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融合探析*

2023-11-19 17:53:42罗梦菲刘登攀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医务医患分布式

罗梦菲,刘登攀

(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医患关系作为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机构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1]结合区块链技术,探索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有效路径,将成为医学和社会学界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新方向。因此,根据区块链的特点探讨其对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技术、方法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融合路径,有利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新时代医患关系领域的应用进程。

1 区块链对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技术支撑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比特币的相关论述中。简单来讲,区块链就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记录全网所有信息的“大账本”,特性是每10分钟记录一次,而且能够做到不重复记录,全网公开透明,其本质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库[2]。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医患关系领域的应用。区块链在新时代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是指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医务工作者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为达到保持健康和消除疾病的目的,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结成的和谐人际关系。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双边互动的过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1.1 分布式账本保障了医患关系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分布式账本指的是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的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3]。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医患双方对信息的占有严重不对称以及地位的不对等[4],患者往往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而医务工作者对患者信息掌握亦是十分有限,分布式账本则为医患双方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一方面,分布式账本保证了医疗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下医疗信息来源多渠道、多元化、碎片化和复杂化的现状,使得患者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会干扰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区块链中共享数据库的特点,使医疗数据不断趋向完整,为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公众提供可信赖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分布式账本保障了医患双方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分布式账本意味着区块链存储具有独立性,这有效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因为其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保证了记账节点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现实中泄露患者私密信息时有发生,医疗部门的中心化数据库和文件柜式管理已不再是最优选择。基于此,采用大众化发布记载医疗数据信息的方法,并设置多签名复杂权限,更利于提升医疗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性,而有针对性的信息存储则更有利于提升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医生诊疗提供依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1.2 非对称加密技术增进了医患关系中的人际互信

非对称加密技术是区块链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加密方式,也被称为公钥加密,它使用不同的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5]。区块链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应对患者隐私泄露的危机,进而增强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人际互信。此外,非对称加密技术有助于形成不可篡改、不可撤销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有效确保整个链条安全、高效、真实、不可逆地传播信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将患者病历甚至包括家庭、职业等相关情况记录在账本中,并且只有患者本人的私钥可以查阅,那么患者就能够控制个人医疗的历史数据,将其作为自身健康规划或诊疗的依据。这样的技术既可以形成环环相扣、有效链接的医疗信息数据,也能够保证患者控制自身的医疗数据使用情况,确保医疗内容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速传播性。这一技术有助于化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方对对方发布的信息信任危机。在非对称加密技术的支持下,最终减少甚至杜绝错误信息的渗入,缩短了医务工作者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的心理距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2 区块链对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方法支撑

2.1 区块链的数据真实性为记载医疗数据提供方法支撑

当前医患关系构建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患者实际情况与医务工作者掌握情况相互隔离的问题,医生在诊疗之前无法了解到患者的身体基础状况和现实动态。这样的现实难题对实施优质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造成了很大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就诊效率,从而使得医疗资源无法充分有效利用。在区块链技术的方法支持下,患者的个人身体数据及就诊记录被真实记载在区块中。记载患者信息的数据区块时间戳具备数据溯源功能,大大降低了被伪造的可能性,从而为患者记录的原始数据提供了真实性的有效保障。这种信息的储存方式可以看作区块链上的电子病历,在区块链技术的视域中,每位患者的病历都可以作为一个账本。这个账本之前被掌握在各个医院,患者本身并没有掌握系统的医疗记录和历史情况,这会对患者就医和医生诊疗造成困扰,包括医生在内的其他人群无法详尽了解到病史记录。但借助区块链技术,在医患双方正式沟通之前,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提前阅读患者真实的医疗数据,精确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结合患者此次就诊的身体情况及病情自述,给出更加精准的医学建议。此外,将患者的身体基础情况记载在区块链数据中,以身体基础状况的记录为一个数据区块,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数据记录为另一个数据区块,综合记录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及时掌握患者动态,并进行诊疗手段等多方面的积极调整,提升医疗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区块链与医疗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用真实可靠的区块链数据记载患者的身体情况,既能达到逐步掌握患者身体条件的效果,又能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在诊疗过程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而增进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程度,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2.2 区块链的共识层为医患双方求得思想一致性提供方法支撑

