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玮
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
10月25日,“刀耕版印 铭刻风华——中国国家画院典藏20世纪木版画精品展”开幕活动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李虹霖主持开幕活动。本次展览系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馆藏的20世纪木版画精品200余件,作者有力群、彦涵、修军、李焕民、晁楣等,分为“峥嵘曙色”“改天换地”“疆域行歌”“风华正茂”四个单元,作品题材多样,从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到火热的生产建设时光,从改造自然的劳动进行曲到雪域高原的民族牧歌,从诗意盎然的自然景致到生动传神的人民容颜,皆留在刀耕版印的黑白之间。
燕东升在致辞中表示,从诞生于革命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木版画就因取材方便、易于复制传播等特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木版画紧随时代,在记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展览和研讨把中国的木刻版画从创作到理论研究做一些认真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强调,“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这次中国国家画院拿出馆藏的木版画精品进行展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普及性的公共教育的活动,来提升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版画的共享度和社会贡献率,真正履行好中国国家画院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职责。
李虹霖谈道:“木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版画的艺术高度也是世界公认的,每个时代都有一批优秀的版画家。此次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从馆藏的500余件版画作品中精心挑选出200余件展出,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版画家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发展、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几代版画家贴近现实、歌颂生活的创作态度。木版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希望这个展览能够起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认为,此次展览代表了20世纪以来中国木刻版画的成就和基本的风貌,让我们看到了近百年来一大批优秀版画家的作品,体现出中国人民斗争、生产、生活的伟大历程,也体现出这100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面貌。展览不仅为我们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提供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中国20世纪的革命历史提供了一批艺术文献。此外,这些作品还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现当代的木刻版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典案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在参观展览时表示,在图像爆炸、信息爆炸的今天,版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进入美术史的范畴。今天的展览让我们从这些版画作品中重拾一个带着温度的社会史和家国史。我们可以感受到20世纪木刻版画不仅是一種典藏,这个展览是能够指向当下的创作论、方法论的一个很好的展览。今天的学院版画也从木刻版画中研究刀法、线条等,其中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可以做,结合今天的图像时代的发展,木刻版画仍然能够迎来新的热潮。
据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杜浩介绍,在此次展览的策划中,策展团队试图把版画还原到当时的空间环境中。他谈道:“20世纪的版画是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现在的版画已经淡出了实用的环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呈现当时历史背景下,版画是怎么在报纸上、刊物上体现的,所以我们策展团队下了很大的功夫,尽可能找到了当时一些著名的版画出版物,配合展品,让大家来体会当时木刻版画是处于怎样的实用场景和环境。中国国家画院的版画收藏多来自力群、彦涵、李焕民、晁楣等院聘版画家的捐赠,希望这些藏品能够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通过展览来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希望观众可以来到展厅,静静地感受老一辈版画家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以及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她表示,这个展览无论从展陈设计还是展出作品的内容上,都是围绕一种精神追求展开的,就是艺术创作要永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的根本精神导向。这种导向在今天的展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带给我们感动和精神的唤醒。
此次展览以题材分类为框架,兼顾时间结构,以小见大,以局部观整体,勾勒出20世纪中国版画史的整体形象,完成了一次对20世纪中国现代木版画发展历程的深情回望。
开幕式后,展览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召开,燕东升、陈池瑜、李虹霖、于洋、董雷、李向阳、许向群、杜浩、高天民、康雷、王治等专家学者就版画的语言风格、时代流变、社会功能以及版画与大众审美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讨会由陈明主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相关公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