.26±0.627.49±1.0710.23±1.49 t值0.54511.27023.065 P值0.5870.0000.000
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表5 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n(%)]
盆底肌功能障碍作为女性常见病症类型,基于年龄的增大,其功能障碍现象则越明显,同时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可促使其形成多种炎性症状,属于目前女性产后重点关注的护理内容之一,有调查指出妊娠以及分娩属于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科学的治疗方式是恢复患者盆底肌肌力的重要前提。
当前,针对盆底肌的锻炼方式可选择盆底肌训练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为准。基于电刺激的实施,可提高盆底肌神经肌肉兴奋性,继而缩短尿道口、阴道、肛门周围肌肉,促进肌肉和神经细胞的恢复,修复患者受损反射神经;通过时生物反馈可通过压力波形以视觉信号对患者进行反馈,拥有直接反馈康复锻炼的效果,为提高盆底康复锻炼质量提供前提;专业化的盆底肌训练可在生物反馈电刺激下进一步提升方法质量和强度,提高后期锻炼的有效性[7]。
本文以80例产妇分析调查指出,针对产后的盆底肌障碍症状改善,可选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合盆底肌训练进行干预,治疗后产妇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仅采用盆底肌锻炼效果更高,在恢复产妇高水平盆底肌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按机制,恢复患者标准盆底肌电压,使用效果显著。同时能够保证治疗安全性,避免各类并发症形成。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