关于医患关系的性质问题,学界一直有诸多讨论,其中社会公众认可程度较高的一种观点认为医患关系是共同对抗疾病的亲密合作关系[4]98。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医务工作者与患者是共同对抗疾病的战友,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战胜疾病、尽快使患者身体得以康复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根据这种观点,医患双方在思想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包括医院、患者、外界舆论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尤以医患双方沟通、理解的程度密切相关。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部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人文素养缺失等问题,不愿、不会或者不屑与患者沟通,使得医患关系疏远,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与过度维权也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当诊疗效果与自身期望相差过大时,部分患者可能会采用过激手段等方式发泄不满,成为破坏医患关系和谐的直接责任者。

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方法支撑下,要求医患双方通过数据记录的形式,多给患者了解真实情况和诊疗手段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把问题摆出来。再通过医患双方彼此之间相互讨论沟通和医务工作者的辅导答疑,优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根据多种诊疗方案进行利弊分析,最终把医患双方的思想统一起来,并认定这个记录的有效性,取得效率和安全性的平衡。医学是做人的工作,但人的认知和思维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就为医务工作增添了特殊的难度。而在区块链共识层的方法支撑下,医务工作者可以聚焦患者的问题与矛盾,优化诊疗方式方法,提供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共同对抗疾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2.3 区块链的诚信合约层为提升医患双方信任意识提供方法支撑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医患双方相互的信任与忠实。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向医生坦诚描述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等,将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给医生,而能让患者完全坦诚的前提是对医生的高度信任;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则需要以高尚医德为指引,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解除或减轻病痛。由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道德层面的关系,诚信、敬业等道德因素在调整医患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正视的问题是,道德具有软弱性,无法强制要求医疗过程中的每位参与者都遵守相应原则。此时,除法律法规作为补充手段之外,区块链技术的诚信合约层为提升医患双方信任度提供方法支撑。

在医患关系建立的同时,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可以签订“诚信合约”,要求医务工作者以人为本,告知患者身体的真实情况,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疾病治疗方案,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全面考虑治疗效果、患者感受、医疗费用等方面,尽力为患者提供最优服务;同时要求患者向医务工作者告知自己的真实情况,不得有意隐瞒可能会给他人带来风险的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给予医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对医生予以最大限度的配合。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诚信合约”放入医疗系统的区块链中,该合约中仅列出约束条款,并不会呈现患者的隐私数据。由于这个合约是开放系统,每一位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及患者群体都可以看到,这更容易对医患双方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这种合约方法,可以增强医患双方的诚实守信意识。“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6]由此,只有当医患关系建立在高度的信任和忠实的基础之上,才更有利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构和谐医患关系。

3 区块链融入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路径

3.1 开发分布式个人终身医疗账户

分布式个人终身医疗账户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区块链认证技术,在医疗领域实现一种全新的应用系统,构建个人终身医疗体系,包含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两种角色。区块链的分布式记录技术,具有分布式、共享性、加密不可篡改性等技术特点,可能是人类目前能找到的数据保管的最佳方案。它将区块链数据通过高度冗余的分布式节点存储,其去中心化和公开透明的特点使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和有就医需求的人群均可参与区块的数据库记录,每一位参与者均能掌握数据,能够做到真正的“数据民主”。

