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转型:新势力已成往事,造车才是正经事

2023-11-19 20:00杨继刚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何小鹏小鹏造车

国庆节刚过,有关小鹏汽车的一则消息不胫而走:小鹏汽车采购部门负责人被停职,多名员工配合反腐调查,供应链反腐正走向深水区。对此,小鹏汽车官方回应称:公司采取的行动是正常的反腐倡廉行为,此次事件涉及面小,不会影响正常的商务、生产等环节。

尽管小鹏汽车的回应略显轻描淡写,却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其两难的现状:既要一心拼销量,还要努力抓反腐;既要应对市场竞争,争取不掉队,还要应对组织管理的千疮百孔,避免再次“进入ICU(重症监护室)”。要知道,就在9月举办的2024款小鹏G9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还特别提到“去年财报中的12位高管,今年只剩下2位”。高管出走、采购反腐、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股价“跌跌不休”、销售毛利率为-8.6%(数据来自小鹏汽车第二季度财报),曾经是造车新势力三兄弟(蔚小理)中最具科技潜质的小鹏汽车,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次的反腐风暴,能帮助小鹏走出困境吗?小鹏汽车还面临哪些生存挑战?对标理想,小鹏汽车还需要补哪些功课?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小鹏汽车的自救与变革说起。

“筑巢引英”──要造车,不要“新势力”

2023年1月30日,小鹏汽车官宣,被誉为中国汽车圈“铁娘子”的长城汽车原总裁王凤英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总裁一职,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及销售体系。对此,我的第一反应是:“新势力”的身份已成往事,小鹏要“正经”造车了。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2022年年底的几个数据:一是比亚迪以186万辆的销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并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特斯拉2022年交付量为131万辆);二是包括上汽、吉利、广汽、长安等在内的传统车企,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正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于混动与纯电车型;三是理想汽车率先在造车新势力中突围,其“增程SUV+移动的家”的独特定位,正帮助包括理想ONE、理想L系列等车型实现细分市场的突围;四是华为背书的AITO问界M系列车型的热销,让造车新势力阵营出现分化。加上全球资本市场收缩,华尔街资本投资转向,原本头顶潮流光环的造车新势力,正遇到资金的压力,“亏钱赚流量—有流量去上市—上市再套现”的游戏玩不下去了。新势力渐成往事,造车才是正经事。在这个背景下,小鹏汽车引入王凤英加盟,可谓正逢其时。

在此之前,小鹏汽车在做什么?除了陆地上行驶的汽车,小鹏汽车还布局了飞行汽车、自动驾驶,及智能机器马“小白龙”等。当然,从未来的发展前景看,这些领域的布局都很有战略价值。然而,企业战略的第一要务是活下来,有限的资源要聚焦到主航道业务,最怕的就是到处撒网、面面俱到。痛定思痛之后,小鹏汽车进行了战略收缩,并引入王凤英及更多汽车圈的专业团队,完成小鹏汽车在造车层面的专业化升级。以上一代小鹏G9为例,前期的订单量和转订率不佳,让其上市成为小鹏汽车的滑铁卢。何小鹏在总结上一代G9上市失利的原因时,给出了7个反思:第一,产品上,放弃标配智能驾驶,用户感观不一;第二,从用户端来看,产品堆砌了太多低感知配置,需求不聚焦;第三,价格脱离用户预期,形成购买障碍;第四,营销节奏拖沓,传播不聚焦;第五,渠道管理混乱,内耗严重;第六,在组织上,营销服务缺乏有效沟通,销售力与产品力被无视;第七,在交付上,交付不及时,退单现象严重。这7个反思,贯穿了整个造车的上下游、前后端和产业链,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就是“不聚焦、脱离用户、管理混乱”,小鹏汽车此前在造车层面所遇到的问题,可见一斑。

