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朱韧 黄玮 俞岩松
历经三十年的接续奋斗,智造新城如今已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肩负数实融合的新重任,还肩负着打造数字化改革的新高地、优化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使命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在衢州这片古老神奇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衢州智造新城(以下简称“智造新城”)拔地而起。从它的前身——衢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之日算起,智造新城已历经三十年的接续奋斗,从当初的40万元开办费、300万元银行贷款起步,一路历经升格(2011年)、合并(2012年)、整合(2020年),如今已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四省边际最具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及投资价值的产业高地。
目前,总规划面积117.21平方公里的智造新城内已集聚了巨化集团、华友钴业、仙鹤股份、五洲特纸、元立集团、吉利控股、立昂微电子、永和制冷、牧高笛户外、韩国晓星、旺旺集团等重点企业1100余家,其中規上工业企业343家。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83.9亿元,同比增长16.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4%;规上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占全市的49.5%;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同比增长49.4%;外贸进出口额392.6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市的63.1%。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智造新城管委会明确产业定位,找准突破方向,铆足力气搞发展、不遗余力求进步的辛苦耕耘。
聚能级、促转型,肩负数实融合的新重任
聚焦产业能级,智造新城精准定位,以更完备产业链集群,增强行业影响力、产业吸附力,为衢州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最大产业增量。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整的产业配套,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智造新城。智造新城已初步形成以华友新能源、中巨芯、金瑞泓等为代表的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芯片产业链,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位列2021年全省第三,电子化学材料新智造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第一批36个试点之一,获批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这些产业集聚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要素的驱动提供了用武之地。
数字经济时代,数实融合已成为企业、平台的“必修课”。智造新城主动开启了如何转、如何融的实践探索,肩负起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任。
首先,针对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智造新城组建高端智库,以“思维引领+政策支持”,持续深化认识,激发主动性、积极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与浙江双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导入中控、中巨智能、用友等100余家专业机构资源,强化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等供给能力,助力企业找准跑道,通过“全科问诊、专科开方、全程把控”,分类分批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企业智造升级路径,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智能化、节能化和绿色化水平。目前,已有3家企业成为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试点,并帮助柯城区获评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试点区域。
其次,智造新城依托现有的产业集聚优势,以“技术突破+标准引领”为突破口,加快产业大脑建设,全力打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重大应用。其中,氟硅与电子化学产业大脑是衢州全市唯一成功揭榜挂帅省第一批化工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的项目,目前已初步建成“零手动”、危化物流、招采集采、财务共享、智慧巡检、生产管理等应用场景6个,开发工业App46个,服务氟硅与电子化学规上企业72家(占全省48%以上),连接化工设备11.3万余台。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3项发明专利、21个软件著作权。巨化“零手动”打造“未来工厂”的案例被列入省国资国企“一件事”最佳改革实践案例、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
新形势下,推动数实融合,成为了企业、平台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确定选择。智造新城携手企业,共同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双向奔赴”,为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体系、推智治,打造数字化改革的新高地
在一往无前的数字化浪潮面前,数字化改革工作需要纲举目张。智造新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推进体系,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平台建设等六大推进办,制定工业数字化改革、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等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园区工作实际,重点从内部管理、除险保安、“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企业服务、招商项目落地等5个方面找准跑道,推动在公权力监督、碳账户应用等N项上级应用承接上“比学赶超”,形成“1+6+5+N”数字化改革整体推进、同时点火、共同推动的生动局面。
在智造新城,“一把手”主抓直管数字化改革,推进工作闭环。围绕重大任务和核心业务梳理上线,聚焦传统工作模式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通过广泛动员、集思广益,形成22项改革需求清单、工作思维导图,经内部路演、评选,最终形成招商“一件事”改革等3个项目。在系统等开发的过程中,强化工作过程性管控,全面做好系统建设单位的比选、采购业务的规范等。通过预留数据接口、打通平台数据共享,不仅避免了重复开发建设,又降低了成本。
数字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企业群众共享共用、方便快捷,智造新城突出园区治理效能提升,通过数字化手段全力消除数据孤岛,破解治理难题,其中,高新园区获得浙江省数字化示范园区称号。
推进数据汇集,实现信息共享。智造新城打通“雪亮工程”“智慧安监”、省危险化学品大数据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环保监测系统的数据连接,采集高新园区15类537公里地下管线、2万余个市政基础设施部件数据,实现56处重大危险源、23处空气监测站、5座水质监测站、792路视频监控、68个企业废水排口、39个企业废气排口的数据接入,智慧化管理平台数据在省化工产业大脑的接入率达84.3%,基本实现高新片区各类数据共建共享,大幅提升动态感知园区环境变化趋势的能力。
推进数据应用,实现高效治理。针对高新园区管网管廊管理、危险源监管、环境质量监测、人车动态管控、应急救援等五大需求,智造新城通过采集各类数据,将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技术融入园区日常管理,形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N个方面的智慧应用。在安全生产方面,推动辖区69家化工企业建设并运营“二道门系统”,通过行为分析、视频联动、电子围栏等功能设置,实现对危险作业区人员的实时管控。在工作协同方面,推动辖区具有重大危险源的41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接入省危险化学品大数据平台、市“智慧安监”平台,初步构建集日常管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联动于一体的管控体系。
推进数据协同,实现流程重塑。梳理整合形成“1+1+N”整体运行架构,即一套涵盖地上地下全时空大数据、一个实体化应用支撑平台(实体指挥中心+数据共享平台+物联网平台),推进数据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N个方面的智慧应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实现预报预警、案件处置、启动应急预案、调取实时视频画面、环境监测影响、企业疏散、应急资源调配、信息一键推送、专家连线等协调联动,全面提升应急事件处置的及时性、高效性、协调性。
扬优势、补短板,优化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智造新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逐渐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积攒了加快发展的新动能。从高新园区到下山溪畔,从上市公司到新上规企业,智造新城正持续不断地扬优势、补短板,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和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为衢州市奠定“四省九地”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力量。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公共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根据园区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提前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所有企业全覆盖。
持续撬动金融能力,強化金融综合服务、企业上市集成服务等平台支撑,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投融资支持,推动优质数字企业上市。设立智造新城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为辖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业务培训和上市培育等一揽子服务,同时深化股交中心合作。目前,工业集团下属产业基金确定投资智造新城6个项目,其中包括电子化学材料项目2个、集成电路项目2个。
强化人才引进能力,面向企业需求积极培育首席数据官、卓越工程师、“数字工匠”等,强化复合型数字人才。今年以来,园区38家数字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引进全职(社保缴纳在衢)博士1人、连硕士29人、高技能人才40人,并组织18家数字核心企业人才参与“数字工匠”评定。
30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从昔日产业分布零散到如今主导产业明晰,从昔日40万元开办费、300万元银行贷款起步到现在迈上千亿级新台阶……智造新城已变成了衢州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下一个三十年,智造新城必将发展成一个空间分布更加合理、资源协同更加高效、产城融合更加深入的“新城”。
(作者张玲玲、朱韧、黄玮单位: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作者俞岩松单位:浙江双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