在分布式账户中,医务工作者可以在患者及其亲属知情同意且授权的基础上,获取患者的身体数据、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历史病例、用药情况等一系列数据,从而帮助医务工作者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患者情况,有效提升诊疗效率。另外,从医务服务提供方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医疗数据、理赔过程、药品供应、健康网络、基因数据管理等方面深度应用,创造一个连接医药健康产业的新框架,将所有医疗平台的重要数据连接在一起。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使得医院、药品供应商、医疗器械供应商、保险行业、医疗研究室等部门紧密联系,获得并分享第一手医疗相关信息,而无需担心数据被泄露或篡改的问题。当前,已有区块链技术服务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助力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患者手续办理软件、审计系统、医疗信息记录、供应链管理以及金融系统等,这些程序和技术的使用在缩短程序调度时间、进行独立审计、管理真实记录、克服数据莫名丢失问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7]。结合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开发分布式个人终身医疗账户大有发展空间。分布式个人终身医疗账户的建立,能够使得医患双方在达成合作关系中提高效率以及确保医疗数据记录不被更改,同时有效保证医疗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患者隐私。这种技术的全面应用对医疗机构、患者而言,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医患双方相互信任且沟通效率高,将能够极大提升诊疗效率,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3.2 建立共享互动式的医疗资源服务社区

建立共享互动式教育式医疗资源服务社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区块链技术是把云计算所构建的集中式数据库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方式分散储存到整个链块中的每一个节点,将数据库从集中式维护模式转化为集体维护的模式。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集权”方法不同,它所要实现的是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式的医疗知识分享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中的医疗系统将被链接于区块的节点中。通过创造医疗知识、医疗资源等信息传递的区块链平台建立一个医疗系统联盟,各个医疗相关单位之间组成一个链式结构,医院、药品生产商、医疗器械生产商、基础数据研究所等都可以参与其中,相互链接、相互分享,共同创造价值,构成一个系统化的医疗长链。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也是资源提供者,所有参与医疗系统的成员共同分享“医疗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果;具有一定学习经验、社会经验、有相同需求的成员一起构建医疗资源服务社区。

区块链技术下的社区服务和内容很容易实现价值转移,每个生活在区块链技术环境中的成员通过信息互通与思想互动,达成对医疗服务的共识,集多行业、多渠道、多群体智慧为每一位患者定制最权威、最全面、最高效的医疗资源服务社区。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困局,与医患之间关系冷淡、信任感缺失尤其是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与尊重有直接关系。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医疗资源服务社区,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加强了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约束。由于该社区的共享服务性,一些过度医疗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患者在医疗资源服务社区了解到的真实情况也将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充分理解医学并不是万能学科,能够客观看待治疗效果与预期之间的落差,更加理解医生工作。由此,医患关系也能在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实现良性有序的发展。

3.3 设计医疗服务过程的跟踪管理模式

设计医疗服务过程的跟踪管理模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首先,利用分布式个人终身医疗账户,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医疗情况进行数字化管理;其次,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方案、用药情况、身体恢复情况通过专业医疗设备和手机、手表等便携设备及时输入账户中,记载患者真实数据;最后,将医疗服务过程分为线上数据记录和线下实时治疗两个方面,而这些数据都被及时记录在区块链的各个节点之中。线上数据记录的主要途径包括:第一,依托共享互动式的医疗服务社区,建立核心问题讨论区块链论坛,进行核心问题讨论。患者将当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合理表达,涉及的相关服务部门进行解答并提供帮助,进行医疗资源的预分配。第二,建立患者群体私有区块链,通过私有区块链与患者进行在线聊天与交谈,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思想状况,建立患者康复追踪体系,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康复治疗。

当前,我国在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效,尤其是在区块链底层技术方面,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BSN)通过区块链底层框架适配、跨云服务管理,构建了覆盖国内133个公共城市节点的区块链底层公共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本、技术门槛和监管难度[8]。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块链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区块链产业正处于底层技术百家争鸣、场景应用百花齐放的阶段,这为区块链技术在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中的应用提供了利好条件。由此,区块链技术融入我国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破解医患关系困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务医患分布式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能源(2017年10期)2017-12-20 05:54:07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4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雷达与对抗(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0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