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新起之秀,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却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在陶瓷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手工成形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因为它所采用的独一无二的紫砂泥料。关于紫砂泥料的起源有一段传说令人津津乐道。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僧人来到丁蜀,向当地人们透露地下蕴藏着一种名为富贵土的宝物。随着僧人的引领,人们来到黄龙山附近后,僧人便神秘地消失了。随后,人们在黄龙山附近发现了紫砂泥料的存在。这种泥料制成的紫砂壶具有神奇的功效,尤其适合用来泡茶。于是,人们从此开始了对紫砂泥的提炼与运用,并将这“富贵土”变成了令无数人惊艳的紫砂艺术作品。
紫砂泥拥有着显著的卓越性,也正是因为此,紫砂壶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种泥料经过人们的提炼,在巧手的幻化之下,烧制而成的紫砂壶,不仅具备实用性,更在造型和纹饰上彰显了无限的创意和艺术性。同时紫砂壶也以其自然细腻的质感、温润柔和的色泽,以及独特的纹理,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如今的紫砂艺术创作中,紫砂匠人们总会融合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髓,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显露无遗,同时通过紫砂泥独特性和神秘性的溯源,让人们对紫砂艺术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本文笔者将对作品《桥礼赞》进行详细的介绍,展示其独特的造型特征和精神境界。紫砂壶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的传统工艺,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并将其推向了新的高度。《桥礼赞》的创作深谙这一点,既承袭了传统的造型与技艺,又注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活力。它不仅是紫砂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优良载体。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桥礼赞》选取的桥梁正是南京长江大桥,其也有中国第一桥的美称,笔者以此为创作主题,也正是想以此来表达对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
紫砂壶的造型特征纷繁多姿,千变万化,正如紫砂艺术中一句常见的俗语所说:“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紫砂壶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紫砂壶的器型中,圆器、花器和方器三类形态各异,每一类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型魅力。作品《桥礼赞》是一件典型的方器作品,流畅而果断的线条展现出独属于紫砂方器的魅力。在作品的造型设计上,笔者将南京长江大桥的形态融入到构思之中,在每一处的细节编排上,都通过 设计的韵律感来彰显大桥所呈现的经久不衰的雄浑气魄以及历史的厚重感。在壶身的构造上,笔者以四方形的结构展开构思,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四方形结构,而是从上至下呈慢慢舒展的结构,在底部笔者还设计了四个驻足,仿佛是大桥底下的桥桩,既增添了作品的稳固性,同时也让《桥礼赞》的主题更为突出。壶流也是一个四方的造型,与壶身相呼应,线条的流转变化让作品不趋于单调,彰显着简洁与优雅。在壶盖的设计上,笔者选用的是嵌盖的设计,与壶身完美地融为一体。远远望去,仿佛欲拂开时光的帷幕,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壶钮雕刻精细,桥状钮的设计融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展现出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简约的线条诠释着桥形结构的稳固与坚挺。
在作品中,笔者采用了提梁的设计,并且也采用了四方形的造型。在与壶身的衔接之处,笔者采用了镂空的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的栏杆上有着独一份的浮雕设计,也正是此给了笔者创作的灵感,在提梁的设计上有所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壶身的装饰上,笔者也运用了这样的浮雕设计,并且用紫砂的方式演绎出来。笔者通过陶刻的方式,在壶身刻了“沾古树晨风淋漓”这几个酣畅淋漓的大字,这几个字涵盖了笔者心中的所思所想,这雄浑的诗句不仅仅展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底蕴,更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
紫砂壶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的传统工艺,作品《桥礼赞》做出了具有卓越的造型设计,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意蕴内涵。千百年来,中国的每一座桥梁都见证了一段中国路,其中革新是桥的内涵。南京长江大桥映衬着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是中国人革新精神的体现。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也同样需要这样的革新精神,紫砂艺术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在对历史的追溯之中展现尊重。同时,许多的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创新精神,就比如这件作品《桥礼赞》,其虽然是在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但是在各个细节的地方笔者都进行一定的创新,使作品更符合时代的背景,同时也更加突出主题。同时,笔者在作品的设计中也融入了当代的艺术元素,例如长江大桥上的浮雕,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回应。
作品《桥礼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融合于一体,蕴含了书法、陶刻以及桥文化的精髓。这些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作为紫砂艺人,笔者巧妙地将它们相互联系,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新颖创意。虽然整体造型基于传统器型,但在意义与文化内涵上却实现了突破和提升,充满了创新的力量。这正是一件杰出的紫砂壶作品,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