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20 06:04朱琳莉周金花
康复 2023年1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康复训练

朱琳莉 周金花

(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江苏 南通 226200)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或全部脑功能缺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由于脑组织及神经系统发生循环障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引起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包括肢体活动障碍和感觉异常,严重者需长期卧床或依靠轮椅活动,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多项研究表明[2]:早期、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残障程度、提高其远期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显示:尽管脑卒中发病后患者缺血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但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仍存在少量的侧支循环和神经元,早期康复训练可增加脑组织血供和神经修复,增加大脑皮质的可塑性,促使脑功能的恢复[3]。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指整合多个相关学科对患者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健康需求制订健康促进方案,在为患者提供最优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4]。本文将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效促进了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

纳入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8 ~ 78岁,平均年龄(62.8±3.5)岁;观察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50 ~ 82岁,平均年龄(63.0±3.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 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② 经初步评估存在偏瘫;③ 处于疾病稳定期;④ 意识清晰,认知、沟通正常;⑤ 患肢肌力<5级;⑥ 能配合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有脑肿瘤、颅脑损伤等脑部疾病者;② 患有影响肢体活动的其他疾病者;③ 急性期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④ 意识障碍者;⑤ 沟通障碍或不能配合研究者;⑥ 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康复干预,即急性期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观察,待其病情稳定后,予以偏瘫侧肢体的按摩和主动、被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展床上运动和下床运动,使用各类辅助器械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① 组建多学科团队:由神经内科医生、康复科医生、营养治疗师、神经内科护士组成,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治疗过程等,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心肺功能等进行评价,结合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陪护情况、家庭经济条件及患者的健康需求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② 多学科参与的康复训练:由神经内科医生制订早期溶栓、取栓治疗方案,动态关注患者发病早期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尤其是颅内出血或梗死、损伤有无进展。定期予检查相关实验室指标,予以相应的抗感染、抗凝、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患者的阳性指标应予以针对性处理。配合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以逐步提高患者偏瘫侧肢体活动度和肌力。神经内科护士负责进行病情的早期观察,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协助或指导患者家属予按摩肢体肌肉,进行被动的关节屈伸练习、踝泵运动等,定时予以翻身或改变体位,以防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病情稳定、梗死部位无进展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位练习及床边坐位练习,保持15 ~ 30 min,以患者能保持坐位且无不适为宜。此后可根据其病情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注意搀扶患者或指导其使用助行器,以确保其安全;活动可从病室内至病区内,逐步增加锻炼时间,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6]。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等,告知患者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肌力和肢体活动功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积极性。嘱患者按要求进行阶段性的康复训练,并将康复计划制作成表格,要求患者每日完成计划并签字打卡,以确保康复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康复治疗师负责根据患者目前的肢体活动度、肌力、心肺功能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采用仪器等进行辅助治疗。营养治疗师则负责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其BMI、白蛋白水平、每日活动情况、吞咽情况等情况,与床位医生共同制订针对性的营养干预计划,通过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途径予以营养支持,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体力,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实施。

1.3 观察指标

评价和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量表(MBI)评价和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该量表包括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用于评价平衡、感觉、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总计100分,评分与被测试者的运动功能成正相关。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7],用于评价患者的意识、视野、面瘫、肢体共济失调、感觉、上下肢运动等,总分0 ~ 42分,评分与被测试者的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量表(MBI)[8],用于评价患者进食、穿衣、大小便、上下楼梯等活动的依赖程度,根据其依赖程度进行0分、5分、10分、15分的打分,总分0 ~ 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被测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来分析数据。2组FMA、NIHSS及MBI评分的比较,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1)2组患者干预前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MBI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及MBI评分均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FMA及MBI的比较(分)

(2)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NIHSS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集中了与脑卒中偏瘫康复相关的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内科护士、康复科、营养科,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其治疗、恢复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从疾病早期开始,积极治疗并预防脑损伤加重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并逐步开展早期的肢体活动,疾病平稳期予以阶段性的康复训练,督促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执行,从而确保了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疾病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