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让我心生敬意

2023-11-18 18:45朱怡然
青年文摘 2023年5期
关键词:腰杆残荷勾勒

朱怡然

题目: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任何一个对自然充满敏锐感知力的人,都会对自然物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进行思考。请你任选一处古迹、一件文物或者一种自然物,将“__________,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寒秋,繁华落去。寂静的圆明园里,只有那一池残荷,破败的叶,或立或倒,或卷或舒,或折或损。唯有茎梗,仍中通外直,倔强地劲挺脊梁,静待寒去春来。敬,这残荷风骨!(一个“敬”字,独立成句,开篇点题)

因为要写生的缘故,那段时间我常来圆明园。在画腻了雕梁画栋的建筑之后,我误闯入一片只有几枝残荷的池塘。我冲着池塘随意勾勒了几笔,却提不起兴趣,毕竟,相比于圆明园别处妖艳醉人的秋菊,残荷显得无趣极了。(采用对比,突出了残荷的特点)深秋的风雨摧残,撕扯着蜷缩的叶片,残荷的枝叶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以枯萎的姿势映在水面。

我有些失望,这残荷是如此不堪一击啊!

突然,正在勾勒的笔停住了——那荷的茎梗,我竟然忽视了它!(此处需要加入过渡句子,阐述“它”的具体内容,与后面的内容构成过渡)它在一泓落寞的水面里傲然挺立,宛如一座精神的丰碑。那一刻,我仿佛遇见了,那源于灵魂间的风骨。

我盘坐在圆明园荷塘畔的青石上,看那荷,残而不败,枯而不废。历经凄风冷雨的磨炼,残荷挺立的茎梗展示着一种举重若轻的沉淀,一种不屈的沉默。残荷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永远无法真正摧毁的象征。(用联系法将“残荷”挺拔的茎梗与圆明园“断壁残垣”构成相似联系,这是文章中心走向深度的关键点)残荷不语,但它见证了这万园之园所遭到的蹂躏,不知那场冲天大火是否烧焦了它的枝叶?但我想,在一抹颓败里,在一堆焦黑中,在九死一生的山河间,茎梗依旧傲然挺立。那曾经翠过、曾经艳过的荷,开在繁华与落寞之间。万国来朝没有为那抹青绿添上一丝得意,铁蹄践踏没有使它多上一点谄媚。残荷默默承受了数百年的荣耀与耻辱,未曾辜负故土的壮阔深沉,支撑起了民族的风骨。在中华民族英雄史上,无数人与残荷心意相通。他们冒着凄风冷雨的打击,挺起腰杆,或投身于战场,或以笔为剑,挽救民族于危难之间。他们如茎梗一样不屈,他们,是国家的脊梁。

在斑驳的光影下,微风掠过片片云絮,抚过时间的长河。此刻,那隐藏的春潮在残荷的枯骨之下孕育,新一轮嫩芽正在悄然勃发。我懂了,我们就是那新生的种子。在残荷的保护下成长,终成大荷,用新的脊梁负起国家重任。

天色暗了下来,我直起腰杆,对着那残荷深深鞠了一躬。我不僅遇到了残荷那不屈的茎梗,还遇到了那傲立着的,中国的脊梁。(“脊梁”这个词由物到人,升华主旨)

猜你喜欢
腰杆残荷勾勒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残荷听雨
理发师
书法日课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留得残荷听雨声
听雨的残荷(节选)
残荷新爱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