小鹏汽车2023年第二季度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汽车毛利率为-8.6%,单季亏损高达28亿元,这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压力巨大。从降本的角度看,王凤英到来后,小鹏汽车制订了详细的降本目标,计划到2024年年底实现整体成本降低25%的目标,2025年初步达到收支平衡。在王凤英看来,最先降本的板块应该是供应链。小鹏汽车的供应链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座椅到内饰,从硬件配置到软件应用,从零部件采购到制造工艺,能省一块儿是一块儿。接着是组织架构与流程机制的调整:重组直营店与授权店,渠道并网,产供销一体化再造,精益管理体系的加强等。帮助小鹏补上造车的短板,强化造车基本功,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研发、产品与销售的全面协同,提升组织竞争力,这才是王凤英的战略使命,也是小鹏汽车的战略重心从“新势力”转向“造车”的关键引擎。

从长期看,小鹏汽车面临的问题,也是造车新势力共同的痛。在这方面,月销量稳定在3万辆以上、单品销量持续过万、利润转正、综合毛利率超過特斯拉的理想汽车值得小鹏借鉴。在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看来,组织是对内的产品,业务是对外的产品,经营组织,把组织本身当产品,才会有真正的组织竞争力。李想在全员信中曾提到:“在从0—1的发展阶段,速度就是效率,垂直型组织的模式帮助我们实现了百亿元收入规模,我们做得非常好;而从1—10的发展阶段,质量成为效率,我们需要用组织升级实现千亿收入规模的突破,向万亿收入规模发起挑战。”因此,解决各自为战、实现研发协同与商业协同才是组织竞争力的前提。如何提升组织竞争力?2022年12月,理想汽车正式启动了面向千亿元收入规模的全面矩阵型组织的升级,在原有战略部与产品部的基础上,新增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等5个横向实体部门,支撑理想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和流程运营。在启动矩阵型组织升级之前,理想先行导入了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一开始就把事做对,而且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打通前后端,研发协同与商业协同,打破“增收不增利”的魔咒。对比理想,小鹏汽车的组织变革还需要刀刃向内,基于客户价值调整组织架构与治理体系,让生产关系支撑生产力,这才是突围的关键。

联姻大众──要造车,更要朋友圈

2023年7月26日,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对外官宣:大众汽车向小鹏汽车注资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1亿元),持有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并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其所持有的股份仅次于何小鹏本人、阿里巴巴集团,成为小鹏汽车第三大股东。小鹏联姻大众,这还是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合作的头一遭,彩礼还不错。消息一出,小鹏和大众股价双双上涨。看得出,资本市场认可这样的合作。

如果说邀请王凤英以及众多传统车企高管加盟,是解决自身的造车专业化问题,那么,与大众联姻则是从外部市场层面,为接下来的造车之旅交朋友、建同盟、抱团取暖。在何小鹏看来,小鹏汽车的优势在于智能化、技术、软件与平台,而大众汽车的优势在于设计、工艺和造车,双方合作,可以节省各自摸索的时间,通过优势互补来实现降低风险、提高销量的目标。

对此,大众汽车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大众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双方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因此,双方一拍即合,一方想要学习和借鉴造车新势力的平台、软件和技术,以及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智能网联模式,另一方则可以向曾经的全球汽车“一哥”学习世界一流的设计和工程能力,这才是真正双赢的合作。除此之外,在降本增效层面,小鹏还可以与大众联合采购,借助大众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毫无疑问,对小鹏汽车来说,这是真正的战略资源共享。

在扩大朋友圈这方面,小鹏汽车没有止步于大众,又开始了左右逢源的“社交”:2023年8月28日,小鹏与滴滴同时官宣,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同时,完成收购后,小鹏将推出一个全新电动车品牌,项目代号为“MONA”,首款产品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而双方的合作包含对赌协议:只有当MONA销量达到10万辆,滴滴才能获得更多股份;如果连续两年达到18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就能拿到更多的激励股份,拿到5%的总对价。对赌,意味着双方都要当真,都要为此而努力,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15万元的MONA成为全自动驾驶量产车,这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不言自明。从协议内容看,双方各取所需:一个没有了造车压力,专注于出行生态,不再想着“自家车、自家网、自家生意”的商业模式,更加开放和聚焦;一个获得了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A级电动轿车车型和研发团队,完善了产品布局,还有海量实时路面数据,对于后续的产品研发、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意义重大。现成的研发,现成的数据,现成的商业模式,小鹏与滴滴的战略合作可谓双赢之举。

