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概况及建议

2023-11-19 01:36陈晓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园区农业

陈晓宇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阜新 123000)

0 引言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1〕,在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综合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辽宁作为农业大省,紧紧围绕种质资源创新,提升农事企业品牌效应与产品质量等方面,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着力优化产业链,积极培育农业高新型企业与加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努力争取让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地区农业全面发展,为全省农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1 辽宁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农业科技园区是指各地区科技主管部门和园区所在地区政府为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孵化,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的现代农业基地。截至2021年底,辽宁省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家,分别为:辽宁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辽宁海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辽宁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本溪桓仁江北农业科技园区、辽宁锦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辽宁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辽宁铁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辽宁朝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中,政府主导型8家,企业主导型1家(锦州),尚无科研单位主导型。

1.1 园区建设情况

辽宁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总面积为15 911.71 hm2和118 280.17 hm2。截至2021年,园区入驻企业数量18 957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98个,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1个。2021年,涉农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18 329万元。园区总产值 1 6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 155 637万元,第二产业产值9737 373万元,第三产业产值4 698 347万元。园区内就业人数达到了339 172人,既拉动了所在地区的经济,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1.2 园区科研创新成效

园区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所在地区特色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企业。既实现了自身效益的发展,也为周边城市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园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型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开展科技创新与研发,全面提升园区科技创新和研发实力。和园区建立关系的科研院所有119家,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制药、设施、畜禽良种繁育、绿色有机食品、农业高新技术、陈醋酿造等特色产业,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园区在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提升科技园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基地的作用,建立核心区集成、示范区转化、辐射区推广的技术扩散和联动机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园区产业的迅速积聚,推动了农民经合组织与协会的发展。

辽宁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政策联动、投资结盟、信息共享、产业互动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农业科技园区涌现出集特色产业、观光旅游、乡土风情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2 辽宁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园区管理体制方面,缺乏高效且有效的管理办法,《辽宁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暂行办法》中也并未对园区管理机构级别、管理权限、人员编制做出详细性的规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缺乏法律依据,因此部分园区的管理机构存在无专门编制人员等现象,从而导致园区管理过程中出职责不明、体制不顺、职能交叉、运作不畅、机构重叠、角色错位等管理壁垒。在运行机制方面,园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辽宁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方式受政府的制约较大,运营机制不够灵活,园区发展缺乏活力;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模式尚未建立,影响园区自身的发展。

2.2 园区建设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短缺、企业科技载体较少、企业招才引智的主体作用没充分发挥等制约园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的问题。首先,各园区中的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大规模、科技含量高、影响力强的企业少,其经济实力很难在资金需要较大、人才需要较多的核心关键领域投入足够的资金,人才承载载体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其次,各园区科技人才数量不足,已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缺少园林、果蔬、畜牧、水产和加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后,园区企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才队伍体系,科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身体素质、科技素质以及参加职业教育的比例也制约着园区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

2.3 园区科技创新转化能力较弱

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是支撑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各园区在科技研发投入、科技项目聚集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首先,园区内企业经济实力有限,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转化所需资金较大、人才较多,企业难以在这些关键领域投入足够资金开展技术创新、转化工作。其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及平台尚未建立,存在科技研究与企业运作分离现象,成为制约科技转移转化的瓶颈问题。

2.4 园区尚未形成“核心-示范-辐射”层次布局

《辽宁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包括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其中,核心区突出技术原动力,打造产业技术集成平台;示范区突出技术与产业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辐射区突出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当前,辽宁省首批农业科技园区在规划中虽有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划分,但各园区的功能区特征并未充分体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功能定位模糊不清,需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

2.5 园区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各园区企业融资能力较低。当前,受到辽宁省投资不断下滑的影响,企业融资能力受到很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少企业应收账款积压和产品积压,导致资金沉淀,很难实现扩大再生产,加之近年农事企业效益连续下降,园区内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低;二是园区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抵押能力不足,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准入条件;三是银行为了规避坏账风险而对企业降低了贷款额度,加之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较长,都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

2.6 园区建设土地流转存在困难

当前,各园区面临着土地流转难的问题。园区的建设离不开用地,没有土地是行不通的,有土地不能合法使用也是行不通的,由于各园区核心区产业项目运行良好,后续要求进驻的项目增多,这就对园区的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征地难则成了各园区发展面临的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园区内的土地都在农民手中,受传统思想、缺少生活保障体系以及缺乏利益激励,一些农户不愿土地流转或置换土地,补偿协商困难;另一方面,土地审批困难、手续繁琐,土地流转和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略显紧张,为园区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相当大的障碍和困难,阻碍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2.7 缺乏阶段性规划,功能开发力度不够

园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有所雷同,园区建设在功能开发中缺乏长期的和阶段性发展规划,未结合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布局和功能分区建设,未能完全展现出当地的区域优势和农业科技优势,影响了园区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引进的部分企业未能突出“农、科、高”定位,有些企业跟农业结合不是很紧密,有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产业规模聚集效应不明显。

3 辽宁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优化对策

各园区在产业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育、资金投入、融资能力、土地流转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国家级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探索建立“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

针对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各园区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产业提升、农民受益”的原则,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一方面,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模式。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园区可以成立相应的园区投资管理公司作为主要经营管理和战略投资管理机构,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实体化管理,具体负责运作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等工作,全方位破除行政壁垒,从根本上消除职责不明、体制不顺、职能交叉、运作不畅、机构重叠、角色错位等障碍,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3.2 探索建立人才引进新机制

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各园区要探索建立人才引进新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并积极协助园区科技人员申报,以帮助科研人员充分享受到政策福利。同时,加强园区智库建设,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打造园区科技发展智库,为园区建设及技术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增强园区科技实力。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引省内科研院所人才到园区工作,允许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3.3 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

积极对接省内科研院所与企业,密切合作,加强农业科技相关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统筹成果管理、技术转移、资产经营管理、法律等事务,建立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发挥大学科技园、区域(专业)研究院、行业组织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其构建技术交易、投融资等支撑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对接、科技成果和风险投资对接,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体系,培育打造运行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的技术转移机构。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建立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加强成果的宣传和展览展示;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3.4 引进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

针对部分园区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各园区可借助第三方技术咨询和决策服务机构,提升园区决策支持服务能力,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为园区建设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市场化的服务,推动园区高质量建设。同时,为保证园区建设的质量,各园区还可成立相应的园区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评审和审定,负责园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制定实施计划,提供可行性分析和技术咨询等,协助管委会和领导小组进行项目决策和技术管理。

3.5 创新金融服务制度

针对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略显不足的问题,各园区要创新金融扶持政策。一方面,各园区可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市、县(区)政府引导财政、农业、水利、农机、国土等部门资金向园区集中,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各园区可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推进工作,以及引导支持园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科技活动。最后,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向示范区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使用自有资金参与投资组建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

3.6 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针对园区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可以探索创新园区金融制度。一方面,各园区可设立“园区信贷风险代偿基金”,专项用于园区企业向银行贷款担保和农村逾期贷款贴息及偿还逾期贷款,企业贷款若出现到期暂时不能及时归还的,其本金及利息由“园区信贷风险代偿基金”进行先行垫付。另一方面,各园区还可探索建立“园区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会”试点,依托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社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同时,各园区还可探索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化落地。

3.7 通过主导产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建立有效营销模式

着力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注重发展精品高效农业,做好相关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及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各产业的多元化互动融合,提高盈利空间。通过找准主导产品的消费群体进行市场定位,通过精确的市场定位建立有效的差异化市场营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打造品牌化产业体系,形成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园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