同样在8月,何小鹏还做了一件事:护送手下爱将、原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到新东家英伟达上班。前老板护送爱将到现老板那里报到?这当然不是段子,而是何小鹏的用心之举。对此,主人公吴新宙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感谢小鹏亲自送到老黄这里,据老黄说,后面还是要为小鹏打工,只是不用小鹏发工资了。”吴新宙的新岗位是英伟达自动驾驶产品主管,直接向CEO黄仁勋汇报。这位自动驾驶领域的大神,曾在高通任职多年,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先生。小鹏为何要送吴新宙到英伟达上班?这可不仅仅是格局问题,还与小鹏汽车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关:一方面,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垫底。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收缩和聚焦是活下去的战略之举。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研发是个无底洞,在汽车销量问题没解决之前,自动驾驶研发投入无异于负重前行。同时,与英伟达深度合作,不仅能大大加速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还能从产业链和算力层面为小鹏汽车筑牢护城河,这与小鹏同大众的合作如出一辙。

抱团取暖,好过单打独斗,这件事,何小鹏算是彻底想明白了。

自我革命──要造车,更要组织變革

无论是引入王凤英,还是当前的铁腕反腐,都可以理解为何小鹏的自我革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入场券已经为数不多,不前进就掉队,除了自我革命,再无其他路可走。

在何小鹏看来,小鹏的自我革命要指向三个关键点:营销不力、工程师文化与组织管理危机。

首先,是营销不力。过去的销量和实践证明,小鹏汽车没有用心和用户做深入沟通,不了解用户感知,过于看重技术领先,而不是用户体验。其次,是小鹏的工程师文化。在何小鹏看来,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层面,想当然地将一些很炫酷的功能加到产品上,但这些产品功能只是活在工程师的想象中,以我为主,而不是以用户为主,让产品配置出现错位,这就陷入技术自嗨的境地。基于以上两点,这次的2024款G9,小鹏汽车用加减乘除来改进。加,指的是标配扶摇架构;减,指的是去掉用户低感知配置;乘,指的是“大小牵手”后的优势倍增;除,指的是不卷能用卷好用。最后,除了营销不力与工程师文化,在何小鹏看来,更重要的是组织管理出了问题。创业初期的团队,最忌讳九龙治水、各管一摊,又不能形成合力。这将导致目标不统一,可能局部正确,但合到一起就很荒谬(也叫合成谬误)。用李想的话讲,如果组织竞争力不强,到处是漏洞、是窟窿,怎么可能诞生好产品?再好的战略规划,都会被内耗消磨殆尽。从这一点看,小鹏汽车全力以赴抓组织变革,抓运营水平,抓供应链管理,恰恰是走出困境的关键,也是何小鹏作为创始人的职责和勇气所在。

曾几何时,某头部合资企业也出现过规模化的腐败行为,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群人;不是一个部门,而是很多部门参与其中。到最后,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铁腕反腐,才换来后来的销量逆转。试想,如果组织的管理者从上到下都只想着自己怎么捞钱,不关心公司亏损,也不关心产品竞争力如何(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捞钱),这些人大量存在,对一家企业的影响会有多严重。搞不定组织内部,当然也就无法赢得用户的心,自我革命才是产品竞争力的基本保障。从这个角度而言,小鹏反腐不仅必须做,而且是其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动作。即便是当下股价下跌、销量未有起色,但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才是一家公司在市场崛起的真实写照。小鹏转型,时机刚刚好。

作者:杨继刚,企业转型专家,“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知行韬略合伙人

猜你喜欢
何小鹏小鹏造车
小鹏G6
小鹏P5
小鹏P5
何小鹏:二次创业,热情不减,竭力赢得造车长跑
何小鹏:有实力才能接得住运气
何小鹏的新使命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浪口上的小鹏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